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唐英

- 姓名:张唐英
- 别名:字次功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1029
- 逝世日期:1071
- 民族族群:
张唐英(1029-1071)字次功,一作次公(《东都事略》卷一○二本传),自号黄松子(《直斋书录解题》卷五),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张商英兄。庆历三年进士,调渝州掾。上《兴王正议》五十篇,翰林学士孙梦得奇其文,举荐应贤良方正科试。再调归州狱掾,襄州谷城县令,作《谕民》十篇,以警风俗。改著作佐郎。英宗即位,转秘书丞。明年,转太常博士。神宗即位,转屯田员外郎。熙宁二年,除殿中侍御史里行。四年六月卒,年四十三(张商英《宁魂辞》称熙宁元年卒,二年葬)。唐英有史才,张商英评其文“感慨以吐其愤,浩荡以快其思,旷达以疏其情,清苦以敛其气”(《宁魂辞》)。其现存散文多史论,《朋党论》、《近侍论》有借古讽今之意。著有《宋名臣传》五卷、《唐史发潜》六卷、《君臣政要》四十三卷、《蜀梼杌》十卷(《宋史·艺文志》二、三)。今仅存《蜀梼杌》一卷。《全宋诗》卷六二○录其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五三○收其文三卷。事迹见张商英《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宁魂辞》(《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宋史》卷三五一《张商英传》附传。
张唐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玉篇
南朝梁陈之间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所撰写的一部字书。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博学经史,擅于文字音义。《玉篇》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共30卷,收字16917个,是继《说文》之后一部按汉字楷书形体编排的重要字典。顾野王撰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综合群书,网罗诸家学说,从而澄清是非,纠正错误。他在叙中说:“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玉篇》制,文字之训以备。”原本《玉篇》收字16917个,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解说颇详。对字形,注重篆隶的变迁。释字以音义为主,词义不明时,还有顾野王按语。异体字附在后面,注明另见。因原本已佚,留世只有若干残卷。此书在唐宋间曾经多次修订、增补。流传至今的是唐上元元年(674)富春孙强增字减注本。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陈彭年、吴锐、邱雍等又据孙强本重修,改名《大广益会玉篇》。
八阵总述
治兵以信,求圣以奇。
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可握则握,可施则施。
千变万化,敌莫能知。
下苦歌
学人若要实修真,先须下苦莫逡巡。
从来神仙不易得,死里逃生甚艰辛。
如来雪山受冷淡,达摩长庐打劳尘。
本草问答
药学著作。二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3年。本书记述唐氏和他的学生张士让就本草学中的一些问答。书中对于中西医药的不同理论观点,以及中药药性对人体医疗的相互关系等,均作了探讨。在中西汇通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共设问答近60条,重在中医药理讨论。作者采用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传统说理方法为主,兼述中西药理之异同及短长,时或以西学论证中药。现有初刻本和大量石印本以及《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
西湖竹枝集
元代诗歌总集。1卷。杨维桢编。杨维桢曾闲居杭州西湖七、八年,与张雨、剡韶等人唱和于湖光山色之间,并倡作《竹枝词》以咏西湖。南北文人墨客纷纷属和,成为一时之盛。杨维桢把这些咏西湖的《竹枝词》结为一集,加以评点,注明作者简历,刊行于世。明清以来,不断再版,流传比较广泛。本集卷首有明天顺三年(1459)和维序,元至正八年(1348)杨维桢序。收入119家所作的《竹枝词》,另收有无名氏所作2首。卷末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冯梦祯跋。本集所收入的诗作者比较多,有不少属于没见到其他诗作传世的,如边鲁是元末画家,北庭(新疆吉木萨尔)人。他传世的唯一诗篇,就是保存在《西湖竹枝集》当中的。另外杨维桢所作的品评与传略,也为元代诗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本集收入的《竹枝词》质量并不一致,有些颇具民歌风韵,清新爽朗,但更多的则是文人应酬之作。
粤匪犯湖南纪略
著者佚名。抄本。记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桂入湘攻道州起至克岳州(今岳阳)止的敌对双方情况。书中反映太平军纪律严明、清朝官吏畏葸无能、清军奸淫掳掠等情况。收入《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