韩驹

韩驹
  • 姓名:韩驹
  • 别名:字子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陵阳仙井监
  • 出生日期:1080
  • 逝世日期:1135
  • 民族族群:

韩驹(1080~1135),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学者称陵阳先生,陵阳仙井监(今四川井研)人。早年从苏轼学,政和中,以献赋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旋坐元祐蜀党之累,贬监华州蒲城县市易务,徙知洪州分宁县。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郊祀乐曲多由其所作。宣和五年,为秘书少监。六年,升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权直学士院,未几罢职奉祠。绍兴元年,知江州。五年,卒于抚州,年五十六(《弘治抚州府志》卷二四)。韩驹工诗文,吕本中将其列入江西诗派,苏辙评其诗类唐代诗人储光羲(《题韩驹秀才诗卷》),黄庭坚称其“超轶绝尘”(《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刘克庄谓其诗“有磨淬剪截之功,终身改窜不已”。他的诗磨砺精细,自成一家法,如《和李上舍冬日书事》诗,字字锤炼,风格遒劲(《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三);《夜泊宁陵》诗起句峭健,斩尽枝叶,极似苏轼诗风(同上书卷一五);《十绝为亚卿作》诗,清潘德舆以为“与唐人声情气息不隔累黍”,在唐宋人诗中亦为“明珠美玉”(《养一斋诗话》卷五)。其馀诗如《题李伯时画昭君图》、《题王内翰家李伯时画太一姑射图二首》、《题采菊图》、《次韵李希声馆中上元直宿》等篇,均为时人所称诵。又长于词,王灼称“其词佳处如其诗”(《碧鸡漫志》卷二),现存词作不多,《念奴娇》词以咏月寄兴,暗寓忧国思君之念,情景交融,比兴深切,含而不露,颇有佳致(《蓼园词评》)。韩驹的诗文在宋代即有多种版本流传,卷帙各异:《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著录有《韩子苍集》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有《陵阳集》五十卷,又卷二○诗集类有《陵阳集》四卷、《别集》二卷。今仅存四卷本《陵阳集》,有明写本、《四库全书》本、十万卷楼等旧抄本、宣统二年沈曾植刊《江西诗派韩饶二集》本。《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二首。《全宋诗》卷一四三九至一四四三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三五○八至三五一一收其文四卷。事迹见《宋史》卷四四五本传、《宋史新编》卷一七一本传。

韩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先秦政治思想史

先秦政治思想史

又名《中国圣哲之人生观及其政治哲学》。近代梁启超著。是作者1922年在南京东南大学讲学之讲稿。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全书分“序论”、“前论”、“本论”三部分,系统阐述了先秦思想的发展,对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作了评介。以孔、老、墨为“三圣”,认为道家为“天治主义”,儒家为“人治主义”或“德治主义”,墨家为“新天治主义”(原注:对三代前之旧天治主义而言),法家为“物治主义”或“法治主义”。指出“中国学术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中国的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有独到之处,为世界任何部分所莫能逮”。认为中国政治思想有三大特色:“曰世界主义,曰平民主义或民本主义,曰社会主义”。本书鼓吹“人格主义”,反对阶级斗争学说和唯物史观。但在学术上有较高价值。版本还有1926年中华书局本。收入《饮冰室合集》的《专集》第13册。

渑水燕谈录

渑水燕谈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王辟之著。 《郡斋读书志》题《渑水燕谈》,题王辟撰。 《文献通考》亦作王辟撰。有《稗海》本、 《知不足斋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以《笔记小说大观》本和中华书局排印本为常见。作者自序说记有三百六十余事,现存三百五十一事。据鲍廷博跋云: “此帙出自明正德间白沙贡氏。吴郡赵氏清常又以宋刻补足末卷,详具李北苑跋中。惜《先兆》一门尚有缺叶,未能符自序三百六十余事之数。”此书共十卷,各则故事以类相从,共分《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高逸》、《官制》、《贡举》、《文儒》、《先兆》、《歌咏》、《书画》、《事志》、《杂录》、《谈谑》等十七类,各类多少不等,最少四则,最多五十则。这是作者在渑水旧居根据与“田夫樵叟”、“贤士大夫谭议”时的记录加以归类整理而成。大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论述典章制度源流; 二、记述宋代名人轶事;三、民间怪闻趣事。其中涉及宋代君臣及司马光、苏氏父子、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柳开等著名文学家的史料颇有价值,足资参考。满中行题语褒之为“大抵进忠义、尊行节、不取怪诞无益之语,至于赋咏谈谑,虽若琐碎,而皆有所发。”实不尽如此。其卷六《先兆》二十事即多为“怪诞无益之语”。

负情侬传

负情侬传

文言传奇小说。明宋懋澄撰。收入《九籥集》卷五。本篇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万历间,浙东李生,系某藩臬之子,携资财入北京国子监读书,与妓女杜十娘情好甚殷。往来经年后,李生资财用尽,鸨母对李渐以为厌,而杜十娘钟情不移,誓以身归。鸨母猜度李囊无一钱,乃云愿以三百金将杜许配。李生多方筹措,皆无办法,月余后空手来归。杜遂出私所畜碎银,及首饰衣物等,筹齐款项,以“秃髻布衣”,从李出门。临行之际,院中诸妓合赠一箱。杜李二人乘舟南下,沿途所费,皆杜所出。泊舟瓜洲之夜,杜宛转微吟,为邻舟贩盐的轻薄少年所闻。次日,少年呼李生至酒肆饮酒,议论之间,李生以难与杜共归故乡为忧,少年遂提出以千金换取杜十娘,李生告以欲归而与杜商议。杜佯作许诺,并嘱李以千金为重。次日清晨,杜至少年船上后,取出所携之箱,其中珍宝无数,世所无有,杜一一投诸江中,怒骂李生与贩盐少年后,自己也投江而死。据宋懋澄在传末所云,这则故事为庚子岁(一六○○)闻诸友人后,据以写成,可能为当时确有之事。本传文词工丽,对杜十娘性格的塑造,用力甚多,对李生的忘恩负义和贩盐少年的拆白之举,颇致不满。是明人传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本篇传世后不久,冯梦龙即据以改写成白话小说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古言

古言

二卷。明郑晓(1499—1566)撰。郑晓字窒甫,浙江海盐县 (今地名同) 人。明嘉靖元年(1522)举乡试第一,第二年考中进士。初为职方主事,因而得以日披故牍,尽晓天下厄塞、士马虚实、强弱之数,遂撰《九边图志》。许瓒任吏部尚书后,召郑晓为吏部考功司郎中。因违抗严嵩旨意,被贬为和州(今安徽和县)同知。后又迁官太仆寺丞,南京太常寺卿,不久又官拜刑部右侍郎,旋即又改任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又因平定东南沿海倭寇有功,召拜吏部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又因知兵事,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不久又拜刑部尚书。郑晓学问渊博,平生著作很多。除前述 《九边图志》 外,还有 《禹贡图说》、《今言》、《古言》等。《古言》一书,是专门记载明以前掌故和评论古人的著作,书首有作者自序。此书因是作者随笔成文之作,因此书中议论时有偏颇,引据也不免疏舛,言辞亦皆高论而不近理,许多论述皆出自一己之好恶,后人参用此书,应不以其议论为限。书收入《郑端简公全集》中,《中国丛书综录》子部杂学类有著录。另有《古言类编》(亦称《郑端简公古言类编》或《学古琐言》)二卷,为郑晓之曾孙婿项皋谟编次,卷上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卷下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史》、《诸子》、《杂言》。收入《百陵学山》、《盐邑志林》、《学海类编》等丛书之中,另有《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盐邑志林》本。1936商务印书馆据《盐邑志林》本影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大乘起信论讲义

大乘起信论讲义

马鸣菩萨造, 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 湛山倓虚大师著。人生于两大之间。对于环境之森罗万象。莫不欲探讨其原。彼天之渊然而苍者。其上复何所有耶。地之庞然而大者。其中复何所蕴耶。山何为而峙。海何为而渟耶。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意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齐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