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季仲

- 姓名:林季仲
- 别名:字懿成,号竹轩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永嘉(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088
- 逝世日期:1150
- 民族族群:
林季仲(1088-1150),字懿成,号竹轩,永嘉(今属浙江)人。宣和三年上舍及第,调婺州兵曹参军,迁仁和令。绍兴四年,以赵鼎荐除秘书郎。五年,改祠部员外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六年,试太常少卿。七年,出知泉州,召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八年,以力阻和议夺职,起知婺州,改处州。后以直秘阁奉祠,卒。季仲在绍兴之际素有重望,陈岩肖称其喜为诗,“诗语佳而意新”(《庚溪诗话》卷下),《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诗“虽边幅稍狭,已近江湖一派,而笔力挺拔,其清隽亦可喜也”(卷一五八)。如《赠虞教授别》、《郊行感怀》、《春日郊行》诸篇,均为其诗歌代表之作。所存文章以奏札、书启为多,《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其“集中札子虽所存无几,而多力持正论,深切时弊之言。其赵鼎南迁以后,所与简牍数篇,无不反覆慰藉,词意谆挚,交道之笃,尤可概见”(同上)。其《论用人状》以为当“为官择人,毋为人择官”,量材授官,宜久其任,确为“深切时弊之言”。著有《竹轩杂著》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搜辑遗文,重编为六卷。《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一七八九至一七九○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三九一八至三九二一收其文四卷。事迹见《宋史翼》卷一○、《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上。
林季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希腊史
《古希腊史》以希腊人的迁徙、发展、崛起、衰落为主线,以人口迁徙、地理、文明、战争为线索,剖析古希腊的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希腊历史画卷。希腊人究竟自何而来?他们为什么要在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建立殖民地?雅典和斯巴达分别由谁来建立?又分别是怎样的政治形式?为什么雅典和斯巴达崛起为希腊的霸主?而两个霸主之间又是怎样进行战争、联合,直到*后又全都突然衰落的?希腊和波斯帝国之间有怎样的纠葛?名垂后世的温泉关战役究竟是什么样的?雅典为什么会成为孕育古希腊哲学的土壤?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希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底比斯的崛起为什么会昙花一现?马其顿王国是怎样征服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又为世界带来了什么?在本书中,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作为人类历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古希腊的历史值得您细细品味。
难经集注
医经研究著作。5卷。成书于明代(1505)。是《难经》最早的一种集注本(原题宋·王惟一撰)。由明·王九思、石友谅、王鼎象等编辑。此书辑三国时吕广、唐时杨玄操、宋时丁德用、虞庶、杨康侯等各家之注,加以选录汇编而成。本书5卷,分为13篇,按脉诊、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编次,选注比较精要。本书只是集诸家注释,未作任何发明论述; 但因保留了五家已佚之书的内容而有文献价值。现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数种刻本、抄本。商务印书馆据守山阁本铅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日本国文化元年(1804)濯緓堂重刻本。
画家知希录
《画家知希录》,九卷,李放撰。李氏认为有些画家之行迹,"可谓画苑之嘉谈,艺林之盛事",但画史未载,鲜为人知,是以把他们写出来,并以此作书题。(《自序》,见《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1册第5页。)所记内容简略,且录自前人之作,但注明出处,如卷五任有刚传:"字无欲,平原人,官太原同知。山水苍秀,入宋人之室。弟子葛中谷传其术,每能乱真,以"山中人小印"别之。(《山左诗抄》)"(第81册第144页)有《辽海丛书》等版本。
归元镜
又名《传灯录》。全名《异方便净土传灯归元镜三祖实录》。传奇剧本。明代僧人智达著。此剧《规约》说:“本愿专在劝人念佛,戒杀茹斋,求生西方。以三祖作标榜,分分皆实义,皆真经真咒,真祖实事,故曰‘实录’。……不曰‘出’而曰‘分’者,以此中皆真谛,非与世俗戏等。”严而和为此剧所作《序》说:作者“欲使人人咸归净域,无计可为筏渡,因思莲社中主张净土者,唯庐山、永明、云栖三大老,其行愿精确,而事实尤照著人之耳目,爰是搜三祖本传塔铭,一生实迹,敷为四十分,借诸伶人当场搬演。”孙锵《弥勒记跋》认为“其趋旨务引人信佛,离娑婆而登极乐国也”。清焦循《剧说》说:“《归元镜》写沈莲池为僧事,所以发㧑禅氏之谈。于传奇中别一谿径。”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称其“文颇工雅,结构与《昙花》同”。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称其“以劝信佛法之目的而作者,于古来戏曲之中,放一异彩焉”。此剧为宣扬“净土宗”的人物和教义的剧作,作为文学作品来看,不仅没有进步的思想意义,艺术上也是粗劣的。但作为一名佛教徒而涉足戏曲领域,则足以说明当时戏曲这种文学样式是如何深入人心。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禅宗语录。明圆信、郭凝之编集。良价(807—869),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创始人之一。本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原书无序跋,故编集情况不明。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观所缘缘论
全一卷。陈那作,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有诸译本,如汉译藏经中陈代真谛所译之无相思尘论一卷、西藏藏经丹珠尔经疏部第九十五函之第四观所缘(偈)与第五之观所缘注等。如西藏译、玄奘译本所示,本论之偈文为四句一行,共有三十二句。本书旨在依因明三支之法,明示心外之所缘缘非有,而心内之所缘缘非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