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澔

- 姓名:陈澔
- 别名:字可大,号云住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南康路都昌县
- 出生日期:1260
- 逝世日期:1341年
- 民族族群:
陈澔[hào](1260——1341年)字可大,号云住,又号北山叟。元代至顺年间,陈澔在都昌县城创办云住书院并讲学其中,又称经归书院。人称经归先生。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陈澔系江州(今属德安)江右陈氏后裔,是为江右著名的教育世家、文化世家。远祖自北宋嘉祐间陈氏分庄时迁居都昌,陈澔祖辈几代述经,祖父陈炳,字奋豫,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治《礼》,屡有所得。父陈大猷,是饶鲁的学生,为朱熹的三传弟子。史书称他“师事双峰先生十有四年,……所得师门讲论甚多。”元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吴澄说他:“可谓善读书,其论《礼》无可疵矣。”陈大猷,字文献,号东斋,为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历仕从政郎,改惠州判官,著有《尚书集传会通》。”他曾于开庆年间在都昌创办东斋书院,陈大猷对《书》、《易》、《诗》、《礼》等都很有研究,尤精于《礼》。所以其子陈澔对书院的热心,对《礼》的传注可谓家学渊源,一脉相袭。宋末著名的爱国丞相江万里就是陈大猷的外甥,与陈澔是姑表兄弟。兄弟俩来往亲密,治学和做人相互影响,相互砥砺。陈澔生五子,三子陈师凯,字叔才,也究心理学,尝纂述《书经蔡沈旁通》行于世,后进多宗其学行,陈氏祖孙四世皆以办学与著述有功圣教被后世传为佳话。
陈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竞艳
《竞艳》为永井荷风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16年。小说描写东京艺妓驹代,短暂嫁为秋田乡下人家的小妾,丈夫死后又重新回到东京,重操旧业。驹代偶遇年轻时的相好吉冈,吉冈对她重燃热情,她却恋上旦角一丝。吉冈得知后另捧与驹代竞争的艺妓菊千代,而驹代与一丝的婚事也陡起波澜 小说以略带戏谑的笔触描写了艺妓世界的人情世故和其中个人的命运。体现了永井荷风在艺妓世界寻找的旧江户时代的艺术情趣。
读书随感
(德)赫塞(HermannHesse)著,李映荻译。台北志文出版社1977年初版,1984年再版,为该社《新潮文库》第158种。赫塞,通译为“黑塞”,是德国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博览群籍、善于读书的诗人。该书所冠的四幅照片中,即有三幅是表现其读书生活剪影的。本书在台北出版时副题名为“杰出的读书指南”,实系作者读书生活的传记和读书经验的总结。正文共10篇,即《如何阅读世界文学》、《书的魔力》、《我爱读的书》、《论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白痴〉》、《我的童年时代》、《学生时代的回忆》和《我的自传》等。译者认为,黑塞不仅博览,而且“能把所读的书跟自己的生活和时代连结起来”,而由“阅读如此丰富广泛的人来介绍世界文学中应该读的书,应该是很切合人们需要的”(《译序》)。而《新潮文库》将此书列入出版计划时更认为:“他写书,他爱书,所以最能知道书的魅力”,“听听赫塞的读书观,可以防止滥读之害”,同时可结合自己的爱好,逐渐有系统地去“阅读欣赏各国名著的精髓”。该书还附有著者自选的《世界文学书目表》,这是黑塞依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和心得推选出的包括东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学作品书目,书名后有小注。可以见出其独特的文学批评眼光。
东坡志林
又称《东坡手泽》。笔记。宋苏轼(1036—1101)撰。五卷。轼有《东坡七集》已著录。本书主要记元丰至元符二十年间事,多为亲见亲闻,随手笔记而成,命曰《手泽》。后人进行整理付梓时,因作者生前欲作《志林》未成,故改题《志林》。内容广涉北宋政治文教、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神仙幽怪,以及生活琐事、人物交往等。记游之作,短小精悍,笔法超凡,《记承天夜游》,寥寥八十余字,为小品杰作。所记亲朋师友如子由、王子立、殴阳修、刘敞、刘攽、参寥、黎錞等人逸事 ,风趣横溢;于自身生活,多心灵自白。《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反映当时民间俗文学发展情况。于历史人物如孔子、颜回、荀卿、张仪、汉高祖、汉武帝、司马迁、范增等人评论扼要,多有见解。有《学津讨原》、《丛书集成》等本。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刊行王松龄点校本,一九八三年华东师大出版社刊行点校本,与《仇池笔记》合为一书。
金刚新眼疏经偈合释
亦称《金刚经新眼疏经偈合释》。佛典注疏。清乾隆三十年(1765)通理述。二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经、北魏菩提留支译偈的《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采用菩提留支译本,“但不同诸家,随意取捨,前后参差。务使经偈相对,势如合璧,意旨互通”。书前附《金刚般若经偈会本》及作者自撰的《大意》、《悬示》二文。《大意》开为四分:略明降住生信分、推广降住开解分、究竟降住起修分、决定降住成证分。《悬示》开为六门:翻译前后、宣说时处、教乘摄属、因缘所为、受持感通、释题解文。本书撰成后即刻印流通。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人施设论
巴利名Puggala-pan~n~atti (补特伽罗坋那坻)。系分类说明补特伽罗(人)之书。即主要论述蕴、处、界、根、谛、人我等六施设中之人我施设及人我之各种类。为南传佛教上座部巴利七论之一。内容分论母(巴ma^tika^ )与解说分,解说分为本书主要部分,将论母揭出之一人五十种以下分为一人乃至十人等十章逐一解说,然祗下定义,而无精审之解说。在巴利七论中,一般认为本书与分别论为最早之著作,并且本书与汉译‘舍利弗阿毗昙论’之人品及连结于集众经之‘集异门足论’,具有相当密切之关系。本书现有原文出版及英译( A Designation of Human Types, P.T.S. 1924)、日译南传大藏经第四十七卷)。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凡六卷。宋代知礼于天圣元年(1023)撰述。又作金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拾遗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 系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玄义,并破斥广本观心释伪造说,抨击孤山智圆之金光明玄义表微记有词鄙、义疏、理乖、事误等四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