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学祖元

- 姓名:无学祖元
- 俗姓:许
- 性别:男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庆元府(浙江)鄞县人
- 出生日期:1226
- 逝世日期:1286
- 民族族群:
无学祖元(1226~1286)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日本禅宗佛光派之祖。明州庆元府(浙江)鄞县人,俗姓许。字子元,别号无学。年十二随父游山寺,翌年从杭州净慈寺北涧居简剃发受戒。留住五年,乃辞往径山,参谒无准师范,刻志参究五年。无准示寂后,历参灵隐寺石溪心月、育王山偃溪广闻、虚堂智愚,后归乡居止二年。一日,登井楼挹水,牵动辘轳,遂廓然开悟。咸淳五年(1269)十月主台州真如寺。德祐元年(1275)元兵来寇,乃避乱至温州能仁寺。景炎二年(1277)归四明,至天童山访环溪惟一,居第一座。祥兴二年(1279),日本北条时宗派遣德诠、宗英二师乞师渡日。日本弘安二年(1279)秋至镰仓,住建长寺。其后时宗于镰仓创圆觉寺,请师为开山第一祖。九年九月书写遗嘱,书毕溘然而寂,世寿六十一。敕谥‘佛光禅师’、‘圆满常照国师’。有语录若干卷。[无学禅师行状,延宝传灯录卷二]
无学祖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隐身新娘
作者儒勒·凡尔纳。全书共十九章。法国青年画家玛克在匈牙利旅行,和当地的一位少女米拉订了婚。曾经向米拉求爱未成的威廉·斯托里茨对此十分嫉恨,他利用其父的秘密科学发明——隐身术,暗中进行恐吓、威胁、迫害,百般阻挠这桩婚姻,在拉兹城引起无数风波。最后,在警方和市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揭穿了罪恶阴谋,击败了坏人。玛克和米拉历尽波折,终成眷属,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1757年,在匈牙利的拉兹城中,法国画家玛克·维达尔即将与当地著名的医生罗特利契的女儿米拉举行婚礼。而几个月前向米拉求婚未成的德国人威廉·斯托里茨却利用其父留下的隐身术肆意阻挠破坏他们的婚礼:先是多次撕毁结婚告示,然后又在订婚晚会上高唱德国的《仇恨之歌》、践踏花束、撕毁婚约、拿走新娘花冠……当他们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斯托里茨又将结婚戒指扔出,并发出恶毒的诅咒。米拉当场昏倒在玛克怀中。干完这些,斯托里茨又公然向全城居民挑衅,还利用隐身术将米拉隐身。最后,斯托里茨在与他的仆人去取解除隐身的药水时,死在了医生的儿子哈拉朗上尉复仇的刀下,他那隐身术的秘密也因他的死埋葬了。第二年,一直过着隐身生活的米拉在生子时终于解除了隐身药水的作用。
何水部集
别集名。南朝梁何逊(郯城人)作。逊曾官水部员外郎,故名。原集久佚,明薛应旗有辑本2卷。又明张燮辑本3卷,附录1卷。因逊曾为庐陵王室记室,故又名《何记室集》。又明张溥辑本合为一卷。凡赋、笺、书共11篇,乐府4首,诗97首,联句16首。1980年,中华书局据张燮本排印,作了校刊,名《何逊集》。增佚诗4首,序跋3篇。逊早年即以诗文著称,其文与刘孝绰并见重,当时谓之“何刘”,其诗与阴铿颇相似,后人谓之“阴何”。集中所存100余首诗,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写景抒情皆精妙,语言清新隽美,明净自然,颇有谢朓风致,但乏风骨,比较平弱。《临行与故游夜别》、《赠诸游旧》、《与胡兴安夜别》等诗,是其优秀之作,情真意切,耐人寻味,其中写景诸联,细致精当,工于炼字,颇有唐诗的境界格调。清沈德潜《古诗源》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诗中有不少写景名句如“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赠诸游旧》),“野岸平沙合,远山远雾浮”(《慈姥矶》)等,向为后人称道。杜甫极推许其诗,《解闷》诗中云“颇学阴何苦用心”。另集中所存少量辞赋和骈文,无显著特色,成就远不及其诗。
古今类传岁时部
四卷。董谷士、董炳文撰。书前潘耒序,交待了该书的原委。董氏兄弟本欲编纂类书,分天、地、人、物四部,名以“古今类传”。其先,以岁时日次一编见示于世,为天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类传”未成,该编则独立成书,仍名“古今类传岁时部”。篇首为岁序总类,次以春、夏、秋、冬四时类。每于一时(季)、一月,又先为总类,后以每月三十日,各纂典故、诗文,略注所出。又以通用丽句附各篇末,则不出注。其书采摭虽称繁富,但因本旨是纂辑类书,故所采往往在于字句而忽视其意义,读者当识别之。《四库存目》所注为浙江巡抚采进本。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钱穆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沧海丛刊于1984年12月印行,长沙岳麓书社凤凰丛书于1986年5月出(大陆)版。全书以文化不同学术亦异的文化学术观和比较学术方法,以宗教、哲学、科学、心理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音乐等十二门立章,对中西新旧学术一一比较会通,探求异同。由此阐述了作者关于在文化学术上中国重会通和合,西方重分别专门的基本观点。并进而阐扬了重会通和合的中国学术传统、民族精神与文化精神。反对“今人一切以西方为衡量”的学术文化观,认为中国古代学术原自会通和合,于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全体而始见其价值,并显发出中国的天人内外合一论和心性论。认为会通中西将更有一新学术新境界之向前发展。本书是钱穆文化哲学的代表作,在海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古音丛目
明杨慎撰。五卷。宋吴棫著《诗补音》、《楚辞释音》、《韵补》辨明古韵。杨氏认为吴氏3书有的字有问题应当阙疑,有的有错误应当删除,于是合此3书,阙疑刊误,又加上自著《转注古音略》的主要内容,合为一书。考证古音,详引古籍韵例。书言古音,得失参半。其书仿吴棫《韵补》之例,以今韵分部,而以古音相协者分隶之。与慎所著之《古音猎要》五卷、《古音馀》五卷、《古音附录》一卷,虽各为卷帙,号称四种,然核其体例,实本一书。观其《猎要》“东”、“冬”二韵共标,与《丛目》“东”、“冬”所标全复,与《古诗馀》“东”、“冬”所标亦复五字,参差互出,即其随手成编,未归划一的明证。故其条例不密。疏漏颇多;然取材丰富,亦有可采。
杨仁山居士遗著
清末杨文会撰,门人徐蔚如编辑,十一册,金陵刻经处刻印。1981年重印本首有赵朴初撰《金陵刻经处重印经书因缘略记》,称此书“开佛教一代之风气,为居士著述之先河,有功于我国近世佛教之发展者至钜”。收杨文会生平著述,计有《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佛教初学课本》、《观经略论》、《坛经略释》、《等不等观杂录》、《阐教编》、《论语发隐》、《孟子发隐》、《阴符经发隐》、《道德经发隐》、《沖虚经发隐》、《南华经发隐》、《十宗略说》等十余种,《等不等观杂录》八卷收杨文会佛学论文六十余篇、书信二十八篇。此书为研究中国近世佛教复兴运动及杨仁山思想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