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镛

- 姓名:蒋镛
- 别名:字怿葊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北黄梅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蒋镛,字怿葊,湖北黄梅人。嘉庆进士,累官知县、知州、通判。1829年(清道光九年)撰成《澎湖续编》,为胡建伟《澎湖纪略》之续编。
蒋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尝试集
中国现代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作。1920年3月初版,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同年9月再版。1922年10月刊行了经作者增删的增订第4版,其后便以此版行世(第4版曾多次印刷,其中仍有小变动)。1984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依1922年增订4版重排,并将增订4版所删初版及再版中的内容作为附录列于书后。作者在哲学上信奉实证主义,书名题作《尝试集》,系借陆游“尝试成功自古无”之句而反用之。
鉴湖说
东坡先生尝谓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目某亦谓越之有鉴湖如人之有肠胃目翳则不可以视肠胃秘则不可以生二湖之在东南皆不可以不治而鉴湖之利害为尤重昔东汉太守马臻之开是湖也在会稽山阴二县界中周回三百五十余里溉田九千余顷湖髙田丈余田又髙海丈余水少则泄湖归田水多则泄田归海故会稽山阴无荒废之田无水旱之患者以此自汉永和以来更六朝之有江东西晋隋唐之有天下与夫五代钱氏之为国有而治之莫敢废也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作者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以监本增注而释之。”此书于每一字下先列“官注”,后附“互注”,中间用一“释”字隔开,如:“鳜,鱼名。〔释〕云:大口,细鳞,有斑文。”此书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清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曹寅刻本,即《楝亭五种》本。后姚觐元重刻,为《姚刻三韵》本。是本冠以余文焴为欧阳德隆《押韵释疑》所作的序文及郭守正的重修序、重修条例十则、淳熙文书式一道。另一种为常熟钱孙保家影钞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本即据此影印。此本书前无曹本所附之序文条例,正文五卷同。卷末附《贡举条式》 一卷,凡五十三页,所载上起元祐五年 (1090年),下至绍熙五年 (1194年),凡一切增删韵字、庙讳、祧讳、书写试卷格式,以及考校章程,无不具载,多史志之所未备,犹可考见一代典制也。
茅山下
丘东平著。作于1941年。写新四军一支部队在茅山下的斗争生活。他们不仅要和日寇汉奸作战,还要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同时在革命队伍内部也存在矛盾。郭元龙是工农出身的参谋长,夏伯阳式的指挥员,作战勇猛,处事果断,但傲视知识分子,有严重游击习气,甚至还犯过错误。而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周俊,看不惯郭元龙那独断的作风。他充满革命热情,工作积极,但存在着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动摇性,缺乏斗争经验。另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林纪勋,虚心好学,作风扎实,克服了自己经验不足的弱点。他们在以陈毅为原型的新四军的司令员关怀下,在实际斗争中克服了彼此矛盾。小说通过这支部队成长的描写,表现了苏南抗日根据地交织着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部队内部矛盾,反映了新四军初创时期战斗风貌,歌颂他们高昂的战斗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注重人物性格刻画。
洞庭湖柳毅传书
元杂剧剧本。简名《柳毅传书》。尚仲贤撰。旦本。剧写唐高宗仪凤二年,柳毅应举落第,至泾河县访友,于泾河岸上见一女子牧羊。牧羊女郎形容愁苦,若有所待,柳毅怪而问之,乃知女郎是洞庭湖龙王之女三娘,为泾河小龙之妻;泾河小龙粗愚,为婢仆所惑,夫妻不和,龙女三娘被罚在泾河岸牧羊受苦。 柳毅闻之,气血俱动,深为同情,遂受龙女之托,为她送家书至洞庭湖。柳毅至洞庭湖龙宫,龙女三娘的叔父钱塘火龙得知此事,大怒,乃率水兵至泾河,救出龙女,将泾河小龙生吞。 洞庭龙王为答谢柳毅救女之恩,宴请柳毅,席间钱塘火龙做媒,欲将龙女三娘嫁与柳毅。柳毅拒绝。但当柳毅见到前来敬酒表示谢意的三娘时,柳毅又为拒婚而后悔。龙女三娘亦因婚事不成而烦恼。柳毅归家后,其母已为他订了亲,女子为范阳卢氏之女。柳毅尊母命成婚。婚后方知新妇就是龙女三娘。二人成为美满夫妇。 这个神话剧批判了夫权,赞扬了信义,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爱情的追求。
无常经
梵名Anityata^ -su^tra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于大足元年(701)。又称无常三启经、三启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旨在阐说老病死之难免。本经原或为某经之一部分,未知何时被分出,而用于送葬之时请僧侣读诵。由本经可窥知佛教徒所行葬法之一斑,实为研究宗教风俗之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