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濬

罗濬
  • 姓名:罗濬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罗濬,庐陵人。官赣州录事参军。《文献通考》作罗璿,盖传写误也。先是,乾道中,知明州张津始纂辑《四明图经》,而搜采未备。宝庆三年,焕章阁学士、通议大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庐陵胡榘复命校官方万里因《图经》旧本,重加增订。如唐刺史韩察之移州城、唐及五代郡守姓名,多据碑刻史传补入。其事未竟,会万里赴调中辍。濬与榘同里,适游四明,遂属之编定。凡一百五十日而成书,前十一卷为郡志,分《叙郡》、《叙山》、《叙水》、《叙产》、《叙赋》、《叙兵》、《叙人》、《叙祠》、《叙遗》九门,各门又分立四十六子目;第十二卷以下则为《鄞》、《奉化》、《慈溪》、《定海》、《昌国》、《象山》各县志,每县俱自为门目,不与郡志相混。盖当时明州虽建府号,而不置倚郭之县,州与县各领疆土。如今直隶州之体,特与他郡不同也。《宋史·艺文志》仅有张津《图经》十二卷及《四明风俗赋》一卷,不载是书。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之,其卷数与此本相合,盖犹从宋椠抄存者。志中所列职官科第名姓及他事迹,或下及咸淳,距宝庆三四十年,盖后人已有所增益,非尽罗濬之旧。然但逐条缀附,而体例未更,故叙述谨严,不失古法。元袁桷《延祐四明志》亦据为蓝本,多采用焉。《续志》十二卷,则开庆元年庆元府学教授梅应发、添差通判镇江府刘锡所撰。共分子目三十有七。其自序称,《续志》之作,所以志大使丞相履斋先生吴公三年治鄞之政绩,其已作而述者不复志,故所述多吴潜在官事实。而山川疆域已详於旧志者,则概未之及。是因一人而别修一郡之志。名为舆图,实则家传,於著作之体殊乖。然案《宋史·吴潜传》载,潜以右丞相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寻授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至官,条具军民久远之计,告於政府,奏皆行之。又积钱百十七万三千八百有奇,代民输帛,前后所蠲五百四十九万一千七百有奇。是潜涖鄞以后,宦绩颇有可观。二人所述,尚不尽出於谀颂。至潜所著文集,世久无传。后人掇拾丛残,编为遗稿,亦殊伤阙略。此志载潜《吟稿》二卷,共古今体诗二百九首,《诗馀》二卷,共词一百三十首,皆世所未睹。虽其词不必尽工,而名臣著作藉以获存,固亦足资援据。故今仍与罗濬书并录存焉。

罗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查理大帝传

查理大帝传

法兰克艾因哈德(Einhard,约770~840年)著。作者是法兰克王国查理曼时代的古典学者,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传记作家。本书是作者在查理大帝死后,以对先王缅怀和敬仰的心情,模仿罗马历史学家苏托尼厄斯《十二恺撒传》的笔法写成的。全书分两部分,共33节,分别叙述了查理大帝“在国内外的事业”与“私生活和性格”。虽然作者出自感恩戴德的目的,但作品也真实展现了查理大帝戎马倥偬的一生和日常生活,因此是一部人物传记佳作。其缺陷主要在于作者没有说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受时代影响,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宗教神秘色彩,另外全书仅二、三万字,记载难免失之简略。与艾因哈德同时期的圣高尔修道院僧侣也写有查理大帝的传记,对人物的时代背景注入了较多笔墨。上述两个传记由戚国淦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79年合辑出版,并被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

金丹要诀

金丹要诀

古代外丹术书。明伍守阳撰。一卷。主要论述炼丹的理论和方法。它以“先天”与“后天”、神气与形体的相互关系,论证外丹须与内丹相结合。“内丹者,守雌抱一,以有为无,凝成一点纯阴之体。外丹者,七返九还,自无而有,结成一点纯阳之气。二丹合,而为神仙,为天仙,为大罗金仙。”全篇由《金丹大旨》、《先天契后天说》、《制凡银凡铅真诀》、《制凡砂凡汞下手真诀》、《筑基说》、《死砂接生砂真诀》、《补母说》等构成,主旨为论述内外丹相结合才能成仙。收入《道藏辑要》毕集六、《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一○册。

伤寒论

伤寒论

中医伤寒类著作。10卷。汉张机著。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编次整理而成,命名《伤寒论》。宋治平二年(1065)经林亿等校定,流传至今。本书共22篇,三百九十七法,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全书以六经辨证为纲,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伤寒各期辨证原则及立法用药规律。中医热病奠基性论著,临床医学之经典。以六经(三阳三阴)辨症为纲,依据人的体质强弱,生理反应,病热进退缓急变化等,将外感疾病出现的各种症状,分成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症候类型。

金瓯缺

金瓯缺

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徐兴业著。全书共4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出版第1、2册;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第3、4册。这部小说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之间的民族战争。宋徽宗年间,北宋联金伐辽,曾两次发动战争,均告失败。随后,金挟灭辽之威南下侵宋,战争激烈,社会极度动荡。小说的第1、2册描写了宋、辽、金之间的战争。大战前夕,北宋统治者盲目乐观,以为只要出兵巡边,就可以逼辽称臣纳贡。不料契丹(辽)民族英雄耶律大石利用宋军弱点,发动闪电般的攻势,一举击溃宋军防线,大败宋军统帅刘延庆。宋王朝为了粉饰太平,只得以重金从女真(金)人手中赎回燕京空城。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北宋王朝君臣,除马扩、刘锜、杨可世等忠臣义士力主征战外,大多不肯改变文恬武嘻的腐败状态。小说的第3册继续展开情节。金兵分两路南下,直指东京。军民们投入了气壮山河的东京保卫战。结果,金兵还是攻占了汴京。书中穿插了抗战派将领马扩一家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父亲、侄儿战死;爱妻于难产、流产中受尽痛楚;马扩本人尽心殚力以图救亡,却遭陷下狱。第4册写东京陷落,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北迁。最后,率部坚持抗战的马扩,潜入敌占区,探望身为女奴、病入膏肓的妻子亸娘。亸娘临终前犹不能目睹日月重光、金瓯无缺,因而抱恨终天。全书在悲愤、压抑的气氛中结束。这部小说的第1卷构思于1939年,正式动笔于1966年。作者曾说:“我们选择马扩为小说的主角,当时的意图是明确的,是要谴责领导抗战无方、甚至暗中活动投降的国民党政府,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希望中国产生无数个马扩,为抗日战争增添力量。”

淮南王书

淮南王书

《淮南子》是汉高祖之孙准南王刘安与他门下的宾客们集体编写的一部大型哲学文综,其正式名称是《淮南鸿烈》,胡适则称之为“淮南王书”。胡适的《淮南王书》是他研究这部现在通称《淮南子》的书的哲学思想的一册学术著作。1923年3月胡适曾为北京大学的同事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写过一篇序言,缕述了从许慎、高诱、庄逵吉、王念孙、王引之、俞樾、孙诒让到刘文典诸人治《淮南子》的瑕瑜得失,他认为,“叔雅(文典)治此书,最精严有法。”--刘氏此书毕竟只是一部校健考订、注释疏解的书,本意不在阐述发明《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胡适研究《淮南子》文字校释多依刘氏《集解》。《淮南王书》是胡适1930年写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七章中的第五章。《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从学术意图来说,一是为回北京大学授课编写讲义,二是为早已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写续编作准备。但作为第五章的《淮南王书》则受到了特殊处理.1931年就抽出来由上海新月书店排印出版,流行多年,后来纸版归了商务印书馆,故又有商务印书馆的重印本。直至1962年初胡适临终前夕还在撰写《淮南王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手稿本的序,写了几稿,均不满意,等撒手人寰时仍是残稿,但这已看出胡适对他的这册小书的重视与钟爱。

俱舍论疏

俱舍论疏

唐神泰述,日本藏印题记,具云阿毘达磨俱舍论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三册。略称泰疏。原本已不存,而原本之卷数有三十卷之说,有二十卷之说,今仅残存七卷,即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十七等七卷。神泰之传记不明,仅知其为玄奘之高徒,普光之先辈。其文词舒述简洁,所说稳健,普光之俱舍论记(略称光记)承神泰之说颇多,如俱舍论一部大科完全继承神泰之说。世称神泰疏及光、宝(普光、法宝)二记为俱舍论三大注释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