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西莫多

- 姓名:夸西莫多
- 全名: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 性别:男
- 国籍:意大利
- 出生地:西西里岛莫迪加
- 出生日期:1901年8月20日
- 逝世日期:1968年6月14日
- 民族族群: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1901年8月20日-1968年6月14日),又译夸齐莫多。20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出生在西西里岛莫迪加的一个铁路员工的家庭。在艰难贫困的岁月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他曾在罗马大学工程系学习,对工艺技术和几何学有过深入的研究。两年后,迫于生活,不得已中缀学业去谋生。当过绘图员、管理员、职员,在各种职业中饱尝了人世辛酸。1926年开始诗歌创作。以后在佛罗伦萨结织“隐逸派”著名诗人蒙塔莱,并为当时著名的文学杂志 《索拉利亚》撰稿。他的不少诗作引人观注,他也由此逐渐成为意大利文坛上颇有名声的一位诗人。193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 《水与土》,获得很高的评价。自1938年起,他辞去土木工程公司的工作,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由于他声望日隆,1939年被委任为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意大利文学教授。
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他的作品主要有 《水与土》、《消逝的笛音》 (1932)、《诗钞》 (1938)、《瞬息间是夜晚》 (1942),这些诗作是典型的“隐逸派”诗歌。诗中充满了对旧时生活的回忆,对童年和青年时代恋人的缅怀,对故乡秀丽风光的讴歌,以及无法寻得幸福而产生的痛苦。这些诗作沉浸于自我感受,饱含着诗人希望摆脱严酷的现实,寄托孤独的心灵,重新获得幸福和青春的思想感情。在法西斯统治时期,表达了渴求自由与民主,热爱乡土和人民,维护人的价值的心声。但诗作也常常悲叹人类的命运和历史,流露出沮丧、烦闷的心绪和悲观、哀伤的情调。这些诗作避免从正面去揭露现实的社会矛盾,而只通过对大自然环境的描绘来隐喻人生和现实。
夸西莫多在政治上反对法西斯主义,为此他曾被捕入狱。在“抵抗运动”的风暴中,夸西莫多的诗歌逐渐跳出了个人情感的天地,开始写作社会诗歌,谴责法西斯的罪恶,反映人民的痛苦与抗争。诗作风格也较前期更为明朗。此阶段他创作的诗集 《日复一日》 (1947)、《生活不是梦》(1949))、《乐土》 (1958) 等,描绘残酷的战争和法西斯的暴行给人类带来的浩劫。歌颂与黑暗统治进行英勇斗争的优秀战士。诗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诗人对一个既无恐怖又无仇恨的自由国家的憧憬。
夸西莫多的诗歌独具风格。他排斥抽象的观念,擅长驰骋丰富、浪漫的想象,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和幻觉,把内心感受最深的霎那捕捉住,并从自然中摄取意境新巧的景象,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在凝炼的语句,优美的音韵中,使诗歌情思浓郁、动人心弦。
夸西莫多除了诗歌创作外,还从事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他先后翻译了荷马、维吉尔、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莫里哀、裴多菲等人的作品。此外夸西莫多还著有多卷论述文学、电影、绘画、戏剧的文集,以及评论集 《诗人与政治家》。
由于夸西莫多的抒情诗“以高贵的热情表现了我们时代生活中的悲剧”,1959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夸西莫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潜意识与生存
本书对荣格的生平及思想进行了梳理,将他一生研究的精华注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如果想了解荣格派的心理学,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好的导读作品。在“自我与潜意识的关系”里,荣格对潜意识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描述,直到面对个人的意象时,才了解到潜意识会产生变化。当对炼金术有了更深一层的接触之后,终于发现潜意识原来是一种过程,而且心灵的变化及其进展是决定于自我与潜意识的关系。
一生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完成于1883年。《一生》通过一个旧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解体,描述了贵族少女约娜由幻想到幻灭的一生。17岁的约娜在修道院寄宿5年后与其父母德沃男爵夫妇来到男爵家位于海滨的白杨山庄住下。约娜一家在这里遇到于连·德·拉马尔子爵。在庄园举行的“约娜”游艇命名仪式上,约娜深深爱上了于连。在于连登门求婚后不久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约娜对于连的粗暴十分反感。科西嘉蜜月归来后,于连对约娜经济上克扣,感情上冷漠,男爵夫妇不能容忍女婿的冷淡而搬到里昂。几个月后,使女罗莎丽突然生下个孩子,于连凶狠地主张把使女同孩子一同赶走。在约娜及男爵夫妇干预下,罗莎丽才留在山庄,她对引诱她的坏男人守口如瓶。一个寒夜,约娜呼唤使女却不见动静,约娜找到于连房间,发现丈夫与使女同床共枕,她发疯般地跑出家门,昏倒在雪地中。几个月后,约娜生下儿子,取名保尔。于连与福尔维勒伯爵的夫人勾搭偷情后,被托尔彪克神父所不容。神父将实情告诉了伯爵后,伯爵追踪而至牧羊人的小屋,将偷情的二人反扣屋内,又将小屋推下深崖。于连死后,约娜由父亲和姨妈陪伴,她将一生都寄托在儿子保尔身上。后来,保尔到外地读中学,他瞒着家人逃课、借高利贷挥霍、与私娼鬼混,伤心至极的约娜又遭父亲、姨妈相继去世,精神防线彻底崩溃。这时罗莎丽及时赶到主人身边,准备与主人长相依伴。庄园财政告急,罗莎丽安排卖掉了男爵家的几座山庄,搬到巴特维村的一所小房子居住。思子心切的约娜到巴黎看望保尔,但保尔避而不见。失望而归的约娜抱怨儿子抛弃了她,孤寂中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不久,保尔与情妇生下个女孩。罗莎丽接回孩子并捎来喜讯:那个妓女已经死亡,保尔就要回家。约娜兴奋不已,高兴地逗着小孙女。罗莎丽在一旁自语:“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撰人不详。内提及元代加封文昌帝君、纯阳帝君(吕洞宾)尊号,应出于元末明初。原书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全书分忏仪、赞叹、皈依、除罪、断障、消灾、集福、成真、结意、满愿十节。各节内容体例大致相似,皆首述建斋设醮。供奉玉皇上帝等天尊神灵,然后礼拜颂扬玉皇,表达志心归命,祈求除罪消灾之愿,恳请玉皇垂悯,消灾赐福。本书内容与《玉皇宥罪锡福宝忏》近似。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
太上道君向广信真人述穷魂入地狱之咎由,劝人诵经。另有《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与本经同。
入伍后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1928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除戏剧外,收《入伍后》、《岚生同岚生太太》等短篇小说8篇。
荡寇志
清代长篇章回小说,又名《续水浒传》,共140回,又附“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阳人。《荡寇志》始写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书接续金圣叹《水浒传》70回本。叙写朝廷管营提辖陈希真之女陈丽卿被高衙内所逼,逃离京都。父女二人投奔亲戚刘广,又结识刘广姻家官军将领云天彪,由于奸臣逼迫,他们不得已在猿臂寨“落草”。但他们“尊王反寇”,专门勾结官兵,民困攻杀梁山泊起义军。后在云天彪引荐下,为朝廷录用。最后与官军张夜所部一道大破水泊梁山、擒获一百零八将,非死即诛。小说对梁山农民起义军极尽污蔑之能事,给他们加上“倡为盗首、潜蓄异谋、怙恶不悛、罪大恶极”等罪名。斥之为“洗涤百姓的杀人放火之徒’。而对陈希真、张叔夜等人则极尽美化之能事。男的仙风道骨、仪表堂堂;女的艳媚无双、清丽可人。他们本领超群、所向无敌。《荡寇志》充分表达了地主阶级的思想感情,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它一出笼立刻被奉为经典之作,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和称颂,是一部否定和仇恨农民起义的代表作。作品虽情节较呆板,艺术效果也不真实,但写作严谨,文笔准确、流畅、人物刻画形象贴切。此书咸丰三年(1853)初刊,后多有翻刻。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校点本《荡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