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剑华

- 姓名:俞剑华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山东省济南市
- 出生日期:1895年6月19日
- 逝世日期:1979年1月6日
- 民族族群:
俞剑华(1895年6月19日—1979年1月6日),中国现代美术史家、中国画家。乳名德,学名琨,字剑华,后以字行。1895年6月19日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9年1月6日卒于江苏省南京市。1913年在山东省立第二中学学习时,即以铅笔画得金牌奖。1915年入北京高等师范手工科,受教于陈师曾、李毅士等。1918年毕业,回乡任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图画教员。1920年任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手工、水彩画教员,并从陈师曾研习中国画。1925年编辑《翰墨缘》半月刊,并撰写有关美术论文,共出13期。同年著《最新图案法》。1927年,任上海爱国女学国文教员。1928年,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及教授。翌年,兼任该校国画系主任,出版《最新立体图案法》。同年赴日本,游东京、大阪、神户等地,并举办个人画展。1930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教解剖学和透视学。1934年,著《书法指南》。1937年,所著《中国绘画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又编《历代画论大观》、《现代画论大观》。1938年,任暨南大学文书兼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史教授。1944年,编竣《中国文学史纲》8册,附录1册。同年升任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回上海教书,并发表论文多篇,收在1949年所编《俞剑华集》(手稿)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俞剑华历任诚明文学院教务长、上海学院副院长、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等。1953年,兼任民族艺术研究委员会研究委员。1955年,编成《中国画论类编》、《敦煌艺术》、《中国壁画》诸书。1961年,编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1963年,所著《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出版。1975年,将所藏图书、画册、期刊著作手稿4700余册赠送南京艺术学院。
俞剑华毕生节衣缩食,搜求图书,潜心论著,乐不知疲,有"著作等身"、"活辞典"之誉。论著泱泱1000万余言。其著《中国绘画史》,采陈师曾、郑午昌、秦仲文诸家之长,斟酌损益,以简驭繁;对历代画家师承关系、画派流变等,多以列表法说明,一目了然;对明清西画之东传及中国画之东渡,亦有专节论述;插图70余幅,为前所未有。
《中国画论类编》是其另一重要著作,辑录先秦至清末的画论著述,拾遗补缺,条理分明,且有真伪考证,为同类编著中最为完备可信者,而分类编纂之法又使读者查检方便。《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集50年之心血搜集汇编,收入古今画家、 书法家、 篆刻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民间艺术家共3万余人,250余万字,规模宏伟空前。为便于读者进一步查考,每条辞目之后均附有引用书名目录。该书在他去世后的1981年出版,成为国内外美术界人士瞩目的重要工具书。
俞剑华对中国古代画论名著的注释多有贡献,如所注《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均有单行本出版。尤其是《石涛画语录》,经他悉心句读、正误、考订、诠释、语译,使这部文字古奥、生僻、难解的著作,得以被人理解,并已由日本的中国美术史家远藤光一译为日文出版。在他主编的《顾恺之研究资料》中,对顾氏的《魏晋胜流画赞》、《论画》和《画云台山记》等3篇画论亦作了考证,校正脱错和衍误,并加句读解释,取得较为完满的结果。他的《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王绂》、《陈师曾》等著作,均有资料翔实的特色。50年代,他曾实地考察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江苏、浙江、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的出土文物和美术遗址,撰写了《鲁豫晋美术文物考察记》、《河南石窟考察报告》、《吴越文物考察记》、《历代名画观摩记》等著作。
俞剑华兼善山水画,壮年时期饱览名山大川,毕生创作山水画数千幅,在师古人的基础上,师造化,自出新意。刘海粟吊俞剑华的挽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万幅画,写万帙言",概括了他的一生。
俞剑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寺内贯太郎一家
《寺内贯太郎一家》是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由TBS电视台制作拍摄。剧作家向田邦子以父亲为原型,生动描绘了日本下町一个三代同堂家庭的日常生活,并将生老病死、爱与孤独等等话题贯穿其中。小说《寺内贯太郎一家》小说即根据剧本改编而来,不仅人物个性塑造得鲜明立体,而且将日本东京的风土与物候、历史与沿革娓娓道来,使得读者非常容易将自身代入书中之情景,因而获得真实的感动。
查理大帝传
法兰克艾因哈德(Einhard,约770~840年)著。作者是法兰克王国查理曼时代的古典学者,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传记作家。本书是作者在查理大帝死后,以对先王缅怀和敬仰的心情,模仿罗马历史学家苏托尼厄斯《十二恺撒传》的笔法写成的。全书分两部分,共33节,分别叙述了查理大帝“在国内外的事业”与“私生活和性格”。虽然作者出自感恩戴德的目的,但作品也真实展现了查理大帝戎马倥偬的一生和日常生活,因此是一部人物传记佳作。其缺陷主要在于作者没有说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受时代影响,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宗教神秘色彩,另外全书仅二、三万字,记载难免失之简略。与艾因哈德同时期的圣高尔修道院僧侣也写有查理大帝的传记,对人物的时代背景注入了较多笔墨。上述两个传记由戚国淦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79年合辑出版,并被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
仙佛合宗语录
内丹学著作。《仙佛合宗》之别本,明代伍守阳撰。前为论丹道9篇,伍守阳答朱太和十九问、伍太初六问、伍太一十九问、李羲人七问、伍守虚二问、顾与韬六问、评古类或问十三条、杂问三条及伍真人修仙歌。所论问题有药物、水源、采练、火候、沐浴、鼎炉、练精、练气、练神、还虚等。全书以问答方式写成,主要回答太和有关道家修炼的九个问题,故名。另外,本书又以阐“天仙正理直论”为旨,故名 《仙佛合宗》。本书兼用道、佛两家气功理论论述最初还虚、真意、真丹幼丹、火候足采大药天机、七日采大药天机、大药过关服食天机、守中、出神及神法、末后还虚、丘祖秘传、小周天歌诀等内容。书中以道释之论,来证性命双修之旨。自序云:「仙宗果位,了证长生;佛宗果位,了证无生。然而了证无生,必以了证长生为宾指;了证长生,必以了证无生为终始,所谓性命双修者也」。其内丹说以佛证仙,是明白无疑的。《仙佛合宗语录》为道家伍柳派内丹术传世经典,该典籍详解了水源清浊、火候采取、大药服食等内丹修炼具体操作,对后学实修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收在《重刊道藏辑要》与《道藏精华录》中。
木马
张资平著。发表于1922年《创造季刊》1卷2期。写日本工人家庭生活中的悲剧。贫困的女工瑞枝被人遗弃后与私生女美兰相依为命。美兰被孩子们骂作“杂种”,在孤独中渴念着一个大玩具木马,但因家贫无力购买,一天在去橱窗看木马时失踪了,使母亲悲痛欲绝。作品在朴实真切的叙述中蕴含着人间的辛酸,这里既有爱情的毁灭,也有社会对童心和母爱的虐杀,反映了作者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幼弱者的人道主义的同情。悱恻低回的抒情,细腻动人的刻画,朴实无华的文辞,以及幻觉、潜意识手法的运用,构成了作品特有的艺术风格。由于作者对生活认识不足,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揭露显得很不充分。
御制资世通训
《资世通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戒谕百官、教化民众而亲自撰写的一部训示之作,也是他为推进国家管理与社会治理而制定的系列纲领性文件之一,较集中地反映了其以皇权统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与治政理念。书成于洪武八年(1375)二月,《明太祖实录》载: 御制《资世通训》成,上谓侍臣曰:“人君者为臣民之主,任治教之责。上古帝王,道与天同,今朕统一寰宇,昼夜弗遑,思以化民成俗,复古治道,乃著是书,以示训诫耳。”侍臣皆曰:“此臣民万世之宝也。”书凡十四章,其一《君道章》,曰勤、俭、仁、敬之类十有八事,其次《臣道章》,曰忠、曰孝、曰勿欺勿蔽之类十有七事,又其次曰《民用》、《士用》、《工用》、《商用》等十二章,皆申戒士庶之意。诏刊行之。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康熙中襄平蒋国祥、蒋国祚与袁宏《后汉纪》合刻,后附《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用以参校,较旧本稍完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