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钺

缪钺
  • 姓名:缪钺
  • 别名:字彦威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迁安县(今属河北省)
  • 出生日期:1904年12月06日
  • 逝世日期:1995年01月06日
  • 民族族群:

缪钺(1904年12月06日—1995年01月06日),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字彦威。原籍江苏溧阳,出生于迁安县(今属河北省)。中小学时代,广泛阅读诗文别集和较重要的选本。中学毕业后曾考入北京大学,父亲逝世后辍学教书赡养家人。历任保定私立培德中学、志存中学、省立保定中学国文教员,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学海书院教授兼编纂。抗战期间,任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抗战胜利后至成都,任华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历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史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杜甫研究学会会长、唐史研究学会理事等职。自离开北京大学后,60余年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是教中文系课程,后又教历史系课程。因而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治学方法,一是论史结合,即努力在掌握广博而又经过考核的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分析论断。二是古今结合,即“通古今之变”,研究古代文史,联系今天的实际。三是文史结合,用文学作品与历史资料互相印证,触类旁通,互相补充,树立新义。如讲授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与骈文,就进而深入研治这一时期的历史;因研究杜牧的生平与作品,而博览有关中晚唐的史书。这样通过学习历史,知人论世,从而对古代作家作品更能深入理解,对诗词中的个别词句,也能根据当时的史实和典章制度补正前人疏解之误。同时在研究历史时,联系当时的文学作品,探讨当时人的“心声”,又使这门枯燥的学问变得兴味盎然。


曾亲承张尔田教诲,同时深受王国维、陈寅恪治学的影响,特别师法陈寅恪文史互证的方法,以史说文,以文证史。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长达70年之久。在各大学中文系执教期间,曾讲授“六朝文”“六朝诗”“杜诗”“词选”“文选”“中国文学史”“历代韵文选”等课程。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与张志烈共同主编《唐诗精华》;撰写《元遗山年谱汇纂》《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诗词散论》《杜牧诗选》《杜牧传》《杜牧年谱》《冰繭庵丛稿》《灵谿词说》(与叶嘉莹合著)、《词学古今谈》(与叶嘉莹合著)等专著。并发表数十篇论文,从《诗经》到王国维,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众多重要作品和重要作家均在其研究论述之列。另有诗词集《冰茧庵诗词稿》行世。

猜你喜欢的书

法国大革命史

法国大革命如何能够发生?革命者怎样、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们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如何进行了自身的改造?作者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解答。作为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的经典,本书内容严谨,结构均衡,使大革命的发展线索更加清晰。史实叙述环环相扣,史料可靠,文笔流畅,语言简洁,无疑会引领读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进行深入思考。

养生秘旨

养生类著作。作者不详,有贻仁堂抄本,末署名者抄于清光绪十九年。全书1册,无序,无跋、无目录,计其标题而分篇,全书共45篇。本书主要以精、气、神三者为核心,论述养生之道,从防御外感、内伤、药伤、大自然侵袭等角度介绍防病与养生的道理与方法。其中有35篇介绍气功强身却病增寿的机制、功效与具体功法,有一定实用价值。

活地狱

章回小说。近代李伯元著。四十三回。由十五个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描写了晚清中国山西、江苏、安徽、湖南、浙江、山东、陕西、直隶等省的十二个州县衙门,通过典型案例集中揭露了封建官府是“阳世的地狱”。有胥吏衙役两面讹诈,设圈套陷人于狱,逼得当事双方倾家荡产;有以清官著称的县官,惯用酷刑,遇讼案,无论屈直,均加毒打。酷刑逼供之下,冤、假、错案不断产生。书中还叙写了敲诈勒索的稿案、书办,横行无忌的捕头、牢子,乃至诡计多端的讼棍、地保之流的种种罪恶勾当。是书从审理诉讼监狱方面实录晚清官场的黑暗腐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暴露衙狱黑暗的小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初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至三十二年三月《绣像小说》杂志第一期至七十二期。每回有愿雨楼评语。作者写至第三十九回,患病去世,由吴沃尧续写第四十回至四十二回,欧阳钜元续写第四十三回,未完。近有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校订整理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订重印。

诗义固说

诗话著作。清庞垲撰。庞垲,字霁公,号雪崖,晚号牧翁,任丘(今属河北)人。康熙己未(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历任中书舍人、建宁府知府。有《丛碧山房集》五十七卷。《诗义固说》二卷,附于集末。据他本人解释,所谓“诗义”,系指诗的内容及形式:“内达其性情之欲言,而外循乎浅深条理之节”。所谓“固说”,系指“诗义”的不容置疑性:“如是则为诗,不如是即非诗”。全书以《毛诗·小序》“发乎性情,止乎礼义”和孔子“辞达而已矣”作为基本观点,综论历代诗歌。尤推杜甫为“宗子”。书中所引之禅语,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是补严羽以禅说诗之“未尽处”。如禅语“生路渐熟,熟路渐生”,他诠释成“剿拉字眼,涂抹烟云,诗家熟路也;由志敷言,即言见志,生路也。学者一意为言志之诗,不屑为修词之诗,初时亦觉难入,追琢既久,自觉有阶可升,剿拉涂抹之途荒,而抒情言志之途熟,便可到家矣”。这种见地,自与严羽有异。与严羽相契的王士禛“不甚称垲”(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诗义固说》系“推衍严羽之说,以禅谈诗,转至于支离曼衍”。其实庞垲立论一以贯之,并无“支离曼衍”之病。有《清诗话续编》本。

忍古楼诗话

番禺梁文忠公鼎芬(节庵)先生遗诗六卷,为龙游余绍宋所编。公殁后,余氏捡其钞存之稿不可得,乃取龙氏《知服斋丛书》稿本,得二百五十二首。复遍从朋游钞集,得七百四十余首,多由公往所书贱扇录出,诠次校警,可谓勤矣。公诗孤怀远韵,方驾冬郎,而身世亦相若。近人诗可与公比类者,惟曾刚甫京卿习经,公诗较刚甫疆宇为大也。子得公遗诗四首,盖余氏所未及搜得者。《晓来十七柳亭》云:“早觉鸟声好,始知今日闲。池光新水到,柳色旧人攀。从政无能事,看花笑世颜。及时归正好,吾自有深山。”题下公自注:“陈觉叟按察湖北,筑于乃园。”《怀季莹》云:“登亭念所知,人去独来迟。细马池边影,寒花雨后姿。初逢惊病状,当别问归期。事与心违久,吾生有钓丝。”《题汤贞愍梅花》云:“犯冷穿行数十松,老夫乘兴不支筇。寒云淡日梅花世,伴我衰迟有鹿踪。”“苦意贞心偶见花,人生各自有天涯。纷纷桃李千杯酒,何似寒家一茶。”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世凯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