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

王融
  • 姓名:王融
  • 别名:字元长
  • 性别:
  • 朝代:南北朝
  • 出生地: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466年
  • 逝世日期:493年
  • 民族族群:

王融(466年~493年),南朝齐文学家。字元长。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中书令王僧达之孙。少而聪明警慧,博学有文才。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从叔王俭览其诗书,甚奇之。历丹阳丞,中书郎。竟陵王萧子良于西邸招文学才士,王融入其幕,以文辞捷速甚受赏识。齐武帝亦认为他辞旨敏速,使兼主客,接待北魏使者。北魏侵边,为宁朔将军。齐武帝死后,萧子良与萧昭业争夺帝位失败,王融因依附萧子良而被萧昭业赐死。


王融以工诗能文著称。钟嵘《诗品》说他“词美英净”,但认为五言诗是其所短,所以与刘绘一起列为下品。但他与沈约、谢脁等人一起,运用声律进行诗歌创作,创建了“永明体”,为律诗形成开辟了先路,功不可没。其诗风亦一如谢脁,不过成就远不及之。王融最为时人称道的文章是《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萧统将其选入《文选》。此文作于永明九年(493),当时齐武帝在芳林园大宴群臣,使王融撰作此文,文藻富丽,一时享有盛名。北魏人甚至传闻超过颜延之。后来北魏使者房景高、宋弁来访,读后大加叹赏,认为“昔观相如《封禅》,以知汉武之德;今览王生《诗序》,用见齐王之盛”。把他同司马相如相提并论。这是一篇典型的应制之作,今天看来并无很高的价值。只是由此可见他曾享名当时而已。《南齐书·王融传》还说他“文辞辩捷,尤善仓卒属缀,有所造作,援笔可待”。时人方之贾谊、终军之流。


王融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王宁朔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

王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小畜集

小畜集

诗文别集。宋王禹偁著。三十卷。禹偁尝自次其文,将名其集,以《易》筮之,遇《乾》之《小畜》,因以名集。《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著录《小畜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小畜集》三十卷《外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二十卷。其集北宋已有刊本,然久佚。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历阳沈虞卿尝刻之黄州,后有三个主要传本:一是宋刻补抄本。宋刊配吕无党抄本,清道光元年(1821)黄丕烈购于书摊。《四部丛刊》初印时取经鉏堂抄本,二次印时即改用此本,并附张元济撰《札记》一卷,为今通行善本。二为明野竹斋抄本。从宋刻摹写,有岳西道人复初(其人姓氏不详)手跋,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三乃清平阳赵熟典刊本。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于爱月堂。此本与上明抄本缺文讹字大略相同,或即从之出,惟辗转传刊,讹字更多。《四库全书》盖亦源出此系,凡赋二卷,诗十一卷,文十七卷。卷首有王禹偁序,卷末有沈虞卿跋。另《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除《小畜集》三十卷附札记一卷外,尚有《小畜外集》十三卷。今四川大学编《全宋文》又辑佚文三十八篇,北京大学编《全宋诗》又辑佚诗三十六首及断句若干。

管城硕记

管城硕记

三十卷。清徐文靖 (1667—1756)撰。徐文靖字位山,又字禺尊,安徽当涂人,雍正举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晚年一直在故里“翠螺书院”主讲。一生务古学,讲求实学,考据经史,著述甚富。《管城硕记》是徐文靖读经、史、子、集各类著作的札记,自经史以至诗文辨析考证,每条以引原书为纲,各条参以论辨,略似《学林就正》之体,而且考订比较详细,大致与《笺疏》相近。此书辑有刘定之的《十科策略》,蔡方炳的《广治平略》,廖文英的《正字通》,阴时夫的《韵府群玉》。推崇原诗礼诸经之论,涉及子史说部,语言准确,内容广博。有清雍正乾隆间志宁堂刊本,清光绪二年 (1876)刊本,《四库全书》本。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经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经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或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宣称上古人民少染疾病,寿延千岁,皆因其体性淳朴,形质固守,尊崇大道之故。近世众生心邪作恶,杀生害命,利己损人,是故心身恍惚,形体不宁,多生疾患,以致夭亡。神医扁鹊积功无量,受封为灵应药王真君,有《救八十一难真经》传世。此经为七言韵语,共一百六十二句,据称可救治八十一种疾病。世人持诵经文,可保无病平安,有疾消除。

后三国石珠演义

后三国石珠演义

清代白话长篇小说,历史演义与神魔小说揉和,三十回。又名《三国后传》、 《后三国演义》,实际与《三国演义》无关。题“梅溪遇安氏著”,首庚申(无年号)澹园主人序,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上界织绵仙女因有思凡之恋,玉帝将她降于尘世,又恐其迷却前因,故不受于凡胎,而乃幻出于石壁,自取姓名石珠。石珠在惠女庵中修真,经真人吴礼赠以天书,并教其日后习成武艺,“辅佐神霄,共成大事”,又得侯有方、稽有光等异人相助,指出晋室相微,于是建立旗帜,招纳四方豪杰,自为赵王,直至打破洛阳。当好打破洛阳,为众人加官进爵之时,真人吴礼忽然前来,责备石珠当初授予天书,原叫辅佐神霄,不期竟自登大位,贪恋红尘,石珠顿时大悟,将宝位传于刘弘祖,复归于虚无缥渺的上界。

临潼斗宝

临潼斗宝

花部戏。清佚名撰。四回,未分场。成书年代不详。 分“说计进宝”、 “晓谕各国”、“上山结拜”、“临潼斗宝”四回。演春秋战国时代伍员力举千斤鼎故事。秦穆公欲吞并列国,假传周天子诏,命各国王子携带宝物,赴临潼关献宝,以便一举擒拿。伍员智勇双全,力举铜鼎,争得十八国都名夫印,挫败秦王阴谋,保各王平安返国。剧本情节简单,词语通俗,艺术上比较粗陋,具有民间色彩。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楚曲剧本之一,对研究清代民间戏曲有很高参考价值。有文雅堂刊行《新镌楚曲十种》刻本(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中国戏曲史料丛书·明清戏曲珍本辑选》本。

如来成道经

如来成道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旨在赞颂如来之伟大。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故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