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菽

潘菽
  • 姓名:潘菽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宜兴县
  • 出生日期:1897年7月13日
  • 逝世日期:1988年3月26日
  • 民族族群:

潘菽[shū](1897年7月13日—1988年3月26日),原名有年,曾用名潘淑,字水叔(菽),著名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在中国心理学领域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先驱者。1897年7月13日生于江苏宜兴县。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1921年赴美国留学,专攻心理学,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任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 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49~1956年先后任南京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兼心理学系主任。1955年,被聘为首批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同年,中国心理学会重建后连任为第1~3届理事长(1955~1984)。1984年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195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室与南京大学心理系合并正式成立心理学研究所后,一直任所长,1983年改任名誉所长。1957年被聘为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心理学顾问。曾任《心理学报》 主编、《中国大百科学全书》心理学卷(1991年版) 编辑会主任,《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1994年) 编辑委员会顾问。1988年3月26日于北京逝世。


藩菽在“五四”时期投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现代和当代心理学理论思想发展中具有方向性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1939年提出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学术中国化的理论观点。他认为,我国学术研究在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有科学价值的学术理论思想时,一定要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一定要符合于中国社会的需要。


1981年创办《心理学探新》这个理论刊物,作为在心理学基本理论中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的宣传阵地。在《心理学探新》创刊词中,他对这个刊物的命名做了这样一些解释:“就是要在我国心理学的研究上提倡探索新的方向,新的观点,新的途径,新的领域,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的前景,以至新的突破”。他认为: “科学研究在实质上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探新和创新。探新是科学研究应有的作为。创新是科学研究应有的效果。不着意于探新,不努力于探新,也就不会有创新。任何没有僵化的科学都在天天探新、天天创新,都在不断前进,日新月异”。在《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心理学编写组座谈会上,他多次强调指出:“理论创新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心理学的指导地位的根本要求。”他总是要求心理学向着不断创新的先进的方向发展的。


他主编的《教育心理学》(1980)是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科学教育思想,并吸收外国教育心理学优秀研究成果写成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在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心理学研究中,藩菽早年侧重于心理学实验研究,后来则是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上。在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他坚持的基本论点是: 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科学。心理学有辩证统一的两方面的性质: 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但社会方面较多,是主要的。心理学作为一门中间科学或跨界科学具有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作用。他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心理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在心身问题上,他认为: 身体是心理的主体,心理是身体的作用。人脑有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种不同的机能,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他不同意传统心理学把整个心理活动分为知、情、意即认识、感情、意志这三种组织要素,就是通常所讲的三分法,而主张二分法: 他根据人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的知和行的关系,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而把心理活动分为认识世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意向活动两个基本范畴。他认为这两个心理学基本范畴是辩证统一的。意向活动是在认识活动指引下而借助于行动来实现的,行动则是意向的客观表现。


藩菽的主要著作为: 《心理学概论》(1929)、《社会心理学》 (1931)、《心理学的应用》(1935)、主编《教育心理学》(1980)、《中国古代心理学研究》(论文集)(1983与高觉甫敷主编)、主编 《人类智能》 (1983)、《心理学简札》 (上、下两卷1984)、《藩菽心理学文选》 (1987)。


潘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谣谚

古谣谚

总集名。清杜文澜编。一百卷。搜集古籍中所引上古至明代的歌谣谚语,加上附录和解说。按各书所属四部分类编排,并注明谣谚出处及有关本事。为记录古代谣谚的一部较完备的总集。分三部分:卷一至八十五为正编,卷八十六至九十九为附录,卷一百为集说。辑集古籍中所引上古迄明代谣谚共三千三百余首,引书计达八百六十余种。所录谣谚皆注明出处与有关本事,按谣谚所出古籍类属,依经、史、子、集四部顺次编排。

陕西四镇图说

陕西四镇图说

《陕西四镇图说》是明代(1368–1644 年)的边防要籍,详述了“九边”边防系统中陕西四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战略要地的边防防务。原著一共有四册,每册介绍一个镇。此书为残本,只存两册包含延绥、宁夏两镇的材料。第一册记述延绥镇,共 40 页,以一幅延镇图开篇,图后附有解说文字。接下来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延绥镇和三十六座城,以及其中堡、营、寨等防卫据点,如黄甫川堡、清水营堡等。每个据点都配有插图,图后介绍了要塞所在位置、四面的边界,驻防军兵人数、马骡、粮草的数量,乃至境外敌人游牧部落地点,遇警如何防御截杀等等。第二册记述的是宁夏镇,共 35 页,计有花马池营、高平堡以及中卫城等共三十余座营堡。此版本虽是残本,而且作者及出版时间均未知,却是现存的记录中可供研究明朝中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史料。

花落春归

花落春归

冯玉奇著。春明书店1946年8月出版。一册,讲述了男主人公周春明因父母之命与父亲上司的女儿碧霞订婚,但因看不惯未婚妻的娇生惯养,遂与其解除婚约。其间遇到心地善良的花枝,两人渐生情愫,后结为夫妻。花枝为了给春明治病被骗,最后惨死。

续鹰爪王

续鹰爪王

长篇小说。郑证因著。1946年励力出版社初版。《鹰爪王》的正统续集,全书共分一百个章节回目。鹰爪王一篇,写出去二百余万言始暂行结束,在雁荡山十二连环坞凤尾帮瓦解为止.单行本虽则陆续付印,而几度搁置,近始完全出版。过去又曾为鹰爪王续写数篇,如《天南逸叟》、《离魂子母罔》、《黑凤凰》、《女屠户》、《淮上风云》,均为鹰爪王正集中未完之事迹,另起炉灶,单独出版,未能与蹙爪王正篇一气贯通。兹应读者要求,令作者为鹰爪王续集写一有系统而完全结局之作。作者亦因该篇布局过大,‘未能完全归结。凤尾帮正确之立场,今再摭拾未完之事迹,将风尾帮作最后之归纳,兹为避免重复起见,将《天南逸叟》、《离魂子母圈》等各篇所续写之事迹,概述大略,俾使本篇可与第二十二集之鹰爪王衔接。

琅嬛记

琅嬛记

元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旧题元人伊世珍辑集(有作唐段成式或明桑泽撰, 均不足信)。关于书名“琅嬛”二字出典:作者说, 《玄观手钞》 (仙书之类)谓,张华为建安从事,一日遇着仙人, 在石室中, 见到奇书多种。此石室额为“琅嬛福地”。伊世珍希望本书终将成为石室奇书,所以名为“琅嬛”。今本三卷,有清嘉庆《闲居录》附刊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说郛》本(唯《说郛》本为一卷)。本书辑录宋元笔记一百余种中有关志怪的小说或短则,好似读书时随手抄录的札记一般,故价值不大。

书法秘诀

书法秘诀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