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剑华

- 姓名:俞剑华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山东省济南市
- 出生日期:1895年6月19日
- 逝世日期:1979年1月6日
- 民族族群:
俞剑华(1895年6月19日—1979年1月6日),中国现代美术史家、中国画家。乳名德,学名琨,字剑华,后以字行。1895年6月19日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9年1月6日卒于江苏省南京市。1913年在山东省立第二中学学习时,即以铅笔画得金牌奖。1915年入北京高等师范手工科,受教于陈师曾、李毅士等。1918年毕业,回乡任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图画教员。1920年任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手工、水彩画教员,并从陈师曾研习中国画。1925年编辑《翰墨缘》半月刊,并撰写有关美术论文,共出13期。同年著《最新图案法》。1927年,任上海爱国女学国文教员。1928年,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及教授。翌年,兼任该校国画系主任,出版《最新立体图案法》。同年赴日本,游东京、大阪、神户等地,并举办个人画展。1930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教解剖学和透视学。1934年,著《书法指南》。1937年,所著《中国绘画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又编《历代画论大观》、《现代画论大观》。1938年,任暨南大学文书兼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史教授。1944年,编竣《中国文学史纲》8册,附录1册。同年升任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回上海教书,并发表论文多篇,收在1949年所编《俞剑华集》(手稿)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俞剑华历任诚明文学院教务长、上海学院副院长、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等。1953年,兼任民族艺术研究委员会研究委员。1955年,编成《中国画论类编》、《敦煌艺术》、《中国壁画》诸书。1961年,编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1963年,所著《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出版。1975年,将所藏图书、画册、期刊著作手稿4700余册赠送南京艺术学院。
俞剑华毕生节衣缩食,搜求图书,潜心论著,乐不知疲,有"著作等身"、"活辞典"之誉。论著泱泱1000万余言。其著《中国绘画史》,采陈师曾、郑午昌、秦仲文诸家之长,斟酌损益,以简驭繁;对历代画家师承关系、画派流变等,多以列表法说明,一目了然;对明清西画之东传及中国画之东渡,亦有专节论述;插图70余幅,为前所未有。
《中国画论类编》是其另一重要著作,辑录先秦至清末的画论著述,拾遗补缺,条理分明,且有真伪考证,为同类编著中最为完备可信者,而分类编纂之法又使读者查检方便。《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集50年之心血搜集汇编,收入古今画家、 书法家、 篆刻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民间艺术家共3万余人,250余万字,规模宏伟空前。为便于读者进一步查考,每条辞目之后均附有引用书名目录。该书在他去世后的1981年出版,成为国内外美术界人士瞩目的重要工具书。
俞剑华对中国古代画论名著的注释多有贡献,如所注《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均有单行本出版。尤其是《石涛画语录》,经他悉心句读、正误、考订、诠释、语译,使这部文字古奥、生僻、难解的著作,得以被人理解,并已由日本的中国美术史家远藤光一译为日文出版。在他主编的《顾恺之研究资料》中,对顾氏的《魏晋胜流画赞》、《论画》和《画云台山记》等3篇画论亦作了考证,校正脱错和衍误,并加句读解释,取得较为完满的结果。他的《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王绂》、《陈师曾》等著作,均有资料翔实的特色。50年代,他曾实地考察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江苏、浙江、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的出土文物和美术遗址,撰写了《鲁豫晋美术文物考察记》、《河南石窟考察报告》、《吴越文物考察记》、《历代名画观摩记》等著作。
俞剑华兼善山水画,壮年时期饱览名山大川,毕生创作山水画数千幅,在师古人的基础上,师造化,自出新意。刘海粟吊俞剑华的挽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万幅画,写万帙言",概括了他的一生。
俞剑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思想简史
《中国思想简史》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中国思想简史》按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史。除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重视的儒家学说、宋明理学之外,本书对以往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学派、两汉经学,有精到之论述。以“流派”为梳理中国哲学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读者把握。对中国哲学史之分期及演进过程,有独到之见。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都说巍巍汉唐,汉朝、唐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中国范围如何划定、依据什么标准?七大古都是哪七个,它们凭什么成为首都?黄河以经常泛滥闻名,为什么在东汉至唐朝会有八百年安流?《楚辞》中浪漫的云梦泽到底在哪里?上海又是怎么从一片滩涂变成坚实陆地并逐渐繁盛的?
异闻杂录
天下之事物无穷,非博物者不能知也。余少局于举业,见闻寡陋,中间自悔,养规授徒之暇,及外书偶得异闻可供记览者,录之以备考。其间人物木石,古今久近,参差不一,虽非广见博闻,而所以为一家之学,亦积少成多之一助云耳。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唐末杜光庭删定,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出身中上仙上灵即“阅箓”之科仪。
郡阁雅言
笔记著作。宋潘若冲撰。潘若冲,或作若同,太宗时人,曾官郡守、赞善大夫。事迹不详。此书二卷,据《郡斋读书志》著录,共五十六则。今本仅八则,系以人为纲,分别记载杜牧、李远、王易简、裴皞、崔公佐、张祐、王定保、王著八人轶事,间及诗歌评论。如“杜牧”条记其“与杜甫齐名,时号大小杜”。“李远”条评其诗“体物缘情,皆谓臻妙”等。可资参考。有《说郛》本。
观经义拙疑巧答研核钞
观经义拙疑巧答研核钞,1卷,日本 显意述。编号二二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