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

王炎
  • 姓名:王炎
  • 别名:字晦叔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婺源(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137
  • 逝世日期:1218
  • 民族族群: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后人所重。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序》)、“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王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火车集

火车集

短篇小说集。老舍著。桂林上海杂志公司1939年8月初版。收短篇小说9篇。其中《“火”车》描写一列客车因军人强带的鞭炮起火而造成60余人死亡的惨剧;《我这一辈子》描写“我”从当裱糊匠到当巡警、巡长、缉私队长的经历和所见的人间不平;《杀狗》描写日本侵略者为一条狗被杀而到处捕人、杀人和老武师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的故事;《东西》描写留日学生鹿书香和留英学生郝鸣凤合作为日本侵略者效命的丑态;《浴奴》描写一个妇女为在前线牺牲的丈夫复仇而杀死日本人的故事;《人同此心》描写不愿当亡国奴的王文义等3个大学生留在城中打击敌人,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一封家信》描写范先生在北平沦陷后外出谋事,天天盼望家信,但收到家信后却被敌机炸死。另外2篇是《兔》和《一块猪肝》。

明皇杂录

明皇杂录

唐代轶事小说集。郑处诲撰。《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为2卷,《四库全书》入小说家类著录为正文2卷、别录1卷,《墨海金壶》本著录为正文2卷补遗1卷,《唐人说荟》、《说郛》所收为1卷本,无别录,《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都在正文2卷、补遗1卷外,又附清人钱熙祚校勘记和所辑佚文。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排印本(收在《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中)。书成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据《新唐书》卷165《郑余庆传》中所附《郑处诲传》:“先是,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处诲谓未详,更撰《明皇杂录》,为时盛传。”全书合正文与别录共37条,基本上是记唐明皇开元、天宝年间轶事,记明皇少年时轶事(如“玉笼子”),登位初期励精图治的作风(如“张嘉贞”条)和后期享乐腐化的种种表现(如“华清宫”,“舞马”条)。同时对名臣贤相(如“苏頲”、“卢怀慎”)和奸佞(如“王准”、“李林甫”)的事迹也有记载。虽然不都是实录,却可作为正史之外的补充参考。其涉及志怪的内容如“冯绍正”条的画龙求雨、“李遐周”条的预言祸福,则纯是小说家言。全书记事内容多与《次柳氏旧闻》、《开天传信记》、《明皇十七事》等书相出入,可作比较研究。

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

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

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此篇亦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九章,言识守中黄,建立八柱以养生正性之道。所谓「中黄」者,中言其位,黄言其色,即五行方位之正中也。修中黄之道者以「适正为本」。求之于身,则脾居五脏中位,名曰黄庭,中有真人焉,识而守之,寿与天齐。用之于修性,则以守一正性为本,去其妄性,得其正件。「合乎正真,是名正性」。以中黄之道修身,又须建立八柱。所谓「八柱」者,虚四谷、塞二兑、开二洞之谓也。使眼无非视而神光荧荧,使耳无非听而和声殷殷,口无妄食而灵泉清,鼻无妄闻而真香馨,此之谓「虚四谷」。绝色则前兑精不泄,绝食则后兑炁不泄,此谓之「塞二兑」。开头顶则炁能出入,开上腭则精液流通,此谓之「开二洞」。经文称人身为神之所舍,欲神舍之长存者,莫善于立柱。修中黄,立八柱,则身安性定,而天地之理得矣。

北游及其他

北游及其他

诗集。冯至著。1929年8月沉钟社出版。共分3辑: 第一辑“无花果”,第二辑是长诗“北游”,第三辑“暮春的花园”。这是诗人的第二本新诗集,长诗《北游》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北游》表现了广泛而具体的社会。诗人写道:“苏俄,白俄,乌克兰,/犹太的银行,/都聚在这不东不西的地方,/吐露出十二分的心足意满!”“这里有人在计算他底妻子,/这里有人在欺骗他的爱人,/这里的人,眼前只有金银,/这里的人,身上只有毒菌,/在这里,女儿诅咒他的慈母,/老人在陷害他的儿孙……”面对地狱般的现实,面对众生的麻木和堕落,诗人感到无比悲愤,却无力改变现实,只有“阴沉,阴沉!”但同时,诗人认识现实的角度和深度又有了新的发展。他对北方苏联人民的事业表现出崇敬之情,同时扪心自问: “可曾有一刻把人生认定,/认定了一个方针?……/可曾真正地认识/自己是怎样一个人?”长诗《北游》饱含着激愤沉重的情调。每一节的最后都是“阴沉,阴沉……”做结,回环往复,如乐曲之主旋律,渲染着诗人迷惘愤懑的心绪。同时,也用这种氛围将读者紧紧裹住,使读者深受感动。除《北游》以外,此集中的爱情诗在艺术上也臻于纯熟。《饥兽》、《园中》、《遇》、《迟迟》等诗篇各具特色,却都令人回味无穷。另一些抒情短诗,表现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思索。《黄昏》表现出沉重的迷惘,《思量》(一)表现出诗人在冷静地思索,人生的路究竟该怎样走。《北游及其它》在表现内容上比《昨夜之歌》更深入更广泛,而情感上沉郁悲伤的色彩也更加浓重,诗人坚韧的人生态度也更见锋芒。

鸦片事略

鸦片事略

清李圭撰。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海宁州署刊本和1931年北京图书馆排印本。本书就闻见所及,博采旁书,并录诸邮报,芸萃而成。专述鸦片毒害中国的经过,乃清廷对于鸦片政策的转变。上卷自英国贩运鸦片来华写至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结束;下卷自1843年写至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旧籍中叙述鸦片问题,以此书最详,为研究清代鸦片问题的重要资料。

密云禅师语录

密云禅师语录

十卷。明代密云圆悟撰,山翁道忞编。圆悟,俗姓蒋,字觉初,号密云,宜兴人。自幼乖巧,常闻佛声,仅八岁便知佛号,稍长常独自一人顾世相作无常之想,每每进城卖柴路经行人毫无察觉,心想凝重,渐渐看破红尘。出家奉法,住寺天童寺。出家后益思研经,用功刻守,积累了不少学习心得和体会,遂将其用语录体整理成书,即《密云禅师语录》。此书对了解圆悟佛学很有帮助。卷末附有虞山钱谦益作的“塔铭”,圆悟弟子道忞所作的“行状”和“年谱”。收有圆悟禅师的上堂语、开示、小参、入室机缘、问答机缘、勘辨机缘、法语、书问、举古、拈古、征古、别古、代古、颂古、佛祖赞、自赞、偈、佛事、杂著、行状、年谱、塔铭等。另有十二卷本。收入《龙藏》、《中华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