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景隆

- 姓名:空谷景隆
- 俗姓:陈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苏州(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空谷景隆,明代禅僧。俗姓陈,字祖庭,号空谷。明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鼋山 人。永乐十八年(1420),礼苏州虎丘寺石庵削发为僧。宣德二年(1427),至杭州昭庆律寺受具足戒。遂依智安住灵隐寺,随充侍者。随师迁灵隐七载。从辨山懒云问学参禅。后往天目礼高峰祖塔,刻苦参究一年,忽有省。复谒智安,蒙其印可,为临济宗传人。出住湖州(今属浙江)碧岩寺。晚年于西湖修吉山筑正传塔院,隐居其中。性洒脱,喜文墨。善医工诗。著有《简明医要》《慈意方》《慈义方》《慈惠方》《证治要诀》《空谷集》 《尚直尚理编》等。(《五灯全书》卷五八)
猜你喜欢的书
庾子山集
十六卷。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倪璠字鲁玉。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康熙四十四 (1705)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见闻博洽,好为骈体文,又长于史学。著有《神州古史考》、《方兴通志文》及《补辽金元三史艺文志》。此编以吴兆宜所笺《庾开府集》合众手以成。乃详考诸史,作年谱冠于集首。又旁采博收,重为注释。其中如《小园赋》前一段本属散文,而璠以为用古韵。未免失之穿凿。《汉书·艺文志》别“栩阳”赋五篇,自是人姓名。《而信哀江南赋》乃云栩阳亭有《离别之赋》。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桂华二字,自属篇名。“冯冯翼翼,承天之则”二句,乃下章之首;而信《皇帝云门舞歌》乃云“清野桂冯冯”。皆显然舛误。璠依违其词,不加驳正,亦失之附会。然比核史传,实较吴本为详。集末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并考核年月,证以《文苑英华》,知为杨炯之文误入信集。辨证亦颇精审。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部备要》本等。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元杂剧剧本。简名《碧桃花》。无名氏撰。旦本。叙潮阳知县徐端、县丞张珪,俱是东京人。徐有2女,长名碧桃,次名玉兰。碧桃许字张珪子张道南。某日,道南有白鹦鹉飞入徐家花园,逾墙欲捕。适碧桃游园,2人相会。不料被徐端撞见,怒责其女。碧桃愤极,一气而亡。徐端将其葬于园中,坟上栽碧桃花一株。3年后张珪、徐端皆任满回乡,张道南状元及第,授潮阳知县。春天某日,道南步入后园,折碧桃一枝插瓶清供。是夜碧桃魂来会,道南不知是鬼,遂定百年之好。道南自此得病,久治不愈,其父为之上表辞官,回乡调理。徐端遣媒说于道南,愿以次女玉兰许之,道南应诺。张珪见儿子医药无效,请来丹霞山萨真人,为其禳祷。萨真人夜请诸仙,得知碧桃尚有20年阳寿未尽,而玉兰当于今夕暴亡,遂使碧桃借尸还魂。由是两家再合姻缘。剧中碧桃,一往情深,生而死,死而生,颇为感人。明传奇《牡丹亭》中杜丽娘还魂当受其影响。现存主要版本有:息机子刊本,《元曲选》本。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18卷。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允禄等奉敕修撰。乾隆三十一年命群臣重校。前有乾隆己卯所作御制序及群臣进表等,分祭器、仪器、冠服、乐器、卤簿、武备6类,每类以下再分若干细目。每种器物皆绘制器物图形,右列说明文字,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从中可以看出爱新觉罗家族各种仪礼的规格、发展及变化。有满汉文殿刻本。
四书集编
宋真德秀辑录朱熹四书注语而成。《大学》1卷,《中庸》1卷,《论语》10卷,《孟子》14卷,凡26卷。德秀早年从游于朱熹弟子詹体仁,对朱熹推崇备 至,谓 “巍巍紫阳,百代宗师”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定而为《四书集注》后,四书地位日显。然 “《集注》虽多参取旧文,而亦与诸儒异。其所以去取之意,散见《或问》、《语类》、《文集》中,不能一一载也。而 《或问》 、《语类》、《文集》又多一时未定之说,与门人记录失真之处,故先后异同重复颠舛,读者往往病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德秀此书即博采朱熹之说,条列而分附于四书各章之后,以发明四书之意。间或附以自己心得创见以折衷讹异。自谓 “《大学》、《中庸》之书,至于朱子而理尽明,至予所编而说始备。虽从《或问》、《辑略》、《语录》中出,然铨择刊润之功亦多,间或附以己见。学者倘能潜心焉,则有余师矣。然又须先熟乎诸书,然后知予用功深,采取精”(自序) 。有《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
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
全一卷。唐代遍智、不空编集。又称胜军不动秘密仪轨、胜军不动仪轨、胜军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胜军不动明王系大日如来之心所生,为守护行者,遂显四十八使者之身。本仪轨内容包括:功德、咒诅法、画像法、道场观、略布字法、供养法、不动尊赞、四十八使者之形像及本地、大自在苏息之咒法等。
本事经
本事经(梵语:ity-uktaka,巴利语:itivuttaka)七卷,玄奘三藏译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是九分教之一。共有三法品,一法品有六十经,二法品有五十经,三法品有二十八经,共计有一三八经。巴利经典中的《小部·如是语经》,与本经之内容性质极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