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湛照

- 姓名:东山湛照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备中(冈山县)人
- 出生日期:1231
- 逝世日期:1291.9.2
- 民族族群:
东山湛照(1231~1291.9.2),镰仓末期的临济宗僧人。备中(冈山县)人。谥号是宝觉禅师。开始学习净土教,后来换成禅宗。继承圆尔之法后,开三圣寺形成三圣门派。这个门派后来与庄严门派一起成为圣一派的两大门派。另外,被伏见天皇邀请在宫廷中讲法,也成为五山万寿寺的住持。弘安4(1281)年,在圆尔示寂之后成为东福寺第2世,不久就回到三圣寺。正应4(1291)年,被闯入的盗贼刺杀。遗骨葬在圆通寺。弟子有《元亨释书》的著者虎关师鍊。著作有《东山录》《宝觉禅师语录》
东山湛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唐文粹
一百卷。宋姚铉编。陈善《扪虱新话》以为徐铉者,实误。姚铉字宝臣,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地)人。自署郡望,故曰吴兴。太平兴国八年 (983) 进士。官至两浙转运使。事迹具 《宋史》本传。是编文赋惟取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亦惟取古体,而五、七言近体不录。考阮阅 《诗话总龟》,载姚铉于淳化中侍宴,赋赏花钓鱼七言律诗,赐金百两,时以比夺袍赐花故事。又江少虞《事实类苑》,载姚铉诗有“疏钟天竺晓,一雁海门秋”句,亦颇清远。则姚铉非不究心于声律。盖诗文俪偶,皆莫盛于唐。盛极而衰,流为俗体,亦莫杂于唐。姚铉欲力挽其末流,故其体例如是。于欧、梅未出以前,毅然矫五代之弊,与穆修、柳开相应者,实自姚铉始。其中如杜审言“卧病人事绝”一首,较集本少后四句。则铉亦有所删削。又如岑文本请勤政改过疏之类,皆《文苑英华》所不载。其搜罗亦云广博。王得臣《尘史》乃讥其未见张登集,殊失之苛。惟文中芟韩愈《平淮西碑》,而仍录段文昌作,未免有心立异。诗中如陆龟蒙《江湖散人歌》、皎然《古意诗》之类,一概收入,亦未免过求朴野,稍失别裁。然论唐文者终以是书为总汇,不以一二小疵掩其全美。通行本以顾广圻校刻大字本及影印明嘉靖间刻本为善。有 《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中国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的著作。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1948年10月,由上海时与文出版社初版印行。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共分17篇,曾分篇连载于上海《时与文》杂志上。本书以历史和经济分析为基础,对官僚政治这一官僚主义发展最成熟的形态本身的基本矛盾——官民对立关系作了慧眼独具的剖析,从而为探索官僚主义的根本克服办法提供了启示。官僚政治确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并作用于一切国家的某一历史阶段。作者提出从“技术”和“社会”两方面去认识官僚政治。官僚主义的作风和流弊,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作为一种社会体制的官僚政治,是由封建制到资本制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必然产物。“官僚政治是专制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人治是官僚政治固有的基本特征或规律”。中国古典官僚政治形态的特殊表象,分别体现在它的以下三种性格中:一是延续性,二是包容性,三是贯彻性。作者从分析中国官僚政治的社会经济基础入手,指出“专制的官僚的政体必须建立在地主经济封建制基础之上”。儒家学说的天道观念、大一统主张和纲常教义的“三位一体”是中国官僚政治得以巩固的思想基础。两税制和科举制是支持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两大杠杆。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集权的专制官僚政治使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传统农村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逐渐瓦解和都市的市民经济形态的发展,使传统的旧官僚政治不断走向覆灭。一个新的代替官的或官僚的人民时代,就是让人民普遍地自觉自动起来,参加并主导政治革新运动,这才是官僚政治真正寿终正寝的时候。全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社会实际,解答了英国科技史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向他提出的“中国官僚政治”话题。
黄帝阴符经注解(邹䜣注)
黄帝阴符经注解,题「崆峒道士邹䜣注」。邹䜣即南宋理学家朱熹化名。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又《四库全书》收入此书一卷,标名《阴符经考异》。是书经文取四百余字本,分上中下三篇而不题章名。注文着重以理学心性理气之说释经,并多处附加按语,考订校对各家经文异同。其断定「人以愚虞圣」以下一百十四字为经文,可备一说。书中又有黄瑞节附录,颇引朱子及须溪刘氏(刘辰翁)之说释经。据《四库提要》引《吉安府志》,黄瑞节乃元代人,而是书问世已至元末。
启真集
启真集,原题金峰山通玄子刘志渊撰,此人乃超然子王吉昌门徒,约为金元时人。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言内丹道法,上卷为诗,中卷为词,下卷为论文。书中征引张伯端、白玉蟾、马丹阳、丘长春之语,兼融全真道及南宗丹法,而近于全真道马丹阳。其说以识心见性为修炼首务,认为「不识此心,见此性者。是谓盲修瞎炼」。修持之要,唯在于正念实相,对景无心,解缚释累,惩忿窒欲,使心息相依,忘形养气、忘气养神,忘神养虚。「勘破万法皆空,诸相非实,一一妄缘,当体消亡,诸漏自尽。」其说有取于禅宗。
夜风
短篇小说。作者悄吟(萧 红)。原载于1933年9月24日—10月8日长春《大同报·夜哨》(周刊)第7—9期。初收于哈尔滨五日画报印刷社1933年10月版《跋涉》。小说通过长青母子的觉醒,写出了农民武装斗争在东北大地上的兴起。牧童长青为张家地主在严冬守夜放哨,冻病了身子,反遭解雇。长青妈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儿子,也被东家辞退。走投无路的长青母子俩终于投奔了义勇军, 跟着自己的队伍打回了张家。小说塑造了一个终于走上了斗争道路的劳动妇女长青妈的形象,表现出了人民对民族解放道路的探求,体现了东北沦陷初期北满进步文学的战斗精神和光荣传统。
江蓠槛
明代杰出诗人、词人陈子龙早期(约25岁-29岁之间)词集,收词五十五首。陈子龙词集有《江蓠槛》与《湘真词存稿》二种。《江蓠槛》词努力回归南唐、五代、北宋婉约词之风格,作品以传统的闺情、离别、伤春、咏物等题材为主。明代词艺衰微约两百年,直到明末陈子龙出现,扭转明词衰微局面,开辟清词中兴局面。在明末以至清初词坛上,陈子龙影响巨大。他既是一个共时性词人群体的首领,也是一个历时性词派的开创者。继起的以“西泠十子”为主体的西泠派,直至王士禛的《衍波词》,彭孙遹的《延露词》,皆可见陈子龙的深广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