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洪繻
  • 姓名:洪繻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台湾
  • 出生日期:1866
  • 逝世日期:1928
  • 民族族群:

洪繻(1866~1928),台湾诗人。原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日本侵占台湾后改名繻,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号弃生。台湾彰化县人。为现代名作家洪炎秋之父。祖籍福建南安,移家台湾鹿港。幼时“于举业外,力为诗古文辞。故未弱冠而议论卓荦,诗赋斐然”(张光岳《〈寄鹤斋诗集〉序》)。然3次应试只得秀才,乡试更不售。于是绝意仕进,而留心经济实用之学。对于“古今成败,时势纵横,五洲地形,千百年掌故”,皆了然于胸中。“间为诗歌、古文、骈丽之词,下笔辄工”(张瑞岳《〈寄鹤斋诗集〉跋》)。光绪十七年(1891)以第一名考入台湾府学。 清政府割让台湾时,曾参加抗日义军。斗争失败后,杜门不出,埋头著述。终生不剪辫发,不与日本朝野权贵名人交往,表现了崇高 的民族气节。所作诗文,记述台湾人民抗击日寇的史实,抒发至死 不渝的爱国情操。一生著作颇丰。生前出版的有《寄鹤斋诗脔》 (1917)、《台湾战记(瀛海偕亡记)》(1922)等。此外还有《寄鹤斋古 文集》、《寄鹤斋骈文集》、《寄鹤斋诗话》、《游八洲记》、《八洲诗草》 等。后人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1970)出版。他的诗文对台湾的 汉诗运动发生过积极的影响。杨云萍评论说:“近代台湾的学人之 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风的……当首推洪儒。” (《台湾史上的人物》)。叶石涛赞誉他“把台湾社会和历史刻划于诗文中,发挥了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台湾文学史纲》)。

洪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简称《四极明科》。早期上清派经典,约成书于东晋南朝。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已引用此书。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此书以太上道君授太真玉帝,内言授受、诵持及佩服道教上清派经诀符箓之科律。全书分为五部分,即太玄上宫女青律文、太玄下宫女青律文、太玄都左宫女青律文、太玄右宫女青律文、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文。每部各有科律二十余条,合计为一百二十条。各部律文之前先分别列举青帝玉司君、白帝玉司君、赤帝玉司君、黑帝玉司君、黄帝玉司君之姓名、服饰、侍从及职守,然后为律条。前四部律条主要列举传授经诀符箓之名称、来源、内容、功用,以及道士违反科律,轻传或泄露经典符箓应受何种处罚。第五部分为受持科律、诵经佩符之法式。全书列举的经典符箓名称多达百余种,以早期上清经为主,兼及灵宝、三皇等经。是为研究六朝道教典籍之重要资料。

香奁润色

香奁润色

《香奁润色》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理、法、方、药较全面的妇人美容保健专书,全书共分13个部分,载方276首,美容方剂集中在头发部附眉、面部、瘢痣部、唇齿部、身体部、手足部六个部分,共124首方剂,通过历史法、文献法和对比法将其中使用的药物未在《中药大辞典》中查到其功效的22首方剂进行甄别,然后再对主治病症与使用方法明确,药物可查证的102首方剂进行组方与用药特点的研究。

情变

情变

写情小说,八回,未完。吴趼人著。清宣统二年(1910)五月连载于上海《舆论时事报》。标“奇情小说”。书至八回,作者不幸病逝,因此堪称绝笔。《情变》叙述的是一对乡村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悲剧。女主角寇阿男生于扬州乡下,系出白莲教余党,父母武功非凡并擅幻术。由于生活所迫,阿男从小便随父母江湖卖艺,练就一身武功、法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与同村聪明漂亮的小伙子秦二官情投意合,并私下许定终身。

佛教逻辑

佛教逻辑

本书是二十世纪西方佛教学界最著名的俄罗斯学者、彼得堡学派的巨擘舍尔巴茨基(1866—1942)的代表作。该书除了详细地论述了佛教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之外,还尤其借助当时的佛教史、佛教哲学和梵藏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三位佛教思想家(陈那、法称、法上)为对象,对晚期大乘佛教的认识论和逻辑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一讨论以印度其他哲学流派的逻辑及亚里士多德逻辑为参照,指出了佛教逻辑在同一律、矛盾律等推理形式方面的特征,以及其中的精深博奥。

金刚经直说

金刚经直说

金刚经直说,一卷,清成鹫着并序。

古农佛学答问

古农佛学答问

作者范古农。本书是近代范古农居士佛学答问汇集,可以帮人们解决不少佛学问题。佛家有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话很多人都熟悉,但是你知道它的真正意思吗?是告诫我们不要好色吗?如果你是这样认为,那你就错了。其实很多佛家用语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真正了解典故含义的又有几人?如果你真的对佛教感兴趣,你不想再一知半解、人云亦云,那么看看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