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道隆

兰溪道隆
  • 姓名:兰溪道隆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西蜀涪江(四川涪陵)人
  • 出生日期:1213
  • 逝世日期:1278
  • 民族族群:

兰溪道隆(1213~1278)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日本临济宗大觉派之祖。西蜀涪江(四川涪陵)人,俗姓冉。字兰溪。年十三,于成都大慈寺出家,遍游讲席。后赴浙江,谒见无准师范、痴绝道冲、北磵居简等,问禅不契。未久,礼谒阳山之无明慧性,大有所悟,于是寄寓天童山。时日本佛教虽盛,然未闻禅法,师乃立志渡海弘扬禅旨。淳祐六年(1246)至日本九州,初寓筑前圆觉寺,后移居上洛泉涌寺来迎院,既而挂锡镰仓寿福寺大歇了心之席下。北条时赖闻其道誉,延居常乐寺,军务之暇,问道归仰。建长五年(1253),北条氏创建建长兴国禅寺,请师为开山第一世。居止十三年,法道大兴。不久奉敕迁至京都建仁寺,嵯峨上皇屡召入宫问禅要。后归镰仓,再住建长寺。弘安元年七月示寂,世寿六十六。谥号‘大觉禅师’。乃日本赐禅师号之始例。有语录三卷(圆显智光、觉慧圆范、了禅从琛、无弘德韶等编)行世。其门流称大觉派,或称建长寺门徒,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一。[元亨释书卷六、本朝高僧传卷十九]

兰溪道隆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夷图像说

东夷图像说

《东夷图像》与《东夷图说》合集简称,明代万历四年,蔡汝贤所撰,蔡汝贤,字用卿,一字思齐,号龙阳,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授大名府推官。任广东布政司参政时,职掌邦交贡赐之务,因便得以累积其对来华欧人的观察与记录,绘《东夷图像》,撰《东夷图说》,这两卷以图像的形式,分别介绍了朝鲜、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满刺加、苏门答剌、锡兰、吕宋、日本、弗朗机等国的风土民情等,其中《东夷图像》被学者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欧洲人形象资料”,足见其史料文献珍贵程度,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明代对外交往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体撰录

体撰录

一卷,收录章太炎校核古算法的著作,1933年被收入《章氏丛书续编》。

道德真经三解

道德真经三解

四卷。元邓锜(生卒年不详)撰。邓锜,元人,号玉宾子,其余事迹均不详。撰有《道德真经三解》。邓锜认为,老氏之学,以《真常》为主,道德为宾,以前各家注解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妄生异端;而各家注疏,假借玄谈,不得老氏之旨。《道德真经三解》,书前有邓锜序,自称撰于大德二年(1298),略述撰此书原由及全书概况。序后依次列 《真常三百字》、《老子大传》、《大道正统》、《大道历数》等数文。邓锜以道教思想注解《老子》,又杂以《论语》、《孟子》兼摄儒道。此书体例较清晰,于经文之下,分列经解、道解、德解三解。据自序称述,解经即正经句读,贯通各章旨意。解道则为直述天地大道,始终原反。解德则指交索乾坤,颠倒水火,东金西木,结汞凝铅,一动一静,俱合大道。此书释义晓畅,显见丹经之旨;参儒说以释道,自有心得;而三解之说,实有独见,可谓道学一家之言。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屈原

屈原

话剧剧本。郭沫若作。重庆文林出版社1942年出版。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提出联齐抗秦主张,遭南后郑袖等反对。他们诬陷屈原淫乱宫廷,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革职,关押于东皇太乙庙。卫士愤而火焚东皇太乙庙,屈原逃奔汉北,继续从事爱国活动。剧情曲折,语言优美,感情奔放,气势磅礴,热情歌颂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他坚持真理、敢于同邪恶势力作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忱。此剧在当时演出时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配合了全民族的抗日斗争。

梨园原

梨园原

戏曲表演专著。清黄旛绰等著。清乾嘉年间,一位名为黄旛绰的老艺人,汇集他平生表演所学所得,著成一书名为《明心鉴》,后经其友人胥园居士庄肇奎增补了一些考证,改名为《梨园原》,1819年玉成其序。仅有抄本,原稿因保存不善,颇有伤损。道光年间,黄旛绰的弟子俞维琛、龚瑞丰得此残稿,托友人秋泉居士叶元清代为修订,并增补了他们二人的表演心得,于1829年序其原委,并以抄本流行于世。1917年梦菊居士汇辑了上述两个抄本,再次加以修订,并首次以铅印出版。后上海出版的两种石印本(附于《梨园大全》内)和北京中华印字馆出版的铅印本,(附于《老狼讨封》内)都是根据梦菊居士本重印的。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收录了此书。《梨园原》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一部论述表演艺术的专著,是研究明末清初到乾隆嘉庆年间昆山腔表演艺术的重要资料。本书首先追溯了戏统源流、行当始末、角色分类和鼓板乐式,然后陈述了“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提出了“凡男女角色,既妆何等人,即当作何等人自居。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皆须出于己衷,则能使看者触目动情,始为现身说法”,以及“面状中生”、 “按情行腔”、 “势贵如真”等创作原则,并主张演员应严格要求自己,“镜中影”, “无虚日”,持之以恒地每天坚持练习。这些论述都是十分宝贵的舞台经验。

棠村词

棠村词

词集。清梁清标(1620—1691)撰。一卷。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崇祯进士、官庶吉士。入清,授编修,累迁至兵、刑、户各部尚书,晋保和殿大学士卒。著有《蕉林诗文集》。其词集单行,初刻于钱塘,流传较广,后又增补重刊于康熙十六年(1677),前有汪懋麟序。此集收词一百六十首。以字数排列,小令在前。其词多咏物、咏时及即景抒怀之作。不事雕饰,雅丽浑成,无半点俗气。其长调取材较广,且铺写舒展,如《喜迁莺·夏日遣兴》情趣高雅,无堆砌典故之癖。有《清名家词》本,又有《十五家词》本,三卷,以《四部备要》本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