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

叶盛
  • 姓名:叶盛
  • 别名:字舆中,号蜕庵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昆山(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420
  • 逝世日期:1474
  • 民族族群:

叶盛(1420~1474),字舆中,号蜕庵,别署淀东老渔,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学者。正统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代宗时,进都给事,迁右参政,督宣府,协赞军务。天顺年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宪宗时,擢礼部右侍郎。时议搜河套,复东胜,他力言不可,后出师,果然无功而返,人均佩服其有先见之明。晚年官至吏部右侍郎,死后谥文庄。长于著文,有 《菉竹堂稿》《水东日记》《叶文庄奏议》 等传世。


主要书斋号有:菉竹堂。“菉竹”一语典出《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奧,菉竹猗猗。”“绿”在古时通 “菉” 字。叶盛取学问须自修之义,故命自己的书斋为 “菉竹堂”。


他平生爱书如命,以后涉足仕途,公务之余,不问他事,惟端坐菉竹堂,专事抄写、整理、校勘图书。人称他做官数十年,未尝一日辍书。其读书格言为: “读必谨,锁必牢。收必审,阁必高。子孙子,惟学政,借非其人,亦不孝”。一生藏书极富,有数万卷之多。编有《菉竹堂书目》。生前曾计划构造一座书房以专门保存藏书,因壮年而逝,未能如愿。后其孙叶恭焕遵其遗嘱,建菉竹堂,藏其书。


盛长于七律、七绝,往往写得俊逸浑融,颇见功力,如《廉州》、《开封怀古》等诗皆有这样特长。陈田《明诗纪事》评其七言近体说:“风格遒上,即精研声律者,无以过之。”另外,盛有不少感时伤世的诗作,如《通州驿夫行》、《伤流民》、《西兵未解,城中时疫死亡相枕藉》等,都能及时反映现实问题。著述甚多,有《开封纪行》、《菉竹堂稿》、《泾东小稿》及《菉竹堂书目》等,清圣祖康熙(1662—1722)年间,叶氏赐书楼曾汇集其稿,刊刻成《叶文庄公全集》,凡三十卷。《明史》卷一七七有传。

叶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荆楚岁时记译注

荆楚岁时记译注

南朝梁宗懔撰。《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三》、《四部备要 ·史部》及《旧小说 ·甲集》等均有收录。今存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译注出版。宗懔字元懔,江陵 (今属湖北)人。先仕萧梁,后入北周,官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集20卷。《荆楚岁时记》为其代表作。它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古代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散文,凡37条。在每一条目之下,“正文”简述节令时俗,“按语”说明某一时俗的来龙去脉,引用经典俗传达68部计80多处。体例以时为序 (即从元旦至除夕)。就其反映的内容来分,大致可以概括为七大类:(1)事件与人物。(2) 农事、生产。(3) 防病、治病及卫生。(4)祭祀祖神。(5)爱情、婚姻和家庭。(6)文娱、体育及旅游活动。(7)迎新去恶。文字清新、流畅,有些记述还引用了不少诗人骚客的名言精语,诵读起来文学性甚浓。该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保存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以及古代的医药和文体活动等社会情况,为后人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存粹医话

存粹医话

医案医话类陆晋笙。陆晋笙(字锦燧)等撰。成书于1919年。本书卷一、卷二名为《存粹社医报》,卷三更名为《存粹医话》。

离峰老人集

离峰老人集

离峰老人集,金朝全真派道士于道显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乃于道显诗集,共收诗四百二十余首。诗词内容大致劝人看破名利爱欲,遁入玄门学道修仙,使心念清静,惜气凝神。如〈示人〉诗云:「为佛为仙在寸心,可能尘世废光阴,蹉跎望道期程远,迤逦劳生岁月深。已醉利名浓似酒,不将神气惜如金。琴心三叠胎仙舞,欲作玄门座右箴。」可见其宗教思想与全真诸祖师真人相同。

金箓上寿三献仪

金箓上寿三献仪

金箓上寿三献仪,原不署撰人。其祝文中有「永乐大明、弘开寿域」之语,应成书于明成祖永乐中。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科仪用于皇帝诞辰,为皇帝设斋祝寿,祈祷「圣天子之万年」。其法事中有初献、亚献、终献三节,故称三献仪。

般若心经释疑

般若心经释疑

般若心经释疑,一卷,明谢观光释并序,许岳序,胡孝后序。

唯识论

唯识论

《唯识论》是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授唯识论的第三种讲义印本,一九三〇年由公孚印刷所印制。基本思想仍沿一九二六年印本而来,对佛学的批评则更为尖锐。这是一九二六年印本与一九三二年《新唯识论》文言文本之间的过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