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

侯方域
  • 姓名:侯方域
  • 别名:字朝宗,号雪苑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商丘(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1618年4月
  • 逝世日期:1655年1月
  • 民族族群: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明末清初文学家。字朝宗,号雪苑。商丘(今属河南)人。明末诸生。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他生性豪迈不羁,“不耐寂寞”,少年即有才名。曾主盟复社,与东南名士交游,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明末四公子”。入清后,应顺治八年(1651)河南乡试,为副员生。3年后抑郁而卒。


侯方域早年即以诗与时文名扬海内,后肆力古文。他的古文与魏禧、汪琬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家”。但他早期古文以才气见长,流于华藻,工力不够。他自己曾在《任王谷论文书》中说:“仆少年溺于声伎,未尝刻意读书,以此文章浅薄,不能发明古人之旨”。“然皆从嬉游之余,纵笔出之,以博称誉,塞诋让,间有合作,亦不过春花烂漫,柔脆飘扬,转目便萧瑟可怜。”后学韩愈、欧阳修,颇有成就,如《答田中丞书》、《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指斥权贵;《与吴骏公书》、《与方密之书》等抒写怀抱,都写得洋洋洒洒,流畅恣肆,富有气势,宋荦《三家文钞序》称之“奋迅驰骤,如雷电雨雹之至,飒然交下,可怖可愕,霅然而止,千里空碧”。但有些文章蕴藉深厚不够。他的传记文,大抵学习《史记》和唐代传奇,善于刻画人物,能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加以表现,具有浪漫气息。如《李姬传》,写“侠而慧”、“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的李香君,文笔洗炼,绘声绘色,将人物的精神风采,刻划得生动传神,有无限余韵。邵长蘅曾评其文说:“明文极敝,以讫于亡。朝宗始倡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视一世。”(《侯方域传》)


侯方域也工诗。他的诗多感慨时事,如《哀辞》歌颂史可法的抗清光辉业绩,斥责马世英、阮大铖之流奸党,语极沉痛悲壮。《冬日湖上》写自己受阮大铖拘捕,避居宜兴等地的情景,透露出国事日非、恢复无望的满腔怨愤。《估客乐》则借南朝乐府旧题,写在苛捐杂税之下的商人、农民的悲惨境地。其诗不如其文汪洋恣肆。著有《壮晦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

侯方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云篆度人妙经

云篆度人妙经

《云篆度人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六朝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此经以云篆符文书写《灵宝度人经》,篆字下加注楷书对照。可为研究符书者参考。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感兴趣的可以下载。

临池管见

临池管见

一卷。同治七年(1868)刊行。论行楷法则31条,直抒己见,不袭前人成言。清代周星莲撰。星莲,初名日旿,字午亭。生卒年未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书法家,清道光年间举人,官知县。是书论楷行法则,全书分三十二段落。首段说明画字与写字两义之别。二段讲述字画同工。三段指出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详述中锋、藏锋、出锋、侧锋、扁锋及作字之法。四段说明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且谓“不知用笔,安知用墨”的关系。五段指出“凡作书,不可住笔”,要“使我顺笔性,笔随我势”,相得相融。

江阴城守纪

江阴城守纪

《江阴城守纪》是清朝韩菼编著的一本小册子,主要内容记录江阴城在清兵入关后自主抗清历史。书中除韩菼编写的《江阴城守纪》两卷外,还收录了许重熙《江阴守城记》、南园啸客《平吴事略》、戴田有《扬州城守纪略》三篇文章。内容都是江南百姓抗击清军的事件。韩菼撰。菼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人。清康熙间,殿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本书共六二面,分上、下两卷。书后附录三篇,首为许重熙「江阴守城记」一卷,同记一事,较为简约。重熙,江阴人,明祟祯时,以撰「五陵注略」等书,为诚意伯刘孔昭所纠。因系明人,口吻与「韩纪」有异。其馀两种「附录」,一为南园啸客「平吴事略」,一为戴田有「扬州城守纪略」。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

中国古代文史理论著作。章学诚著。本书通行有《章氏遗书》本,1921年吴兴刘承干刻印。1956年12月中华书局据此排印出版,1961年9月第2次印刷。章学诚所著除本书外,还有《校雠通义》内篇3卷,《方志例略》2卷,《文集》8卷等。后人合刊为《章氏遗书》。全书8卷,分内外篇,各收文章61篇。共计25万字。史文并论,论文部分主要有《诗教》、《文德》、《文理》、《古文十弊》等篇。本书在文学上的理论主张主要有3方面:1.提倡文德说。其所谓文德,也就是指著作者和批评者的态度。认为作者的态度要“敬”,批评者的态度要“恕”,“凡为古文辞,必敬以恕。”所谓“敬”,又包含“修德”和“养气”两方面的功夫,其根本在于“修辞立诚”。“恕”是指品评文学作品时不要刻求古人,又不能无原则的宽容: “论古必恕,非宽容之谓也。”要“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着想,不能以一个不变的模式去衡量一切古人。2.提倡文理说。要求文章要言之有物: “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而有物的关键在于“中有所见”;“古人著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之烺烺,如锦上绣女之矜套彩色已也。”也就是强调要有“阅历”。3.提倡“文贵发明,亦期用世”。强调文质统一:“文重于质,视具质如何生吾文焉。”由此出发,对拟古和形式主义文风给予了尖锐的批判,认为“今舍己之所求,而摹古人之形似,是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西家偕老之奴亦学其悲号”,是极为可笑的。对清代流行的“桐城派”古文,则以《古文十弊》进行批判。章学诚的这些观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受研究者重视。

玉泉莲月正禅师语录

玉泉莲月正禅师语录

《玉泉莲月正禅师语录》聚焦清代临济宗莲月道正禅师的禅法。康熙初年,莲月正禅师受破山门下邀请,住持湖北当阳玉泉寺,全力弘扬临济破山禅法。玉泉寺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在此结庐,隋代智顗大师也曾驻锡,享有 “三楚名山” 等美誉。 书中开篇是康熙十七年当阳知县俞廷瑞的序文。俞廷瑞虽熟悉儒行,对宗门大旨却了解有限。因莲月大师是临济传灯之人,勾起他对家乡荒废后又复兴的雪窦山的怀念。雪窦山由石奇和尚复兴,石奇和尚师承天童密云禅师,密云禅师接续达摩祖师法脉,让临济宗大振。莲月大师作为密云禅师之孙、石奇和尚之侄,传承有序。他在多地开堂说法,德行可与竺道生等高僧媲美。 书中多为莲月正禅师在玉泉寺开堂接众的说法记录。在与僧人的问答中尽显禅法智慧,如僧问两处施设作用是否相同,禅师答 “相席打令”;谈及动静境界,禅师指出二者无实质区别,借此阐明佛法真谛。这些语录是研究临济宗禅法及莲月正禅师思想的重要文献,为后世参禅者领悟禅法、探究人生本质提供了宝贵指引。

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礼忏文

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礼忏文

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毘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礼忏文,一卷,唐不空译,尾题下注亦名三十七尊礼忏文,碛嘉题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见大正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