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盛

孙盛
  • 姓名:孙盛
  • 别名:字安国
  • 性别:
  • 朝代:东晋
  • 出生地: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孙盛(生卒年不详)东晋史学家。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人。东晋初起家佐著作郎,出补浏阳令,后累迁至廷尉正。随桓温伐蜀,以功封安怀县侯,入关平洛,进封吴昌县侯,出补长沙太守,后累迁至秘书监,加给事中。孙盛自少至老,笃学不倦,闻见甚广,著有编年体《魏氏春秋》、 《晋阳秋》,分别记载曹魏、晋朝史事。另外,又撰作诗赋论难数十篇。今大多散佚。 《晋书》本传称其“《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书中如实记载桓温进攻前燕时枋头之战的败绩,受到桓温的威逼,孙盛的儿子惧而删改,但孙盛坚不屈从,将另一稿本藏于辽东。在晋朝史学家中,孙盛是最爱论辩的,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孙盛的史事评论最多。这些评论中,或论治道,或论礼制,或论士人操行,或论史事真伪,内容广泛,但大体上是以儒家学说为评论准则,如对郤正的一段言论加以评判时说:“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蜀志·姜维传》注)在史事评论中,他还力图为士人指出处世规范,如士人“不事其所非,不非其所事”、 “夫大雅之处世也,必先审隐显之期,以定出处之分,否则括囊以保其身,泰则行义以达其道” (分见《魏志·苏则传》、 《华歆传》注),等等。这些,足以显示出孙盛以史事阐发道义的史学思想。

孙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陶说

陶说

清代陶瓷著作。朱琰撰。6卷。分说今、说古、说明、说器4篇。卷一《说今》篇,有饶州窑和陶冶图说2节;卷二《说古》篇,有原始和古窑考2节;卷三《说明》篇,有饶州窑和造法2节;卷四至卷六《说器》篇,上溯唐虞、周商,下至唐、宋、元、明,依照历史沿革,按窑、按器分条叙述,广征博引,但不加评述。此书按陶瓷器出现的顺序作历史性介绍,叙述了明、清两代饶州窑和其他代表性官窑的瓷器及制造技术,是较详尽系统地论述古代陶瓷的著作,是一部著名的陶瓷史。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称鲍廷博本。以后曾多次重刻,传本较多。

外科启玄

外科启玄

外科著作。明申斗垣撰。十二卷。斗垣名洪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医家,治验丰富,擅长外科。撰有《伤寒观舌法》等书流行于世。申氏广辑前贤精华,博采民间“奇方异论”,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撰成此书。全书九万字。卷一至卷三,论述疮疡证候病因、病机、诊断与治则,共七十二条。卷四至卷九,论述外科病证一百九十余种,共二百余条。论述病证均先明部位、所在经络,继言主证与治法,附有插图。卷十为痘疹专论,卷十一、十二列有外治应用方剂。内容丰富,治疗据证分型,因病论治,详列治法与方药,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有益于临床。有万历三十二年聚锦堂刻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地藏菩萨本愿经》,亦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等。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二卷。本经称地藏菩萨曾受释迦牟尼付嘱,在弥勒下生之前救助六道受苦众生,故地藏菩萨发愿普度众生。谓一切众生凡信奉供养地藏菩萨,均可蒙拔济。又谓供养地藏功德无量,且依布施之多少而功德各别。本经与《大方广十轮经》同为地藏信仰的重要经典。

佛教基本知识

佛教基本知识

《佛教基本知识》是正果法师为中国佛学院编写的一部教材。正果法师师承太虚大师,恪守法相唯识原典结构,视法相唯识学为入佛必备的基础知识。本书就是以法相唯识学观点编写的佛学概论,出版史赵朴初先生曾亲笔题写书名。本书处处体现了正果法师对佛法解行并重的思想特色,它系统地阐明了佛教关于境,行,果的基本理论。被众多佛教院列为重要教材,影响甚广。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在无边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最根本和最精要的。【本书图片很多,请尽量在电脑上阅读,手机图片可能会显示不全】

元洁莹禅师语录

元洁莹禅师语录

十卷。清·智祥编。收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三十九册。本语录分十卷,卷一至卷五辑录元洁净莹住各禅寺之上堂法语。卷六为示众、小参。卷七为普说、垂语、代语、机缘。卷八为拈古、颂古。卷九为代古、示语、佛事。卷十为像赞。卷末附有《行状》及《塔铭》。

长者子制经

长者子制经

全一卷。略称制经。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藉长者之子‘制’(又译逝),向其悭贪之母,叙说供养佛陀之无量功德,及供养之虔诚心较供物之多寡更重要。经中并述及弥勒佛与其教化,推测本经系于诸佛、净土思想流行之后所成。同本异译经有佛说菩萨逝经、佛说逝童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