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以周

黄以周
  • 姓名:黄以周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定海人
  • 出生日期:1828
  • 逝世日期:1899
  • 民族族群:

黄以周(1828—1899)清经学家、哲学家。本名元同,后改今名,复以元同为字,号儆季,晚号哉生。浙江定海人。著名经学家黄式三之子。生于清道光八年,卒于清光绪二十五年。清同治九年(1870)举人,授浙江分水县训导,加中书衔,昇教授。曾主讲江阴南菁讲舍、宁波辨志精舍, 从学者甚, 江南高材多出其门下。


学承庭训,以汉郑学为宗,兼採朱熹理学。认为三代以下经学以郑玄、朱子为最,而汉、宋两学之流弊皆因乖漓圣经之义,既不合于郑、朱,更无论于孔、孟。治经常上追孔、孟遗言古训,以探究《易》、《诗》、《春秋》之旨,并皆有著述。尤精“三礼”,把“三礼”视作经典宗主,故详考礼制,正旧说之误,释学人之疑,撰《礼书通故》一书。又认为孟子学孔子,扬圣学而未亲受孔子之教,其间有子思综七十子之亲闻,承孔子而后啓孟子;而子思之学始于诗书,终于礼乐,明于仁义,其所阐述的乃圣教之真旨,乃著《子思子辑解》七卷,以作为研究由孔子到孟子之踪的枢轴。


在哲学思想上,黄氏以明经传道为己任,辨虚无、辨絶欲、辨利义,对宋代以后长期争论的许多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反对虚灵说,指出“虚灵之说未知出自何书,传自何人?学圣贤之学者,津津道之。虚灵之说炽,诚明之学微矣”(《南菁讲舍文集·辨虚灵》)。更反对用佛教和道教的幽眇悬空之语附会儒学,认为儒学的基本精神在于实。他说:“惟其有,故实。充其实而美而大而神圣,可以循序渐进。今欲一空其所有而归于无,非吾儒之所谓道德也。吾儒之学未闻以无言也。言无者后人诬託之也。”(同上书,《辨无》)辨明儒学与佛教、道教的区别,指出佛、道两教有无心无情之说,而儒学祇讲人心、尽心、存心,“未闻言无心”;儒学祇讲“天地之情”、“万物之情”、“圣人之情”,而“未闻言无情”。由此批评某些儒者或援佛入儒、或援道入儒,指斥提倡无极而太极说的周敦颐和心体无善无恶的王守仁、王畿等人。反对把利与义割裂开来,认为利与义是统一的,“言利者,普其利于天下,合义言之也”,如禹平水土,稷教稼穑,“君子谓之义,以其利物之功大也”(同上书,《对义利问》)。意谓有利于天下多数人的事情,其本身就是义;这种义同时也包含着利。又论证了仁义与利益的关係,指出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没有义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利。他说:“外仁义以言利,利必参害”;没有利而专言仁义,则“仁义为空言”(同上)。还反对空谈德性而忽视学问,指出“德性之善,非问学不成”(同上书,《德性问学说》)。著作尚有《经训比义》、《南菁讲舍文集》、《儆居杂著》、《黄帝内经集注》等。

黄以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抱朴子养生论

抱朴子养生论

抱朴子养生论,晋葛洪撰。《宋史•艺文志》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方法类。本篇首先论述治身之道与治国相同。治国者爱其民以安其国,治身者爱其炁以全其身。民弊则国亡,炁衰则身谢。故治身者当制欲爱气,以保全性命。又谓养生者当先除六害,行十二少。六害即名利、声色、财货、滋昧、佞妄、沮嫉。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又当调节饮食劳动,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可延年长寿。本篇疑为后人摘录葛洪《抱朴子内篇》而成。

玄珠录

玄珠录

道学著作。二卷。唐王玄览讲述,门人王大霄集录。成书于唐代。上、下两卷。该书以《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说为基础,把“道”区分为“可道”和“常道”。谓“常道”生天地,“可道”生万物,“可道为假道,常道为真道”。称道与物的关系犹如本印和印泥的关系。又引入佛教法相宗的唯识论观点,认为道生万物,就是心生万物。“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十方所有物,并是一识知”。把事物的动静看作是人的主观感觉:“眼摇见物摇,其物实不摇;眼静见物静,其物实不静。为有二眼故,见物有动静,二眼既也无,动静亦不有。”在时空问题上,提出“一心一念里,并悉含古今”及“三世皆空”的观点。关于修道成仙的主张是:绝灭知见,坐忘养神,求得一个清静不变的“识体”。该书是研究道教的重要史料。收入《正统道藏》第725册。

色盲

色盲

短篇小说。写于日本,1929年3月3日完成,连载于同年3、4月《东方杂志》26卷第6、7号,署名M. D。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31年出版的《宿莽》、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作品通过林白霜的恋爱、苦闷、压抑、斗争等心理变化,解剖了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林白霜曾在时代的巨浪中滚过,但他看四面是一片灰黑,辨不清方向,是政治色盲症患者。通过许多思想斗争,最后找到了力量,看到了闪烁着的希望的微光,终于鼓起勇气迎接未来。作品通过林白霜指出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

囤鱼肝油者

囤鱼肝油者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据说是这样:一个素不害病的人,不害病则已,一旦害病,要比一般人更重。不知道这种说法,到底是否有理。而这一次,我们这个故事中的主角,却遭遇到了类如上述的事情。这个故事中的主角,连名带姓,叫做余慰堂。这里并不说他真的害什么病,而是记着他所遭遇到的一件事。我们这个主角,一生所走的路,都是平坦顺利的路,从来不曾遇到一件事情,可以称为奇事。然而这一次,他竟遇到一件事情,比任何人所遇到的奇事还要奇。你们曾在古书上,看到过那些借尸还魂之类的故事吗?那些不很可信的故事,大半含着一些骇人的意味。根据传说,有些人在某种情形之下,自己的灵魂竟会走进另外一个躯壳而演出许多骇人听闻的奇事!

授笔要说

授笔要说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崔邈,后言执笔五法,第一为执管,第二为管,第三为撮管,第四为握管,第五为搦管。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故言者较多。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晋安帝纪

晋安帝纪

史书。又作《晋安帝阳秋》或《晋纪》。南朝宋王韶之撰。十卷。编年体。记载东晋安帝时史事,止于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初学记》等书曾引用过此书中有关资料。《隋书·经籍志》有著录。已佚。有清黄奭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