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

吴强
  • 姓名:吴强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江苏涟水人
  • 出生日期:1910年2月17日
  • 逝世日期:1990年4月10日
  • 民族族群:

吴强(1910年2月17日—1990年4月10日),现当代作家。原名汪大同,曾用笔名吴蔷、叶如桐。江苏涟水人。1937年以前先后就读于师范学校、高中、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河南大学。此间曾几次辍学(其中两次系因参与学潮被学校当局除名),当过糟坊学徒、小学教师。1933年在上海读高中时开始写诗、散文、特写,同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发表第1篇短篇小说《电线杆》,同年发表的《苦脸》获上海《大晚报》短篇小说征文奖。抗日战争爆发后,弃学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从事文艺宣传工作。写有独幕话剧《一条战线》、《激变》、《皖南一家》等,并与人合作撰写话剧剧本《繁昌之战》、《丁赞亭》(1946年出版,1959年改名《逮捕》重版)。其中《繁昌之战》曾在新四军内外产生过较大影响。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军纵队(军)、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随军参加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转业到地方,先后在华东文化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上海市委文艺工作委员会负责文艺工作。 1953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曾任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1957年,经过长期酝酿而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日》出版。该小说艺术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历史过程,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解放军官兵和敌军将领形象,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60年代初,开始以抗日战争时期苏北反清乡斗争为题材创作长篇小说《堡垒》,上部于1979年出版。已出版的其它作品还有报告文学《英雄的业绩》,评论集《谈谈小说、散文的写作》、《文化生活》,小说散文集《心潮集》,中、短篇小说集《养马的人》,文学作品合集《吴强近作》,散文集《咆哮的烟苇港》,短篇小说集《灵魂的搏斗》等。

吴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老牛破车

老牛破车

创作经验集。老舍著。人间书屋1937年4月第1版。群益出版社1942年10月第1版。晨光出版公司1948年4月第1版。人间书屋和群益出版社版本收录作者的《序》和创作经验14篇。晨光版由作者补入《我怎样写〈骆驼祥子〉》等5篇并对《我怎样写短篇小说》一文进行了增补。

疑狱集

疑狱集

共四卷,为,五代后晋人和凝、和父子编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案例选编。书中收集了历代各种疑难案例百余则,如“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敏中密访”、“王璥听密”、“蒋恒觇妪”等。此书辑录历代疑难案例,并逐一进行分析,对我国古代司法检验方面的经验,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流传的刊本中,附有《补疑狱集》六卷,为明代张景所增。清代陈芳生后又加以删改、合并,编成三卷,补辑前人论述判案法规另作一卷。

类经图翼

类经图翼

医经类著作。明张介宾撰。十一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是编刊于天启四年(1624),为《类经续编》。书中用图解方式以辅补《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共二十六万字。包括运气(卷一至卷二)与针灸(卷三至卷十)两部分。前者对五运六气理论,用文、图互解方法详细说明。后者论述经络俞穴,绘有图解,编有针灸要穴以及诸证灸法要穴等。广泛引证有关资料,对中医理论以及针灸学均有阐发。理论透彻,易懂易记,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天启四年(1644)天德堂初刻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炙毂子诗格

炙毂子诗格

唐代诗论著作。1卷。王叡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王叡为晚唐人。在晚唐、五代的各种“诗格”中,本书所出较早,且较少芜杂琐碎之病。书中内容,先“论章句所起”,举例诗以证三、四、五、六、七、八、九言诗的肇端;次标诗的体式,共列三韵、连珠、侧声、六言、三五七言、一篇血脉条贯、玄律、背律、计调、双关、模写景象含蓄、两句一意、句病、句内叠韵等14体,每体均引诗为例,并附有简短解释。本书以初学写诗者为对象,理论价值不高。有《格致丛书》等本。

观音经持验记

观音经持验记

凡二卷。清代周克复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又称观世音持验记、观音持验记、观世音经咒持验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册。作者广搜诸书,采撷自晋代至清顺治时,所有僧俗有关观音信仰之灵验一一八件,汇集编纂而成。范围包括高僧传、法苑珠林、辨正论、法华感通、观音感应等,及冥详记、宣验记、太平广记、谈薮、玉堂闲话、朝野佥载等内外典籍,并于每件之下记其出典,乃研究观世音信仰之重要资料。卷末并附有不空所译之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礼观音文、辨讹语三则等。

受新岁经

受新岁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受岁,指夏安居结束后,比丘新增一戒腊。本经内容即记述安居结束后,比丘行‘自恣’戒仪之情况。佛陀于大众中首先行自恣法,舍利弗即为佛说清净;继而舍利弗请求自恣,佛即为舍利弗说清净。其后,佛亦为大众作证而说清净。盖自恣,乃比丘于大众之前,自陈所犯之过失,请大众举出其罪,并施以教诫。此外,本经经文与增一阿含经(瞿昙僧伽提婆译)第三十二品第五经相同,故有谓本经非竺法护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