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 姓名:洪繻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台湾
- 出生日期:1866
- 逝世日期:1928
- 民族族群:
洪繻(1866~1928),台湾诗人。原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日本侵占台湾后改名繻,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号弃生。台湾彰化县人。为现代名作家洪炎秋之父。祖籍福建南安,移家台湾鹿港。幼时“于举业外,力为诗古文辞。故未弱冠而议论卓荦,诗赋斐然”(张光岳《〈寄鹤斋诗集〉序》)。然3次应试只得秀才,乡试更不售。于是绝意仕进,而留心经济实用之学。对于“古今成败,时势纵横,五洲地形,千百年掌故”,皆了然于胸中。“间为诗歌、古文、骈丽之词,下笔辄工”(张瑞岳《〈寄鹤斋诗集〉跋》)。光绪十七年(1891)以第一名考入台湾府学。 清政府割让台湾时,曾参加抗日义军。斗争失败后,杜门不出,埋头著述。终生不剪辫发,不与日本朝野权贵名人交往,表现了崇高 的民族气节。所作诗文,记述台湾人民抗击日寇的史实,抒发至死 不渝的爱国情操。一生著作颇丰。生前出版的有《寄鹤斋诗脔》 (1917)、《台湾战记(瀛海偕亡记)》(1922)等。此外还有《寄鹤斋古 文集》、《寄鹤斋骈文集》、《寄鹤斋诗话》、《游八洲记》、《八洲诗草》 等。后人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1970)出版。他的诗文对台湾的 汉诗运动发生过积极的影响。杨云萍评论说:“近代台湾的学人之 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风的……当首推洪儒。” (《台湾史上的人物》)。叶石涛赞誉他“把台湾社会和历史刻划于诗文中,发挥了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台湾文学史纲》)。
洪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游廌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4卷。游酢撰。《四库全书》据采自福建的清抄本录入,其抄本(四库底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宋代杨时《御史游公墓志铭》称游酢所著“有《中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解各一卷,文集十卷”。而书末所列《年谱》则说他29岁时录明道先生语录,41岁时录伊川先生语录,其它各种著作亦非成于一时,不曾言及有文集。此集以《论语杂解》、《中庸义》、《孟子杂解》为1卷,以《易说》、《诗二南义》为1卷,以《师语》、《师训》为1卷,又以7篇文章、13首诗及墓志、年谱为1卷。但《中庸义》后有《拾遗》、《孟子杂解》仅8条,《诗二南义》仅2条。可见系后人掇拾重编之书,不但非其原本,而且并非完书。其诗仅存13首,但有些写景的小诗却也清新可读。如六言绝句《山中即景》:“翠霭光风世界,青松绿竹人家。天外飞来野鸟,涧中流出桃花。”
竹屿山房杂部
三十二卷。明宋诩(生卒年不详)及其子宋公望(生卒年不详)分撰,由宋公望之子宋懋澄合而编之。宋诩,字久夫,宋公望,字天民,其生平事迹俱不详。此书三十二卷,其中养生部六卷、燕闲部二卷、树畜部四卷为宋诩所撰。种植部十卷、尊生部十卷,为宋公望所撰。《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二十七卷,分前后集,前集树畜部四卷、养生部六卷、家要二卷、宗仪二卷、家规四卷。后集种植一卷、尊生一卷,此本大概是不完之本。此书对田居杂事的记载最为详悉,且也间附有考证。如养生部鲥鱼条引《尔雅》鯦当魱以证之。郑樵注谓鯦即魱,魱即缩项鳊,郭璞注谓咎似鳊而大,是非鳊可知。郑注似误,此书取张萱汇雅之说,舍郑从郭,以鯦为鲥,所解甚确。内容多有可取之处,尤其是树畜部,对各种农作物及花卉、禽兽、鸟虫、蔬菜等等,都有研究,是古代较好的农书。此书有明刊本、《四库全书》 本等。
百年老课文
民国时代中小学语文课文汇编,全书分“生活的脉络”“润物有声”“往事如烟”“轻盈的信笺”“民主与科学”“人在旅途”“遭遇文化”“金声玉振”8辑,共收录了林语堂、朱自清、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大师们文章59篇,大师们杳然而去,但他们的文章,他们的精神还在。
南村诗集
四卷。明陶宗仪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 (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四卷、《南村辍耕录》三十卷、《沧浪棹歌》一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南村诗集》卷一为古诗,卷二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三为七言律诗,卷四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毛晋尝刻入 《十元人集》。刘体仁 《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今考 《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瑛随于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陶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毛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陶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有为之事,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所作。其编次年月,颇为无序,殆杂收遗稿而录之。其诗平实顺畅,虽受元末纤秾风气的影响,但格力遒健,在明初,颇有影响。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毛晋汲古阁刊本 (收于 《元人十种诗》) 行世。
云门匡真禅师语录
云门匡真禅师语录,三卷,南汉文偃说,守坚编,正藏鱼函古尊宿语录十五至十八,续五八函五家语录四异本。大鉴下第八世,嗣雪峯存。
华严圣可禅师语录
清代德玉说、光佛等编写的书籍,共五卷。卷一收住重庆府巴县华严禅院语录——一上堂、住重庆府报恩禅寺语录——上堂、再住华严院语录——上堂;卷二收上堂;卷三收晚参、机缘;卷四收拈古、颂古;卷五收杂录。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