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钧

- 姓名:乐钧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临川(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766
- 逝世日期:1814
- 民族族群:
乐钧(1766-1814),清代诗人。初名宫谱,字元淑,号莲裳。临川(今属江西)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屡试不第。家贫,与母亲侨居江淮。应曾燠招,寓题襟馆中。有才华,负诗名。与吴嵩梁同为翁方纲弟子。江西诗人蒋士铨之后,当首推乐、吴二人。与吴嵩梁诗相比,乐钧诗更侧重刻划内心感情,如律句:“吟苦渐无花思发,情深惟有月明知。”(《心》)“千斛泪珠时一泻,半缘怀古半思乡。”(《目》)“少日过同飞电疾,情天剩有夕阳红。”(《绿春》)均写得细致入微,深挚动人。他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乐府歌行,真实地勾画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如《刬草行》描写贫瘠之地的百姓受租赋盘剥、官吏敲榨、生死难保的处境;《观音土行》展示灾年中百姓以土果腹的悲惨情状;《买凶》揭露富人杀了人,买穷人代为抵罪的事实;《木簿行》指斥为皇室运载木材的木簿一路横冲直撞、骚扰人民的罪行;《鸦片烟》记述当时鸦片的流行及其对国民的危害,等等。这些诗,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此外,《断肠草》、《械斗》、《联袂轻生》之类描写民俗风情的篇章也都反映出一定的现实内容。
乐钧也工词和骈体文。其词善于抒情,造语冷俊,炼意出奇,〔百字令〕《将至涿州五叠前韵》、〔南乡子〕《题水南村舍图》等可为代表。其骈文绮丽,与张惠言、王昙、李兆洛等并称为清代骈文“后八家”。
著有《青芝山馆诗集》22卷、《断水词》3卷、《骈体文》2卷,还有《耳食录》12卷、《二编》8卷。
乐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广语丝
《广语丝》是欧阳山于1989年至1990年间创作的杂文集,1991年由文心出版社出版,后收录于《欧阳山文集》中。 这部杂文集共收录了欧阳山的40篇杂文, 《广语丝》延续了鲁迅杂文针砭时弊、犀利深刻的传统,内容涵盖对社会现象、文化思潮、历史反思的批判与探讨。书中文章语言辛辣幽默,思想锐利,既有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期问题的观察,也有对传统文化痼疾的剖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立思考精神。作为欧阳山晚年创作的重要成果,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立场,更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担当。其文风简洁明快,寓庄于谐,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刘二和与王继圣
《刘二和与王继圣》是赵树理一篇没有写完的小说。他计划写三部分,每部分三章。但实际上只发表了前三章,后来又在他家属保存的遗稿中找到了第四章第五章。本篇前三章初刊于1947年太行华北新华书店编辑的《新大众》杂志。曾编入1958年版《赵树理选集》;但删去了每章前原有的小标题。本集在收辑这篇作品时,参考了工人出版社1980年版的《赵树理文集》,增收了作者遗稿中的四、五两章,并恢复了每章前的小标题。
青春之火
我不是自己夸口,我的听觉虽及不上我的老友霍桑,可是也并算不得怎样低弱。那天破晓时分,霍桑只轻轻地说了一声“一个女子”,我便突的从睡梦中惊醒。我向窗上望一望,晓光已是白漫漫的。在这晚秋的当儿,这样的光色,估量起来,已是六点钟光景。在夏天的这时,霍桑早应当起床,往外边作运动早课,吸收新鲜空气了。现今是秋天,我们略迟起一些。他此刻既然还好端端地躺在床上,怎么说什么女子不女子?莫非他也做什么甜蜜的好梦,梦境中遇见了——“一个女子——一个年轻的女子!……可怜!伊一夜没有睡哩!……伊一定是为着什么凶杀案来的!”
左传补注
六卷。清惠栋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意,有失必规,其中于古今文之同异者尤悉焉。”(《自序》)此书所搜集之先秦两汉古训极为宏富,除“春秋”经传之外,诸子有《荀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吴子》、《尉缭子》、《潜夫论》、《论衡》等十几种,史书有《史记》、两《汉书》、《三国志》、《世本》等,此外还搜集有《水经注》、京相旸《春秋土地名》、《说文》、《尔雅》、《玉篇》、《经典释文》、《隶释》、金石资料等专门性着作,偶尔亦引用宋儒之说。其考证相当精核,如隐五年《传》“则公不射”,引《周礼·射人》“祭祀则赞射牲”,《司弓》“矢倛射牲之弓矢”,及《国语》倚相之言,证旁引射蛟之误;僖公五年《传》“虞不腊矣”,引《太平御览》旧注及《风俗道》、《月令》章句,证腊不始于秦。僖公二十二年《传》“大司马固谏曰”,引《晋语》“公子过宋,与司马公孙固相善”,证固为人名;文公十八年《传》“在《九刑》不忘”,引《周书·尝麦解》证为刑书九篇;宣公二年《传》“以视于朝”,引《毛诗·鹿鸣》笺、《仪礼·士昏礼》注,证“视”为正字,作“示”为误;宣公三年《传》“不逢不若”,引郭璞《尔雅》注作“禁御不若”,证以杜注“逢”字在下文,知今本伪写;成公十六年《传》“彻七札焉”,引《吕览·爱士篇》,证郑康成一甲七札之说;襄公二十三年《传》“娶于铸”,引《乐记》郑注,证铸即祝国;襄公二十七年《传》“崔抒生成及强而寡”,引《墨子·辞过篇》,证无妻曰寡;哀公二十五年《传》“袜而登席”,引《少仪》,证燕必解袜等,如此之类,皆言之有据。惠氏所处之时代,小学尚未发展到高峰,因而惠氏对古训缺乏分辨能力,其考证体现了一种唯汉是从之倾向。如昭公三年《传》“君子不悛,以乐慆忧”,杜预训慆为藏,刘炫训慆为慢,惠氏则据《诗·唐风·蟋蟀》“日月其慆”毛传“慆,过也”,主张训慆为过。杜氏训慆为藏,是用假借;刘氏训慆为慢,则由《说文》引申;而毛氏训慆为过,于诗文义贴切,但非慆之本义。惠氏用毛传,于此则与文义扞格。又如“公即位”之“位”,惠氏认为应从古文作“立”;“屡丰年”之“屡”认为应从《说文》作“娄”,皆是泥古之论。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云:“其长在博,其短亦在于嗜博;其长在古,其短亦在于泥古”,非常恰当。此外,此书引证虽富,但疏于材料之鉴别,如其引用《竹书纪年》,未注意古本与伪托本之别,其常引用之《小尔雅》,亦非汉孔鲋所撰。现存乾隆三十七年胡亦常刻、三十八年张锦芳续刻本、《贷园丛书》本、阮刻《经解》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本。
菩提道次恒修教授
菩提道次恒修教授,一卷(四种),札迦大师说,民国苾蒭释法尊译。大藏经补编 第10册
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
地藏忏法著作。夫诸佛菩萨愍念群迷。不啻如母忆子。故种种方便。教出苦轮。而众生不了业报因缘。罔知断恶修善。净信日微。五浊增盛。由此剧苦机感。倍关无缘慈应。爰有当机。名坚净信。咨请世尊。曲垂悲救。佛乃广叹地藏功德。令其建立方便。于是以三种轮相。示善恶差别。以二种观道。归一实境界。仍诫业重之人。不淂先修定慧。应依忏法得清净已。然后修习二观。尅获无难。此诚末世对症之神剂。而方便中之殊胜方便也。予悲障深。丁兹法乱。律教禅宗。淆讹匪一。幸逢斯典。开我迷云。理观事仪。昭然可践。窃以诸忏十科行法。详略稍殊。一一阄陈。纤疑始决。罔敢师心。乃述缘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