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姬水

- 姓名:黄姬水
- 别名:字淳父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长洲(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509
- 逝世日期:1574
- 民族族群:
黄姬水(1509-1574),明代诗文作家。字淳父。长洲(江苏苏州)人。五岳山人黄省曾之子。生而幼敏,山人出入,携之俱,有所占属,每令同赋。曾学书于祝允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避倭寇,徙家南京。嘉靖三十九年,返里。嘉靖四十三年,金大舆发3信请其为诗集作序,可见其在当时文名甚盛。万历二年(1574)卒,年66岁。著有《贫士传》2卷、《白下集》11卷、《高素斋集》29卷。其诗写得清丽俊逸,但托寓凄婉。如古体《听查八十弹琵琶歌》描写弹奏出来的声音就有这样的艺术特色:“联绵曲折抽芳绪,凄锵蹇劫生孤怆。”又如七律《息园赏芍药》同样体现这种特点:“浅白深红间合欢,丝丝香雨昼难干。直须一日三百盏,无那东风十二栏。水上新传锦子艳,楼头长怨玉箫寒。可怜春色随花尽,留尽还应待月看。”陈田《明诗纪事》认为:“勉之(其父黄省曾)北面空同,致失故步,不如其子淳父为轻俊语,吴人而吴歈也。”确实看出其诗歌情调和风格所在。他亦善文,《贫士传》都是写仕宦蹇涩但志向高洁的人物,这也是一种自况。
黄姬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副标题是《一个家庭的没落》(Verfalleiner Fami-lie)。情节发生在1835~1876年,以大商人布登勃洛克一家从盛到衰,直到灭亡的过程为发展的基础。这个家庭是吕贝克城的望族,在前期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极高的社会声望。祖父老约翰代表着这个家族的黄金时代,小说开始时他从一个没落的富户手里买了一座豪华的住宅,亲友们纷纷祝贺他们乔迁之喜。布登勃洛克公司传到父亲手里,在和暴发户哈根斯特罗姆的竞争中遇到重重困难。小约翰苦心经营,总算保持住了家庭原有的财产。儿子托马斯当了公司主人以后,布登勃洛克家族和哈根斯特罗姆家族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托马斯一开始取得了某些胜利,在竞选参议员时击败了哈根斯特罗姆家族的赫尔曼。但这不过是布登勃洛克家族的回光返照,他们终遭惨败。祖父传下来的那座豪华的住宅终于转到哈根斯特罗姆家族手中。托马斯死后,布登勃洛克家族已名存实亡,经济上完全破产,在社会生活中失去了任何地位。最后一代人汉诺生来懦弱,根本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法则,小说以他的夭折结束。
童年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传记性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13年。着重叙述了高尔基童年时代的生活。高尔基生在俄国沙皇时代,那是一个黑暗的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他五岁时死去了父亲,度过了困难的、充满痛苦的童年。但是,苦难的生活,却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从小就从外祖父、两个舅舅等人的身上看到了残暴、吝啬和庸俗的市侩作风,他痛恨这一切。同时,他又从正直的青年工人伊凡、勤劳的老匠人格里哥里,特别是从无私的、慈祥而勇敢的外祖母那里,受到深刻的教育,使他从小就懂得痛恨压迫和剥削,同情受折磨的劳动者,逐渐形成他坚强的敢于反抗旧世界的革命气质。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描绘出社会生活的广阔图画,反映了在社会“底层”长大的儿童的共同的不幸经历。
教育通论
舒新城著。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通论类著作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特重历史演化与中国教育实际问题,在叙说教育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关系的同时,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般成果。1927年初版,至1933年,已刊行12次。他着重阐发了尊重学生个性与注意社会生活的基础,把自由与合作精神结合起来,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新教育的学术观点。对于目前言必称西方的学风,本书可谓一付难得的清醒剂。
伤寒补例
清·周学海编著。成书于1905年。全书约2万字,分2卷, 17篇。上卷设伤寒难读、三阳三阴分经名义、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等论。下卷列《伤寒论》读法十四条、南北伤寒温病异治诸论。本书为补充发挥《伤寒例》而作, 故名《伤寒补例》。周氏将《伤寒例》“即病为伤寒, 伏气变为温病” 的理论, 通过对伤寒、温病、疟、痢等病证分析,结合读书临证体会, 予以阐发。认为伤寒见证, 不止仲景原文; 仲景文外,尚有伤寒证治。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 久而上越, 阳气不得安窟, 乃始发病, 或加上焦新感, 则其发愈暴。故治伤寒, 必察下焦元气之虚实寒热。提出伤寒辨证应分为: ①初起本证治法; ②初起兼证治法; ③日久化寒并误治化寒证治; ④日久化热并误治化热证治。其诊伤寒, 不拘于六经辨证,为外感热病的临床辨证开辟了新途径。本书包含在《周氏医学丛书》中,1910年福慧双修馆刻印。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中国医学大成》, 有本书单行本。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又名《话说清朝秘闻艳史》本书以叙述仕女的孝义节烈、艺术方技等“艳迹”,反映清三百年的兴衰变化。从陈圆圆、李香君、董小宛写起,生动地描述了柳如是泪洒虞山、十三妹为父昭冤、吕四娘誓报家仇、醋海风波贝子恋凤英、香消玉碎乾隆器香妃、赛金花重温旧梦,小凤仙恸器情人等等,直写到瑾妃归葬西陵结束全书。书中不乏巾帼英雄、宫中秀女、贞孝烈妇、诗词才女。作者虽以史笔叙事,言简意赅,但其间男欢女爱的描写也淋漓尽致,生花之笔目不暇接,或庄或谐,悦醒心。这是本通俗历史读物。本书主要深刻描写了清朝帝王的感情世界,并对宫闱生活做了细致的刻画。本书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清朝深宫官地的帝王生活,也对读者熟知清朝的历史线索大有帮助。
出生菩提心经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法及天行梵行圣行。后说破魔众会陀罗尼。佛在竹林精舍。迦叶大婆罗门,梦大莲华中有月轮,又见丈夫放光普照。次日问佛,佛为说一切智利,及说偈劝发菩提心。次分别三种菩提,次示四摄法,次示天行,梵行,圣行,次说破魔众会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