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朋

洪朋
  • 姓名:洪朋
  • 别名:字龟父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南昌(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063
  • 逝世日期:1104
  • 民族族群:

洪朋(1063-1104),宋代诗人。字龟父。南昌(今属江西)人。两举进士不第,一生布衣,年仅38岁而卒。其事迹多不传。洪朋以文词著名,与弟洪刍、洪炎、洪羽并称“四洪”,而他的成就实在3洪之上。他是黄庭坚的外甥,初列入江西诗派,在此派诗人中,犹可称佼佼者,被当代所推重。黄庭坚称他“笔能扛鼎,他日不患无文章垂世”(《四库全书总目》)又赞美他的诗说:“风致洒落,才思高秀。”“语益老健。”(见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洪朋卒后,同郡人黄著纂辑其诗百篇为集,黄庭坚在宜州见到文本,又称其“句句可传”(见《名贤氏族类稿》卷2)。他所作警句,往往是前人未曾道过的。宋人如吕本中《紫微诗话》、刘克庄《后村诗话》及王直方《诗话》都对他的诗句给予很高的评价。如其《写韵亭》诗:“紫极宫下春江横,紫极宫中百尺亭。水入方舟界玉局,云映连山罗翠屏。小楷四声余落墨,主人一粒尽仙灵。文箫采鸾不复返,至今神界花冥冥。”至被《紫微诗话》称为“作诗至此,殆无遗恨矣”。著有《清虚集》1卷,久佚。清人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诗178首,编为《洪龟父集》2卷。

洪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噩梦巷

噩梦巷

本书讲述了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少年斯坦进入巡回戏团表演魔术,然后通过与女伴合演通灵节目骗取钱财而最终坠入暗夜的故事。巡回戏团中那个可怜的怪人,让年轻的斯坦·卡尔里斯觉得十分憎恶和恐惧,他不明白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堕落到如此境地。他暗自发誓,这样的事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斯坦有头 脑,有野心,再加上一点冷血,他很快便出人头地。后来与戏团最漂亮的女孩相爱并结伴演出通灵节目,并开始专攻轻信的有钱人,在他们的豪宅里提供私人服务。斯坦的世界似乎一片光明,房子、钞票尽收囊中,但怪人的宿命却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他。

纂要经验录

纂要经验录

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论医道。又分两种,一种是医道总论,如“坏药伤人论”“看病切要”;一种是各种医学理论,如“阴阳证论”“阴证似阳、阳证似阴论”“吐血咳嗽论”“虚阳外越论”“非风证论”“虫证论”。 (二)病案。亦有两种,一种是附在每节医论之后,如“经验阴证似阳案证”“阳证似阴案证”“经验虚阳外越案证”“经验非风证案”;一种是先论医理,后附病案,如“脾虚气弱之症”“经验录实论”“妇女杂证论”“治痘论”“诚菴经验辨证录”。 (三)绪论一类。手稿有两个绪论,即“诚菴纂要经验录序”和“经验录自叙”。其可能是作者不同时期对医学的不同感悟。 其中,“妇女杂证论”主要记载了癥瘕、崩带、孕妇诸病,亦斥妇科专用四物汤之不良习用。“治痘论”所载之痘者,无一例用清热、外透之法,可能所治皆已成变证,故治已不在痘,而在变证。“诚菴经验辨证录”记载了临床多种疾病的辨证思路和用药原则,大多有病案附于其后。其记载的病种比较多:咽喉肿痛,脾约,老年性便秘,崩带,痿躄,痛风,眩晕,伤寒病,如见鬼祟者,出丹,阳虚伤寒,带状疱疹,大头瘟,咳血,下血,阳明病,旅途劳伤,腹痛,阳证似阴,少阳证,郁证,见鬼怕鬼,耳聋,头晕遗尿,肺痿,阳强漏精,阳虚便秘,虚劳,阴极似阳证,蛔虫病,虱病。该篇最后对阴证似阳的辨证思路进行了总结。

阴符玄解

阴符玄解

阴符经玄解者,范一中所著,名曰玄解而义不轨于正,遗误非细,故述本经之义以正之。一得亦深惧饶舌之罚,惟是阴符经注凡数十家,各有玄义,何敢敢轻议而谓是,的解则未能治于心。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忏用于道士为信徒忏罪祈福,内载忏仪及忏悔文式。首先由道士率信徒礼拜赞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之神威功德;其次忏谢自身罪业,并愿志心归命三宝及诸天尊神灵,祈求赦罪赐福。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北宋末道教开始尊奉之神。据称此神为玉清真王之化身,总司雷政,司赏善罚恶之职。

隋史遗文

隋史遗文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袁于令编撰,刊印于崇祯六年(1633)。全书十二卷六十回。今存名山聚藏板本,全称《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本书说的是隋末农民起义和唐代开国的故事。《隋史遗文》是根据晚明说唱文学编写的,柳敬亭所说评话《秦叔宝志传》可能就是它的底本。本书为英雄传奇小说,秦琼与程咬金等是书中的主要人物,隋末唐初的帝王将相反居于次要地位。小说为我们展现了隋末大动乱的历史画卷,较全面地揭露了隋炀帝的荒淫与罪恶,也描写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草莽英雄。《隋唐演义》的故事,大部分源于此书。

受菩萨戒仪

受菩萨戒仪

受菩萨戒仪,全一卷。尾题受菩萨戒法。南朝慧思(又作惠思,515~577)撰。又称受菩萨戒法、受菩萨戒文。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内容叙述大乘戒法授受之次第,其次第略如下:请引、观五法、兴三愿、发四弘誓愿、请戒师、问难法、正受戒、广愿等。本戒仪为我国最早之大乘受戒仪规,然续高僧传卷十七、大唐内典录卷五等,均未指出本戒仪为慧思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