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

- 姓名:曹松
- 别名:字梦征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舒州(今安徽潜山)人
- 出生日期:828
- 逝世日期:903
- 民族族群: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征,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咸通中尝游湖南、广州等地。乾符二、三年间,曾南依建州刺史李频。李频卒后,遂流落江湖,曾避乱栖居于洪州西山。光化四年,松于礼部侍郎杜德祥下,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同登进士第。五人年皆老大,时号“五老榜”,特敕授校书郎。未几卒。松性疏野方直,不谙俗事,故拙于仕宦。与方干、喻坦之、许棠、陈陶、胡汾等所交尤厚。其诗学贾岛,辛文房谓其“苦极于诗,然别有一种风味,不沦乎怪也”。又云:“为诗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唐才子传》)其《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诗最为脍炙人口。而“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太虚”、“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等句,颇为胡震亨所称道,谓其“致语似项斯,壮言间似李洞”,并云“点缀末运,赖此名场一叟(《唐音癸签》)。《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曹松诗集》二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记其集一卷,均散佚。《全唐诗》编其诗为二卷,见卷七一六至卷七一七。《全唐诗补遗》五又补录其诗九首。《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一四亦补收一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六五、《郡斋读书志》卷一八、《唐才子传校笺》卷一○。
曹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愚庵小集
十五卷。清朱鹤龄撰。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初经学家。明诸生。明亡入清,专于笺疏之学,与顾炎武为友。承宋儒之学,并有所发挥。撰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读左日钞》、《春秋集说》、《易广义略》、《愚庵小集》、《杜工部李义山诗注》。是集凡十五卷。卷一为赋,卷二至卷六为诗,卷七至卷十五为杂著文,末附《传家质言》十三则。由金阊童晋之梓行。卷首有王先承所撰 《朱长孺文集》序和计东于康熙十年(1671)所撰《愚庵小集序》。始刊刻当在康熙十年或稍后。其版屡经增补,行世之本所收诗文多寡不一;个别作品前后印本在文字上也有出入。还有少数作品有文无目,如卷二《初夏过严园》二首,卷四《挽李石如明府》、《赠顾季任》 二首,卷五 《九日遗兴》、《岁暮杂诗》六首,卷六《送徐果亭太史还朝》三首,卷七 《周易广义略序》,卷九 《申子纯孝行记》、《孙义士鸣灾记》,卷十《与吴汉槎书》、卷十四《跋王贞媛传后》,附录《传家质言》都是如此。卷十五《庄园沈孺人传》则不但无目,还重出一篇,内容大体相同而文字互异,后一篇当为改定稿。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补入复旦藏本所无各篇,是较为完备的一种本子,亦有 《四库全书》 本。
钱穆学术文化九讲
钱穆一生讲学不辍,育人无数,对现代中国学术研究影响深远。这本由叶龙记录整理的《钱穆学术文化九讲》收录了钱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的9次讲演。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方面。各篇互为补充,既有宏观上对文化历史的梳理,亦有断代研究的案例,以及个案研究成果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义的探讨——是一本可以窥见钱穆宏大学术世界的小书。 读者如能从中了解钱穆的治学轨迹,明察其学问体系之庞大精细,体悟其对中华文化始终抱持的敬意,将对指导当下的精神生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有所裨益。
岕茶笺
古茶书。明·冯可宾(山东益都人)1655年前后撰。刊本有《广百川学海》本,《昭代(本朝)丛书》本。全篇约一千字。分序岕名、论采茶、论蒸茶、论焙茶、论藏茶、辨真赝、论烹茶、品泉水、论茶具、茶壶大小、茶宜、禁忌等十二则。后附岕茶笺跋,有岕茶笺十一条。
幼科指南
儿科著作。又名《幼科医学指南》。4卷。清周震(慎斋)撰。成书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卷1为小儿歌赋及总论;卷2为小儿杂症;卷3~4分别论述小儿心、肝、肺、脾、肾诸经病证及医案。证下列有方名,卷后附载类方,并介绍药物组成及炮制法。作者立方必本于古,阐论较为平正。
旌异记
志怪小说集。隋侯白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五卷,称侯君素撰。 《旧唐志》误作侯君集;《新唐志》入小说家类,卷帙均同《隋志》。该书久已亡佚,遗文存《法苑珠林》、《续高僧传》、《三宝感通录》等书中。鲁迅辑其遗文十条, 载《古小说钩沉》。唐人有称《精异记》、《积异传》者,乃字音讹传之故。
姑溪词
又名《姑溪集》、《姑溪居士词》。词别集。 北宋李之仪(1038—1117)撰。一卷。之仪有《姑溪居士集》已著录。此集收词八十八首。卷尾《踏莎行》为鼠所损。词多次韵小令。虽无涉北宋末季社会现实,而其词长于淡语、景语、情语,颇受称道。《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著录《姑溪集》一卷。《脉望馆书目》著录《姑溪词》一本。《佳趣堂书目》、明石村书屋抄《宋元明三十三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明抄《宋二十家词》本、《宋六十名家词》本、《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