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量

- 姓名:谢无量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四川乐至人
- 出生日期:1884
- 逝世日期:1964.12.7
- 民族族群:
谢无量(1884—1964.12.7),文化名人和辛亥革命前后报刊主笔。四川乐至人。1884年6月28日生。名大澄,又名蒙、沈,字仲清,号希范,别号啬庵。4岁时随父宦游到安徽,少时聪慧好学,有“神童”之称。14岁时在芜湖拜汤寿潜为师。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与李叔同、邵力子、黄炎培等同学。1902年11月,与该校二百余学生退学,并与马一浮、马君武在上海创立翻译社,出版以翻译世界名著为主的《翻译世界》月刊。1903年,曾参加《苏报》、《国民日日报》的编辑工作。后到日本东京补习日、英、德文。1904年回国,到芜湖安徽公学任教授。1907年3月,在北京担任《京报》主笔,撰文揭露杨翠喜案丑闻,一时舆论哗然。8月26日该报被勒令停刊后,离京返回上海。1909年经学部左丞乔树楠和四川高等学堂监督周紫庭推荐来成都,任四川存古学堂监督(校长)兼教授词章一科,同时还兼任高等学堂及通省师范讲席。因才华出众,被视为“蜀中奇才”。1910年8月15日,四川咨议局机关报《蜀报》创刊,被聘任为总编辑未就,但在该报撰有学术方面的文章。1912年2月25日,《公论日报》在成都创刊,被聘为该报主笔。同年夏,离川到南方各省游历。1913年初回芜湖;旋转上海,担任《独立周报》、《民权报》、《神州日报》主笔,为《雅言》半月刊撰稿人。二次革命后,执编于上海中华书局,潜心著述,编著了《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六大文豪》、《诗经研究》、《诗词作法》等书10余种。1923年3月到广州,被孙中山留在广州大学任教。1924年5月19日,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秘书,后又任参议。1926年应南京东南大学之聘,任历史系主任并教历史研究法。1927年8月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讲授世界革命思潮等课程。1930年应于右任之邀,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创办《国难月刊》,主张改组政府,团结抗日。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次日,又将《国难月刊》改为《国难晚刊》,每日著文驳斥不抵抗主义,后因特务压迫而停刊。1937年初,任《中国公论》社长。抗战时期,辗转于芜湖、汉口、重庆、成都等地。1945年2月,在成都参与发起创办《大义》周刊,并题写刊名。1946年在四川大学(城内部)先修班任教。建国后,任川西博物馆馆长等职。1956年1月到北京任全国政协委员,8月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授。1960年8月6日任全国文史馆副馆长。1964年12月10日在北京病逝。著有《佛学大纲》、《伦理学精义》、《老子哲学》、《诗学指南》、《诗经研究》、《楚辞新论》等。
猜你喜欢的书
金门志
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林焜熿纂。十六卷。凯有《(道光)厦门志》已著录。焜熿字巽甫,金门(今属福建)人。贡生。周氏等肇修是志,道光十六年(1836)成书。记事止于同治十二年,后为刘松亭、林豪等续编时补其内容。约二十五万字。卷首有金门全图、浯江书院图等四幅。正文分域、赋税、规制、兵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艺文、风俗、旧事十二门,含沿革、形势、经费、渔课、船政、城寨、丛谈等七十六目。每门之首均有小序,略述要义。是地处海防要冲,故兵防一志最详,列明代兵制、道光以前兵制、同治后新改营制,沿海略、岛屿、沙汕诸目,记述军事编制、军事设置和武器,分防汎地及哨期、艇船、商船、地势、岛屿礁汕等。纪兵目自宋绍定始,重点记叙郑芝龙叛服、郑成功抗清与收复台湾、资本主义列强入侵诸事。是研究金门史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同治十二年刻本,1959年北京中国书店油印本。
岭外代答
区域志。南宋周去非撰。 十卷。去非字直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庆进士。淳熙间为广南西路桂林通判。归后,以答客问于淳熙五年(1178)写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内容含地理、边帅、山川、岩洞、风土、服饰、法制、食用、宝货、金石、花木、禽兽、古迹和蛮俗等。原书久佚,后从《永乐大典》中录出,编入《知不足斋丛书》,共十卷,列二十门,总二百九十四条。《四库全书》收编时云: “其书条分缕析,视嵇含、刘恂诸书,叙述为详。”“而边帅、法制、财计诸门,实足补正史所未备,不但记土风物产徒为谈助已也。”有《知不足斋丛书》和《丛书集成》等本。
幼科折衷
儿科著作。2卷。明秦昌遇(景明)编集。刊年不详。作者认为幼科诸书之治法非偏寒偏热之误,便有喜补、喜泻之殊,遂力求折衷,并以为书。卷首述小儿食物宜忌、初生护养、入门审候歌、三关脉纹主病歌;次论急慢惊风、疳积等常见病证治40余种,并载医学杂论数篇,叙述小儿初生诸疾、脉法、五脏相胜之邪、五脏虚实所主、五脏补泻、运气等内容。书中所论病证,每篇均分总括、脉法、方药、论述等内容,总括录前人四句歌诀概述本病,脉法以王叔和《脉经》之说为主,方药多取自古代名医名著,论述又以《内经》要旨为提纲,摘引历代名医学说,间附己意予以阐论。眉目清晰,述理简明。现存清抄本及其复印本。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八素真经》为六朝上清经,但本经多有后人掺入的内容。述上真之道七经目、太上之道三经目、中真之道六经目、下真之道八经目,劝人存思、服符,修飞登五星之道。又有《太虚真人口诀》,述服天光,消三尸炼七魄之道。
儒行集传
二卷。明黄道周撰。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五。《儒行》为《礼记》篇名,黄道周将其分为十七章。上卷凡八章:服行第一,自立第二,容貌第三,备预第四,近人第五,特立第六,刚毅第七,又自立第八;下卷凡九章:儒仕第九,忧思第十,宽裕第十一,举贤第十二,任举第十三,特立独行第十四,规为第十五,交友第十六,尊让第十七。是书列举历代史传中有关自立、刚毅之人以证之,旨在以备后之天子循名考实,知人善任,为天下得人。黄道周《礼记》注五篇自创名目,意不主于解经,而在于借解经以抒其忠愤,一年之中,成此五书,未免太速,故考证间或有疏。然赋诗断章,意各有取。况明代《礼》学,着述是少,其五书之说见,亦堪称一家之言。有康熙中刊本、《石斋全书》本、彭蕴章补刊本、二酉楼刊本、道光四年(1834)凝远堂刻本等版本。
说无垢称经
六卷,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与《维摩诘所说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