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

- 姓名:方志敏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西弋阳人
- 出生日期:1899年8月21日
- 逝世日期:1935年8月6日
- 民族族群: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江西弋阳人。1919年考入南昌江西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江西最早的党员之 一。
1924年国共合作后,方志敏曾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部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等职,对开创江西的农民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回到赣东北地区,开始了重建中共组织、组织武装暴动的革命斗争。1927年11月,方志敏在弋阳窑头村发起召开了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共产党代表会议,决定在赣东北发动农民举行年关暴动, 并成立了五县共产党委员会和农民起义总指挥部。方志敏被选任书记和总指挥。1928年1 月, 方志敏与黄道、邵式平一起领导了弋 (阳) 横(峰)农民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二军(1928年夏改称江西红军独立第五团,1929年4月又改称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并成立了中共弋阳中心县委。随后,方志敏率工农军转战于信江流域, 开辟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1930年7月,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 闽北根据地并入赣东北, 赣东北红军与闽北红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由方志敏任军长。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上, 方志敏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兼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这一时期,方志敏曾与中共内部的“左”倾错误路线作过坚决的斗争,对巩固和发展赣东北根据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32年底, 赣东北根据地扩展到闽浙赣三省, 中共中央鉴于新的形势,遂改赣东北省为闽浙赣省,旋任命方志敏为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1934年10月,由红七军团改组的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闽浙赣根据地, 和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由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之后,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队继续北上,至皖南,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苦战两月受挫。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在撤回赣东北途中被七倍之敌围困于江西怀玉山区,激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 除一部突围外,一部被俘,大部牺牲。方志敏被俘后押往南昌,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并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反映崇高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同年8月6日在南昌被秘密杀害。
方志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啤酒谋杀案
《啤酒谋杀案》,又名五只小猪,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于1941刊载于美国报刊。故事讲述了侦探波洛受到委托调查一起十六年前的悬案的故事,最后通过出人意料的结局,揭示了人性当中的爱恨转变。
鹿洲初集
文集。清蓝鼎元撰。二十卷。鼎元字云锦,号玉霖,又号鹿洲,福建漳浦人。雍正时以拔贡生授广州府知县,康熙、雍正时文学家,以古文见长。著有《平台纪略》、《东征集》、《棉阳学准》等。此集为其友人旷敏本所编,初编定于雍正四年(1726)。雍正十年又合其续稿重加选编,整理为20卷。全书按文章体裁分卷,各体文章之间按年排列。所收作品起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止于雍正十年。故前有旷敏本序,序后又有旷敏本纪,各述其始末。全书约二十万字。
居官格言
○讀法律
為政以法律為師亦名言也既知律巳又可治人
○考時制
凡國家禮文制度法律條例之類皆能熟觀而深考之則有以酧應世務而不戾乎時宜
仙苑编珠
三卷。旧本题王松年 (生卒年不详)撰。王松年,唐末五代人,天台山道士。撰有《仙苑编珠》三卷。古来记述神仙事迹者,常以 “仙传”、“真记”等为题目,王松年则以《仙苑编珠》为题。据王松年自序所述,他撰《仙苑编珠》是依刘向 《列仙传》、葛洪《神仙传》、陶弘景《登真隐诀》、《真诰》、以及《元始上真众仙记》(即《枕中书》)等书,又取当世接触闻见者一百三十二人记述其事迹。因记传文繁难录,所以他仿《蒙求》之体,以四字比韵。即以四言韵语为正文,每两句一条,共有正文一百五十五条。每条之后附注释,是为笺注,引古籍仙传,略述正文所列神仙事迹。所引古籍除《神仙传》等道书外,兼及道、儒、释三家之说以及王松年当时所见所闻。全书所记自元始天王、天皇、伏羲氏、盘古而至唐末五代神仙故事。书中保存了许多有关神仙故事资料,是后世学者研究神仙族系的可参考之作,为许多研究有关神仙传记的学者所采用。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历代公私藏书目录大都予以著录,或为一卷,或作二卷。今作三卷,当为后人所析,而其内容并不因卷数差异而不同。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谈龙录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一卷,书题得名于首则记载:王士禛、赵执信和洪昇三人谈龙论诗,王士禛本于“神韵”说的立场,不同意洪昇“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的见解,主张“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赵执信左袒洪昇,强调须有完龙在握:“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此处表明赵执信论诗与“神韵”说的分歧所在:王喜轻逸,赵重质实;王擅长即小见大,赵主张以大概小。二人之诗观,形同水火。赵执信服膺冯班、吴乔,书中自记曾三客吴门,遍求吴乔之《围炉诗话》而不得。吴乔的“诗中须有人在”一语,成为《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主要出发点。如指出王士禛《南海集》中诗多矫情,谓“清新俊逸”的诗风易流于“涂饰”。又谓时人(暗指王士禛)虽反对明七子的着唐人之优孟衣冠,但自己又穿上了宋人的优孟衣冠,所申均系“诗中须有人”之意。《谈龙录》批评王士禛,除了诗学观点对立的原因之外,还由于两人之间的私事诟厉。因此,《谈龙录》在记事议论之馀还夹带攻讦语调,颇有碍其立论的客观性。如他一面承认王为大家,以朱彝尊与之并立,但又不无微词,批评“朱贪多,王爱好”,以致遭到后世的讥议。有《清诗话》本。
别本尚书大传
三卷。《补遗》一卷。清孙之騄编。其生卒年不详。之騄字子骏,号晴川,又号南漳子。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清代着名学者。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教谕。性耿介,博学好古,尤专经学。着述颇丰,除编有《别本尚书大传》外,尚着有《松源经说》、《考正竹书》、《二申野录》、《南漳子》、《晴川蟹录》(又《后录》)、《枝语》、《樊绍述集注》、《玉川子诗集注》、《松源集》、《夏小正集解》等,并传于世。之騄以伏生《尚书大传》久无刻本,外间传写残帙,讹缺颠倒,殊失本真,遂编辑《别本尚书大传》及《补遗》。该书由之騄从群书中搜采补缀而成,仍按其原数勒为三卷。其不注出典者,皆为残缺之原文;其注某书引者,乃为之騄所增入。故《尚书大传》之残章断句,颇赖此书而存,为大传辑刊最早之本。有《晴川八识》(又名《孙晴川八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