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雷

拉伯雷
  • 姓名:拉伯雷
  • 全名:弗朗索瓦·拉伯雷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希农城
  • 出生日期:1494年2月4日
  • 逝世日期:1553年4月9日
  • 民族族群:

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1494年2月4日~1553年4月9日),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作家、人文主义者。出生于法国希农城一个富有的地主和有名望的律师家庭。早年接受神学教育,当过修士。后学医学,曾任里昂天主教医院医师。这两种职业使他有机会接触并熟练地掌握希腊语和拉丁语,为他后来研究古典作品提供了方便,为他的文学创作创造了条件。拉伯雷对数学、医药学、考古学、天文学、植物学、法学、哲学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因研究这些被教会称为“异端”的学问,他遭到教会的迫害,多次逃亡国外,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游历期间,他广泛接触欧洲各国人文主义者,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积极传播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猛烈攻击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他的名著《巨人传》洋溢着反封建反神学的热情。此书共5部,从1532年开始出版,曾被教会列为禁书。


长篇小说《巨人传》取材于通俗的传奇文学、笑剧、骑士故事及古典作品和意大利的文学作品。拉伯雷在小说中通过描写巨人高康大(又译卞冈都亚)及其儿子庞大固埃所受的教育和各种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制度、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颂扬了资产阶级理想的新人和社会制度。


拉伯雷在小说中揭露了封建诸侯杀害人民、掠夺人民财产的罪恶行径,批判了封建的司法制度。他讽刺挖苦法官们,利用特权,干尽坏事,到处搜刮民财,收取贿赂;他们审判案件不是依据事实,而是采用抓阄的办法,裁决谁有罪谁无罪。他无情地揭露和嘲讽经院教育的腐败。高康大心灵聪颖,把《圣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反而变得迟钝愚蠢、疯疯癫癫。这说明,经院教育不能启迪人的理性,给人新的知识,而只能是折磨人的身体,毒害人的灵魂。他还描述了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到处乞食的景象。


拉伯雷极力反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提倡对世俗幸福的追求,痛斥教会僧侣是伪君子、假善人、老顽固、假正经,这些人口念禁欲之词,而实际上却淫秽不堪。他也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力的贬低,认为宗教教会和神学教条贬低人力、扼杀人性、窒息科学,是对人类的最大威胁。与此同时,拉伯雷热情称颂人性的崇高和完善,颂扬人力的伟大。他在小说中塑造的“巨人”,力大无比、才华超人,具有各种优良的品质,是资产阶级理想的人的化身。


针对基督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拉伯雷明确地提出人性自由、个性解放的主张。他认为,“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应该打碎“奴役性的桎梏”,自由自在地生活。拉伯雷还设计了“德廉美修道院”,在修道院里,废除了天主教会的清规戒律,抛弃了烦琐的宗教仪式。男女平等,人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修道院的整个生活起居,不是用法规、章程或条例来规定,而是取决于每个人的自愿和乐意。它的规则只有一条: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在这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中,似乎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全智全能、无所不精的人。拉伯雷的这些主张,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束缚,自由竞争、自由发展的强烈愿望。

拉伯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任性的凯琴姑娘

任性的凯琴姑娘

本书收录《花狗酒馆》、《土耳其浴》、《巴拿马之行》、《任性的凯琴姑娘》等七个特罗洛普中、短篇小说。其中有两篇是关于作家和编辑的故事,其余五篇是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任性的凯琴姑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中篇,全篇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故事围绕着奥地利山区的一位任性姑娘的婚姻大事展开,她要么嫁给一个阔绰而年老的旅店老板,要么同年轻英俊的穷马车夫结成伴侣;她通过一系列心理斗争和非凡的行动,理智压倒了任性,终于做出了重大抉择。

火莲经

火莲经

火莲经(又名淮南王王行火莲经),一卷,汉 刘安 撰。见存《藏》外外丹书集成。

摄生纂录

摄生纂录

唐代王仲丘撰,1卷。《新唐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均著录。书书4篇;《导引篇》有赤松子坐引法、婆罗门导引法;《调气篇》载吐纳炼气法、胎食胎息法、食日月精法; 《居处篇》有摄理法、推岁德法、推月德法、埋沙法、老君说河曲父谢天地法、辟盗贼法、居家辟邪杂用方法;《行旅篇》则列举时日方向及吉日选择,列举六十甲子及五兵姓名,使人呼名自卫,以及念咒、佩符诸法。载《道藏》第321册。王仲丘,据民国五年(1916年)《临沂县志》载,为沂州琅玡人。

笔阵图

笔阵图

专论写字笔法著作。一卷。旧题晋代卫夫人撰。卫夫人,名卫铄。但是否是卫夫人的作品,历来有争议,暂且不论。其论述的方法和论述的落点,都源于蔡邕《九势》;并且《笔阵图》中提出了一系列前人所未论及的书法美学概念,如:“用笔”、“师古”、“执笔”、“骨”、“肉”、“筋书”、“墨猪”、“意后笔前”、“意前笔后”、“善鉴者”、“善写者”等等,又论述了文房四宝、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品评等带有体系性的“书道”,无形中总结了汉魏以来的书法美学思想。所列“一”、“丶”、“丿”、“㇂”、“丨”、“㇈”、“勹”七法,影响深远,历来书论家多奉为圭臬。有《法书要录》等诸本。

绥寇纪略

绥寇纪略

《绥寇纪略》,又名《鹿樵纪闻》,明末清初吴伟业撰。《绥寇纪略》记述崇祯元年流寇起义至明亡之事。《绥寇纪略》以纪事本末体例,各卷皆以三字为标题,分为〈渑池渡〉、〈车箱困〉、〈真宁恨〉、〈朱阳溃〉、〈黑水擒〉、〈谷城变〉、〈开县败〉、〈汴渠埝〉、〈通城击〉、〈盐亭诛〉、〈九江哀〉、〈虞渊沉〉等12卷。卷九〈通城击〉论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明史》的“李自成传”多采用本书,徐鼐《小腆纪年附考》、查继佐《罪惟录·李自成传》、冯苏《见闻随笔·李自成传》、陈鹤《明纪》亦多采此书。嘉庆九年(1804年),有人附加补遗上、中、下三卷。

春秋质疑

春秋质疑

十二卷。杨于庭(生卒不详)撰。杨于庭字道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经学家,诗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职方郎中。除此书外,有《杨道行集》。此书主要针对胡安国《春秋传》而作。丘应和《序》称,杨氏“于六籍靡所不窥,读《春秋》,间不满胡氏说,辄置疑焉,汇而成帙,以质四方。”杨氏认为,胡安国《春秋传》于《春秋》大义,合者十之七,不合者十之三;其采用或驳斥《左传》、《公羊》、《穀梁》,也有不当之处。《胡传》之失,主要有于“议论务异而责人近苛”。杨氏指出,《胡传》“有剿《公》、《穀》而失之者,以王子虎为叔服、公孙会自出奔之类是也;亦有自为之说而失之者,卒诸侯别于内而以为不与其为诸侯,滕自降称而朝桓得贬之类是也”。此书之驳《胡传》穿凿附会之论多深切其弊。如卷一《春王正月》(上中下)驳胡氏“夏时冠周月”;隐元年驳胡氏以不书公即位为未请命于王等等,皆有根据。此书虽以驳《胡传》为主,但自发议论者不少,如卷二桓公三年“公子翚如齐逆女”但云:“隐世翚再帅师,不曰公子,此曰公子翚者何也”“翚为桓弑隐,故《春秋》以此为桓公之公子翚耳。”又此书攻驳胡氏穿凿,然杨氏之论其穿凿处更不下胡传,所述《春秋》之义,亦皆臆说。现存明万历二十八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