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棣

王成棣
  • 姓名:王成棣
  • 别名:王昌运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成棣,一名王昌运。出生年月不详,其父为医官王宗沔。宋纯福帝姬赵金铃被掳往北国,归珍珠大王,后嫁给王成棣。金天会五年(1127年)三月二十八日,王成棣受粘罕之命,作为翻译人员,从汴京出发,跟随金珍珠大王设野马押送韦后等人经燕京到上京。因韦后等人大都监押在青城斋宫,故王成棣把一路上的行程和见闻的记录定名为《青宫译语》。


《青宫译语》所记内容,都是作者亲闻历见之事,因而极为真切可靠。此书的主要价值是在于其中所记载的金国历史地理方面的重要文献。《青宫译语》的特点是每日都记有从某地到某地的行程,并记录见闻。它与《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可互为发明和补充。二书对照起来,相得而益彰。例如:天会五年四月三十一日抵海云寺,“五月一日入寺驻马,王及妃姬皆洗手焚香。妃姬辈请成棣书疏,发愿期得还乡……初二日,王令驻屯一日,共浴温泉”。而许亢宗出使金国时也曾经过海云寺,《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第十八程云:“自来州八十里至海云寺……寺去海半里许,有温泉二池……”。两相对照,简直象互为注释。再如天会五年五月“初七日过兔儿涡,初八日渡梁鱼涡。此两日如在水中行,妃姬辈虽卧兜子中,驼马背亦湿透重裳,地狱之苦,无过于此。”而《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亦云:“第二十三程自显州九十里至兔儿涡。第二十四程,自兔儿涡六十里至梁鱼务(即梁鱼涡之同名异译)。离兔儿涡东行,即地势卑下,尽皆萑苻沮洳积水,是日凡三十八次渡水,多被溺……”。这与《青宫译语》的“如在水中行”亦可互相印证。特别是二书所记行程不同之处,可考见驿站的变动情况。例如:将到金初都城上京的几程,《青宫译语》所记已与《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有不同之处。但和稍后的洪皓《松漠纪闻》所记却无不切合。《青宫译语》所记为:“二十日渡混同江,宿报打孛堇寨。二十一日渡来流河,宿阿萨铺。二十二日抵会宁头铺,上京在望,众情忻然”。而《松漠纪闻》反方向记为:上京“三十里至会宁头铺,四十五里至第二铺,三十五里至阿萨铺,四十里至来流河,四十里至报打孛堇铺……”。这恰与《青宫译语》所记吻合。诸如此类者,有许多都是研究当时金国历史地理的极有价值的史料。


另外,书中对于一路上所见北方刚经战乱的凄惨荒景,以及押送途中宋室王、妃、姬等人的事迹都详为记述。由此也可见他们北迁途中的坎坷经历。此外,书中还记录了女真族纳妾的仪式,是研究女真民俗与北迁妇女屈辱命运的罕见史料,也反映了靖康国耻的一个侧面。


《青宫译语》未有刻本及单行本存世。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确庵编辑记载靖康事件始末的稗史而成《同愤录》,其中节录此书。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耐庵依据《同愤录》下帙增订成《靖康稗史》。由此,《青宫译语》的节选本才流传至今。

王成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过去的工作

过去的工作

收周作人在抗战胜利前后(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十二月)所作文章十五篇。文章延续四十年代以来风格,一类仍作“闲适”之谈,写景,状物,评文,娓娓道来,如《关于竹枝词》《石板路》《东昌坊故事》;一类则继续“正经”探讨思想,追根溯源,掷地有声,如《凡人的信仰》《过去的工作》《两个鬼的文章》,在周作人的写作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分量;而怀念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三位旧友,则通过摘抄、注释他们的尺牍,勾陈昔日交往酬和情状,“流水斜阳”之情尽现笔端,为怀人之作辟了一条新路。

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本书是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的专著,是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开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数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过程中,逐渐认为中国神话的范围要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扩大视野,才能见到中国神话的真正丰美。在本书中,他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必读经典。

无名高地有了名

无名高地有了名

报告文学。老舍著。作于1954年。收于《老舍文集》第7卷。1953年10月,作者随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接着在志愿军某军继续体验生活五个多月,写下了这篇长达22章十数万言的报告文学。为了迫使美军接受停战谈判,早日结束这场罪恶的战争,志愿军某部一营奉命强攻战略要点“老秃山”。他们在地堡成群、火力密集的“老秃山”下守备3个月后,又投入紧张的学习和练兵。接着奉上级的指示,采用“缩短纵深,多路突破”的战术,顽强地投入强攻。全营指战员同仇敌忾,斗志旺盛,经过三个小时的浴血奋战,终于扫清地堡,夺得山头,把胜利的红旗插上“老秃山”的主峰。在二营奉命坚守阵地时,采取了“前少后多,随伤随补”的打法,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反扑,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无名高地终于有了名。作品歌颂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战争,揭示了“玩火者必自焚”的历史规律,塑造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全篇详略得当,疏密得体;场面描写气势恢宏,洋溢着英雄主义气氛和感情;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生动传神,慷慨淋漓,具有壮烈情调和阳刚之美。

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

又名《青楼宝鉴》、《海上青楼奇缘》,中国近代长篇小说。韩邦庆撰。初刊于作者自编文艺刊物《海上奇书》,自1892年2月至10月共出14期,刊28回,1894年出版单行本。1982年人民文学社重新排印出版。韩邦庆(1856—1894),字子云,别号太仙,自署大一山人,又署花也怜侬,松江(今属上海)人。曾于河南为幕僚,1891年赴京应试,未及第,遂归上海,任《申报》撰著,偶为作论说。殁后诗文无存,以本书著名,另有文言短篇小说集《太仙漫稿》行于世。本书为用吴语写作的长篇小说,系吴语文学中长篇小说的第一部。书写婚姻题材,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由农村来上海后为生活所迫的遭遇和经历为线索,反映了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黑暗与腐朽的一面。书中赵朴斋因狎妓而落得贫困不堪,后只能以拉洋车为生;赵二宝沦为娼妓,又别有一番悲惨的遭遇。书中画面虽多为妓院生活,但通过对出入于妓院的官僚商人和地痞流氓的描写,成为旧上海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一个缩影。作品文笔雅洁,结构巧妙,铺叙故事和塑造人物的手法都有出新,个个妓女写得逼真传神,活灵活现,且对话全用苏州话,颇有特色。本书当时即广被传阅,且甚为学人所重。曾作为“沪娼研究书目”。胡适、鲁迅等都给予本书很高的评价。

存斋随笔

存斋随笔

为熊十力先生的最后一部著作,写成于1963年。作者以随笔为名,写来不论长言与简说,而都无体系,随时随即而写。本书主要是解释佛教的十二缘生,同时又批评了佛家的性相、体用割裂之说,最后又论列佛家戒定慧三学,发挥己意。对于今日学术思想之研究亦多有参考价值。

金刚经会解

金刚经会解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会解》。佛典注疏。南宋嘉定四年(1211)柏庭善月述。二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合诸论以成一家之言”,故曰《会解》。目的是“因解以得论,由论以了经”。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