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彻

- 姓名:智彻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断云智彻(1330~?),元僧。西蜀(四川西部)人。26岁受戒、持斋,专心念佛。30岁为僧,师云峰和尚,参“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廓然有悟。着《禅宗决疑集》一卷;又《净土晨钟》第二载,师撰有《净土据要》,今已不存。《禅关策进》及《角虎集》中,录有师之语要,如:“念佛一声或三五七声,默默返问:‘这一声佛从何起?’又问:‘这念佛者是什么人?’乃至心花灿发,梦眼豁开,目前总是故家乡,本性弥陀常独露”等语。因《禅宗决疑集》中有或参无字、或参本来面目、或参究念佛。依此可知智师倡导的是参究念佛之法门。
智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只眼睛
你相信金星上有“人类”吗?化学家诺埃尔以自己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甚至接收到了金星“人类”向地球人类发射的以三只眼睛为标记的一种信息,而这些信息记录的正是地球人类的各种活动。正当诺埃尔欲将这一惊世发明公诸于众之际,他竟被人杀死。他极谨慎地保存的绝密资料也被窃丢失,金星“人类”会怎样对待地球上的这一罪恶?地球人类为何至今仍无法恢复与金星“人类”的联系?
篆刻十三略
篆刻论著。清袁三俊著。袁三俊,字籲尊,号抱翁,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童时好篆刻。治印师秦汉。作者针对清初印坛在印学上的一些弊病,如傲漫、轻浮、呆板等,从正面立论分成:“学古、结构、章法、满、纵横、苍、光、沉着、停匀、灵动、写意、天趣、雅”13则,故名。文章从“学古”开始,以“雅”结束,别有作者的用意,即强调“学古”为基础,“广搜博览,自有会心”。“雅”则是“胸饶卷轴、遗外势利”,乃是艺术求得高深造诣的关键。全部言之有物,语简意赅。如论沉着云:“沉着者,不轻浮、不薄弱、不纤巧,朴实浑穆,端凝持重,是其要归也。文之雄深雅健,诗之遒炼顿挫,字之古劲端楷,皆沉着为之。图章至此,方得精神”。此说皆为心得之言,颇有精义。此篇曾收入《后知不足斋从书》、《篆学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又名《全真正宗仙源像传》,元朝全真道道士谢西蟾、刘志玄编撰。书成于泰定四年(1327),原本二卷,今《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真部谱录类,原书上卷辑录「列圣诏书」数篇,包括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见丘神仙(丘处机)诏书、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褒封全真道五祖七真制词、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五祖七真制词,以及封赠丘处机十八弟子之制词等。下卷收入混元老子及全真道五祖七真传记,五祖即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子钟离权。纯阳子吕喦。海蟾子刘操、重阳子王嚞。七真即王重阳七大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每人一传,略述其生平事迹及历代帝皇封号。每传前有图像,后附赞语。
民国语文:八十堂大师国文课
作者胡适。该书主要收集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来熏陶国民人文精神和呈现现代汉语之美。在所有教育科目里,语文是最基础的必修科目,起到培养基础语言文字能力和熏陶国民人文精神的作用。语文一科民国时期称为“国文”,当时的国文教科书由民间自行编撰,由于百家争鸣、竞争激烈,出版者不得不精心编写,不少大学者也都加入到编写教科书的事业中来,所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科书版本。《民国语文》收集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从中选出当下语文教材较少收入,但又影响深远、富有现实意义的经典文章,分为《公民》、《新知》、《文学》三个部分。《民国语文》所选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名家的典范传世作品,如胡适、鲁迅、孙中山、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梁实秋、林语堂、费孝通、任鸿隽、朱自清、张恨水等等,完美呈现了现代汉语之美。
寇忠愍公诗集
诗别集。宋寇准撰。三卷。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曾官巴东知县、枢密院直学士,判史部铨。参决政事,正直敢言,为太宗所信重。景德元年(1004)任宰相,力主抵抗契丹军南侵。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复职,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封莱国公,后贬死雷州,谥忠愍。准知巴东时,尝自选诗作百余篇,为《巴东集》。后河阳守范雍辑其作,编为是集。卷首有范雍序。正文含诗三卷,收各体诗二百余首。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亦为晚唐派。其五律《冬夜旅思》等,情思凄婉,有贾岛诗风。其七言绝句意新语工,最有韵味,颇受王维、韦应物诗影响。如《夏日》中“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风麦秋时”《书河上亭壁》中“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等句,均情景交融,清丽深婉,勘称佳句。有宋范雍初刻本,清圣香楼刊本,辨义堂刊本,《四库全书》本,《关中丛书》本。
联灯会要
凡三十卷。南宋晦翁悟明撰。又称禅宗联灯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六册。列举过去七佛至天童正觉之法嗣等禅宗五家之传灯法系,并依序集录其重要之机缘问答。本书撰于孝宗淳熙十年(1183),卷首有淳熙十六年淡齐李泳之序、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思忠之重刊序,及淳熙十年之自序。其撰述年代另有异说,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二谓撰于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释氏稽古略卷四则说宁宗嘉定十年,此二说俱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