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式

段成式
  • 姓名:段成式
  • 别名:字柯古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803
  • 逝世日期:863
  • 民族族群:

段成式(803-863)唐文学家。字柯古。祖籍临淄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县),后迁居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县)。约生于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先祖段志玄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外祖父为晚唐名相武元衡,其父段文昌文宗朝官至宰相。段成式以父荫官,会昌三年(843)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尚书郎,历吉州、处州和江州三州刺史,大中七年(853)归京,任太常少卿,后出为江州刺史。大中末(859)因事免官。晚年寓居襄阳,和温庭筠、余知古、韦蟾等同游襄州刺史徐商幕府,时相唱和。家中藏书颇丰,常以诗书自娱,博闻强记,尤精佛学。所作《酉阳杂俎》是著名的唐人笔记。《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分类记载各种异事方物,体制略似张华的《博物志》。虽大多是迷信神佛之说,但也不乏有精篇,如吴刚伐桂等,并保存了一些遗文秘籍,多为后人征引。段又工诗,诗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称其诗为“三十六体”。《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汉上题襟集》十卷,系段成式和温庭筠、余知古在襄阳唱和之作,已散佚。事散见其《寺塔记》、《塑象记》及《南楚新闻》等。《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十六首,《全唐文》录存其文十八篇。另,清人辑有《段成式诗》。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乃李翰卿先生遗著。现有1959年油印本(韩五辉原藏)和1960年手稿本存世.1959年1月的油印本书名为《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其编排体例为:前言;其113方谨依《伤寒论》原书之序,未作分类编排:细目有方义、药品、加减法、煎法服法、用药大意、主治经验摘要、主症、禁忌症、应参考的方剂等9项。论述简明醒神。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

卷后《叙传授经事》称金皇统三年(1142年),杜长春得道后传授本经。本经凡9章,劝人去十恶,转诵真经,并述内丹。

萍踪寄语

萍踪寄语

现代通讯报告集。邹韬奋著。本书分初集、二集、三集,分别于1934年6月、9月和1935年6月由生活出版社出版。1933年,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鲁迅和蔡元培等人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被选为执行委员。同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的负责人之一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邹韬奋也被列入“黑名单”,被迫于7月14日流亡欧洲进行考察,先后到过意、法等国,后住伦敦,研读政治和马克思主义;次年2月,又去比、荷、德诸国考察,7月从伦敦回到莫斯科。这3部作品就是作者根据自己考察学习的见闻写成。初集记述作者离开祖国后,在旅途中和到达意、法、英等国后的见闻,其中关于英国情况的报道占大部分。在离开祖国的半年中,作者在英国考察就占去了4个月的时间。在考察中,作者特别注意华侨在国外的命运,深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民族的“贱视”,同时也感到英帝国已经走向没落。第二集和第三集主要报道德国和苏联的情况。其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作者考察的重点。他看到德国希特勒纳粹政府统治下的失业和种族歧视特别严重,深感欧洲“列强”国家,“一方面是少数人的穷奢极欲,生活异常阔绰;一方面是少数人的日趋贫困,在饥饿线上滚!”而苏联在完成农业“集体化”后,正在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方面都出现生气勃勃的现象。对苏联现实中的缺点,如官僚主义、工作效率低等,他也严正指出,但确信他们的目的“是要造成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作者通过考察,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崭新的社会主义苏联进行对比,注意让事实说话,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评论。作品文笔朴实、通俗易懂。

林家铺子

林家铺子

短篇小说,茅盾作,最初发表于1932年7月15日《申报》月刊第1卷第1期,后收入开明书店1933年5月版的短篇小说集《春蚕》中。这篇小说与《子夜》、《春蚕》一起,是茅盾计划“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组成部分。林老板是一个谨慎小心而又精明能干的小商人,“一·二八”事变以后,大批上海难民来到这个江南小镇,林老板独出心裁的“一元货”,使他的商店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但是林老板的生意经,改变不了洋货倾销以及农村经济破产带来的市场萧条的局面,债主坐逼,同业倾轧,苛捐杂税,逼得林老板无路可走,而国民党党部的官老爷黑麻子、卜局长之流更是敲诈勒索,逼林老板的女儿为妾,构陷迫害,无所不用其极,林老板万般无奈,被迫带着女儿破产出走,林家铺子的倒闭,对于朱三阿太、张寡妇这些把自己仅有的积蓄存在铺子里的贫民来说,不啻是致命的打击,小说就在这些不幸者的疯狂惨叫声中结束。作品深刻地写出了旧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真相,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提出了愤怒的抗议。作者用高度凝炼的艺术手法,塑造了林老板这样一个有着两重性格的典型形象,展示了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民族工商业者的艰难处境。作者抓住了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审视,因而他能够通过一家小店铺的倒闭,写出如此深广的社会内容,充分显示了茅盾的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朱自清在论述这篇小说时说,“层层剖剥,不漏一点儿,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私意认为这是他的最佳之作。”

七发

七发

汉枚乘作。本文假设楚太子患病,吴客往问,用七种不同类型的事启发楚太子,故名《七发》。文中开头一段作为序曲,叙述此文写作的缘起,下面依次陈说音乐、美食、车马、游观之乐,但都引不起太子的兴趣;再说以田猎、观涛,太子略有起色;最后吴客说到要向太子推荐有道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听了据几而起,出了一身大汗,霍然病愈。本文的格式明显是从《楚辞》中的《招魂》、《大招》演化而来,但淡化了咏叹抒情的成分,加强了“铺叙的功能”。全文规模宏大,前后脉络贯串,对所写事物,无不极力摹状,穷形尽象,文中“观涛”一段,是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其文曰:“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澧澧,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这段文字对涛的形状,远近、气势的描写层次分明,语汇丰富,比喻贴切而新鲜,可谓酣畅淋漓,惊心动魄。《七发》是从骚体赋演化出来的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它为汉代大赋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的辞赋,都受到枚乘的影响;《七发》以后,还产生了沿袭这种形式的“七”体,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徐干《七喻》、陆机《七微》等不胜枚举。

会纂宋岳鄂武穆王精忠录

会纂宋岳鄂武穆王精忠录

传为明代姚茂良著。其内容辑录岳飞事迹史料、历代褒奖封旌、文人赋咏等。全书共六卷,分为:宋史本传、武穆事实、武穆著述、古今褒典、古今赋咏、律诗。卷首包含武穆像及精忠录图三十五幅。此为李氏朝鲜英祖四十五年芸阁铜活字刊本。 从朝鲜本的李山海序和柳成龙跋,可知《精忠录》于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即李氏朝鲜宣宗十七年)流传至朝鲜。柳成龙跋曰:“万历甲申,有译官来自燕都,以《精忠录》一帙进者,上览之,嘉叹,下书局印出而题跋之。” 一位来自 “燕都” 的译官把《精忠录》献给李朝宣宗李昖(1567-1608 在位),宣宗即下令刊行,万历十三年三月李山海受命作序,柳成龙跋。肃朝御制序、当宁御制后序、御制永柔县臥龙祠致祭祭文、目录、精忠录序(陈铨撰)、精忠录序(李山海撰) 卷首:武穆像、精忠录图(祀周同墓、战氾水关、张所问计、战太行山、战竹芦渡、战南薰门、战广德、两战常州、战承州、次洪州、战南康、次金牛、蓬岭大战、次虔州、复邓州、复郢州、渡江誓众、襄阳鏖战、战庐州、湖襄招降,复蔡州、归庐复请、屯襄汉、破杨么、破刘复雄、大举伐金、都府议事、贷谍反间、战郾城、拐子马、遣云援王贵、战卫州、战朱仙镇、伪诏班师) 卷一:宋史本传 卷二:武穆事实 卷三:武穆著述 卷四:古今褒典 卷五:古今赋咏 卷六:律诗 后序(赵宽撰)、柳成龙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