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

- 姓名:陈楠
- 别名:字南木,号翠虚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惠州博罗县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213
- 民族族群:
陈楠(公元?--1213),宋代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五祖之一。字南木,号翠虚。白玉蟾师傅,惠州博罗县(今广东惠阳东)白水岩人。平时以盘栊箍桶为生,悟性超人。相传他在黎姥山遇神人得景霄大雷琅书(即道士设坛关请雷神驱邪诛妖的雷法秘书),南宗从陈楠开始,就兼传雷法。后来从师薛道光,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修习清修丹道,常以土掺符水,捏成小丸,治病救人,无不灵验,人称“陈泥丸”。平时衣衫褴褛,尘垢满身,终日烂醉,莫测所思。后来定居长沙,随口吟诗,皆成文理,但世人多不解其义。后来把他的丹法传授给琼山白玉蟾。著有《翠虚篇》,继承南宗传统,反对房中御女术,主张独身清修。
嘉定五年(1212年),陈楠作《罗浮翠虚吟》,将金丹要籍、雷霆秘书尽传白玉蟾。同年,郝大通逝于宁海先天观。
嘉定六年(1213年),陈楠水解于漳州梁山。陈楠有弟子鞠九思、沙蜇虚、白玉蟾等人。著作有《翠虚篇》(《道藏》)、《泥洹集》(《道藏辑要》奎集)等。
陈楠的内丹道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翠虚篇》中。《翠虚篇》一卷,包括七言歌诀《紫庭经》、《大道歌》、《罗浮翠虚吟》,短文《丹基归一论》以及《金丹诗诀》百首和词三首。陈楠《翠虚篇》着重于阐发南宗修道之秘,在叙述中尽量删繁就简,削枝见干,将炼丹密诀与面纱一一揭开,让人们准确清晰地了解南派真传的根本内容。故王思诚谓“此诚学仙之快捷方式,世之妙道,其精微简要之语,尽在乎翠虚一篇。”陈与行也说:“自丹经行于世,几千万卷,高者入虚无,下者骋怪幻。如先生之书,刬烦趋要,剔伪辨真,开后学以从入之涂,归宿之地,凿凿乎有所据依。”可见《翠虚篇》在众多丹经中的地位。
金丹南宗从陈楠开始兼行雷法。雷法又称五雷正法,东晋南北朝时已出现萌芽,至唐代,初唐道士邓紫阳开创北帝大法,叶法善传承洞渊道法,大行于世,已具备雷法的基本特征。至北宋末,出于混一道教以合流佛教的考虑,宋徽宗大力支持神霄派,并集结当时各派高道,共同建构了融摄当时道教界内丹、符箓两大道法系统的神霄雷法。当时几乎所有道派的高道如茅山宗的刘混康、天师龙虎宗的张继先、神霄派的林灵素、王文卿等,均参与其中,陈楠对神霄雷法的构建和传播贡献很大。
南宗从张伯端、石泰至薛道光三位祖师,均以修真炼丹为要旨,于符箓道法并无太多着力。当然,张伯端、石泰时期雷法尚未成势,雷法待兴时薛道光刚得全诀,正在专意隐居修炼以证道。陈楠虽然刚得薛道光传授道法,资历尚浅,又很年轻,但有纯正的张伯端丹法为基础,掌握世上流传的雷法很容易,施法时威力也会倍增,故很快名闻于世。并被擢为道官,见证了这场由张伯端肇其端,林灵素扬其波,宋徽宗强力推动的融佛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雷法实践中,陈楠设定了南宗以内丹为体,雷法为用的道法体系。陈楠认为炼就内丹,不仅可令人长生不老,脱胎换骨,而且还可以“役使鬼神,呼召雷雨”(《修仙辨惑论》)。所传景霄、邵阳雷法更为强调内炼成丹为外用符篆之本。陈楠得张伯端金丹道嫡传,其内丹成就远高于当时的神霄派高道,故其雷法刚猛激切,威力巨大。同张继先、刘混康的情况类似,陈楠得神霄雷法较林灵素为早,更早于王文卿,因此不能说陈楠所传雷法属王文卿一系的神霄雷法。只能说,陈楠所传雷法与王文卿一系雷法同属神霄雷法。陈楠与张继先、刘混康、林灵素、王文卿一样,均为神霄派的创始宗师。
陈楠对南宗以内丹为体,雷法为用的道法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了其弟子白玉蟾等人。也对当时南宋境内各道派产生影响。至南宋初中期,南宋境内各道派均显现出内丹与符篆融合的态势。白玉蟾得“太一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9),并在融合内丹与雷法、内丹与禅等诸多方面深化了陈楠的丹道思想。南宗金丹法正是通过陈楠、白玉蟾的传承发展而臻于完善,并对后世持续产生影响。“元代以后的全真派撰述,几乎无一不引证南宗诸祖”。即使南宗弟子李道纯、金野庵等在归入全真道后,其学说虽不免受全真派的影响,但基本上仍以原南宗之学为主干,与北宗之说明显有异。如李道纯著述中唯论性命、内丹,其内丹分三品之说,乃直承陈楠。对于北宋末以降,道教各道派开始广泛施行的雷法而言,陈楠、白玉蟾师徒以张伯端嫡传丹法为基,雷法为用,夯实了雷法的哲学基础,并构筑起庞大的雷法道法体系,对于雷法的贡献,与张继先、王文卿等神霄宗师相比,并不逊色。
陈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强蚁
作者是松本清张 。《强蚁》是以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想要害死自己丈夫的豪门妻子伊佐子为中心,讲述充满欲望的男男女女为谋己利互相利用,在犯罪的过程中引起更多犯罪的故事。伊佐子虽嫁入豪门却从此与自由和幸福无缘,她无权支配家里的金钱更时时被丈夫和用人监控,这样的生活再也忍受不了。她做局杀害自己的富豪丈夫以求得全部遗产,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早已经陷入丈夫的防御之中,最终一无所获。
彰化节孝册
本书全一卷,吴德功纂辑。此为彰化在清同治十二年、光绪十二年及日据以后所采近三百人节孝妇女名册(内有二人于光绪十三年请旌、一人于十五年请旌),有传附列者约及百人。卷端,并有「节孝名称及报请理由」一则。书末,今另加一附录「台湾孝节录」,为日人鹰取田一郎于民国五年时所编。
精读指导举隅
中学国文教师教学参考书。叶圣陶、朱自清合著,商务印书馆1942年3月出版。内容全为精读指导,共选了六篇课文作例子。其中有记叙文一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短篇小说一篇——鲁迅的《药》;说明文一篇——胡适的《读新诗》;议论文——柳宗元的《封建论》等二篇和抒情文一篇。在每篇精读文章之后都写了详尽细致的“指导大概”,注重说明例文的体制、主旨、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取材的范围、手法、笔调及构成本文特殊笔调的因素、说明各段大意、各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出在文章理法上有关的章节和句、说明其呼应承转、指出须加体味的字句、玩味其言外之意、注释较难的字词句、论及文章作者的思想和创作背景等,此外对例文中的错误也有指摘及订正,有时与其它文章作比较,以助说明。写法上尽可能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与讨论相适应,论述精要并富有启发性,不仅对中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精读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且对学生也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前言》中著者提出,指导学生前,先得令学生预习,通读全文,认识生字生语,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然后又分项说明学生应做的吟诵、参读相关文章和应付教师的考问等练习。该书深入浅出,不作空泛议论,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设想,有些内容仍可作为今天语文教学的借鉴。
玉笑零音
一卷。明田艺蘅撰。名言类书,皆采取新奇故事,纬以俪语。共一百二十八条。有些条目尚颇具道理,有的甚至揭露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一些社会的黑暗状况。如 “耕,男之职也。今之业耕者,毁其锄犁而诲其子以盗;织,妇之事也。今之业织者弃其机杼而海其女以淫。是何也?古之耕织也,得饱暖;而今之耕织也,饥寒因之矣,耕织反不若淫盗。噫!是孰使之然哉?”但有些条目,持论则多显纰谬。如他以尧、舜之让天下为爱身,不与朱,均以天下为爱子。舜、禹之受天下为不知害。铸鼎为镇压之术,金滕为诅咒之媒,凡此种种,不一赘述。此书已编入其所著《留青日札》之中,此其单行传世之本。此书版本很多,主要有《广百川学海》(丙集) 本、《宝颜堂秘笈》 (万历本、民国石印本) 本、《广快书》本、《说郛续》本、《古今说部丛书》(三集)本,民国二十五年 (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影印出版了《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两汉诏令
宋代林虑、楼昉辑录。二十三卷。书前有林虑序,另有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蒋瑎序及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苏天爵序。元刊本。林虑曾任开封府椽,楼昉曾任宗正寺主簿。林虑辑录的《西汉诏令》十二卷,从班固汉书中辑录汉高祖元年至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5年)历朝皇帝的诏令。其中有高祖疑狱诏,文帝除诽谤法诏、诏议犯法者收坐、除肉刑诏,景帝诏议受所监临令、减笞诏、谳狱诏,武帝诏议不举孝廉者罪、赦天下诏,宣帝子首匿父母等勿坐诏,元帝诏毋征召证案不急之事,成帝减死刑诏,哀帝限名田诏等。楼昉辑录的《东汉诏令》从各种史书中蒐集了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5—214)间皇帝的诏令,共十一卷。其中有光武帝省刑罚诏、赦殊死以下、田租三十税一诏、杀奴婢不减罪诏,明帝公卿遵时令平罚诏,章帝纠嫁娶非法者诏、诏纠狱吏胁迫无辜、诏除禁锢、胎养令,和帝察荷吏诏,献帝原轻系狱等。该书对研究汉代法制和汉代统治者的法律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盂兰盆经疏会古通今记
盂兰盆经疏会古通今记,二卷,宋普观述并序。佛典注疏。是唐宗密撰《盂兰盆经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云:本书“合诸舆本,极思研精”,再加考订而成。对元照在《盂兰盆经疏新记》中批驳宗密有关此经在藏乘所摄问题上的观点,则予以反驳。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