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

- 姓名:商鞅
- 别名:姓公孙,名鞅
- 性别:男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95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338年
- 民族族群: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姓公孙,名鞅,时人因其出身卫国公族,称为卫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后来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于商(今陕西商县),称为商鞅或商君。他是魏国破落贵族的后裔,少时喜好刑名之学,曾做魏相公孙痤的家臣,颇受器重,但最终未被魏惠王重用。秦孝公元年(前361),孝公下令求贤,他应召入秦,依靠景监的引荐,进见孝公。他一献“帝王之道”,二献“霸道”,三献“强国之术”。孝公非常高兴,录用了他。秦孝公三年(前359),在孝公的支持下,排除重重阻力,进行了第一次变法。新法施行十年,收到了很大成效,秦国开始走向富强。孝公大悦,任他为左庶长。不久,又因功而升为大良造。秦孝公十四年(前348)又主持第二次变法,从经济、政治制度上加以改革,收到很大成效。两次变法达二十年之久。商鞅变法必然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反对。他以“公平无私罚不讳强”(《战国策·秦策》)的精神,用暴力手段镇压。对教唆太子驷犯法的公子虔和公子贾,处以黥刑和劓刑;在渭水边处死反新法的七百多人;把一批对新法不满的贵族迁往边远地区。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孝公死,惠王(即太子驷)即位。他因变法而被反对者车裂。其重要政见经后人整理,成《商君书》29篇,《汉书·艺文志》有记载,今存24篇。
商鞅依据其师李悝的《法经》,进行了一系列破旧立新的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土地税由国家统一征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广县制和什伍连坐;统一度量衡,制造统一的标准度量衡器,发往全国各地;明法令,制定秦国法律,并申明“刑无等级”,公布于众;迁都咸阳,以适应向东发展需要;严禁私家请托,私通外国,焚烧诗书,禁止游说,禁止私斗等。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得比较彻底,封建制度在秦国得到了巩固。变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社会稳定,使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成了“诸侯畏惧”的强国,为日后攻灭六国,一匡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的书
抱犊山房集
六卷。清嵇永仁(1637—1676)撰。嵇永仁,字留山,号抱犊山农,江苏无锡人。康熙初,为福建总督范承谟幕客。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反清,执范承谟,并胁嵇永仁降,稽永仁不从,投入狱中。逾三年,范承谟被杀,嵇永仁自缢身死。嵇永仁工诗文,好医理,著稿盈案。亦工曲,有传奇 《扬州梦》、《双报应》及杂剧 《续离骚》。曲录《续离骚》共含四剧,为:“扯淡歌”、“泥神庙”、“笑布袋”及 “骂阎罗”。康熙四十七年 (1708)追赠他为国子监助教。是集前三卷为 《吉吉吟》、《百苦吟》,皆其陷狱时,与范承谟及同难诸人唱和诗;《和泪谱》,则为同难诸人所作小传。第四卷:《葭秋集》;第五卷:《竹林集》,乃其旧时所作。第六卷附录同时被难的会稽王龙光、华亭沈天成二人之诗文。雍正中,其子曾筠编次付梓,并以诰敕及谕祭文等列于卷首。嵇永仁受难时是以诸生身份作幕宾,尚未受官职,而以生命与叛乱强藩抗争,显示了正直封建知识分子的气节。他狱中所为诗文,皆缕述当时实事。狱中不得笔墨,以炭屑画于四壁。闽人重其人品,录而传之,得存于世。今诵其词,奕奕然犹有生气。有雍正中刊本、《四库全书》本。
本心斋疏食谱
亦名《疏食谱》。素食谱录。宋陈达叟撰。1卷。达叟号本心翁,清漳(今河北广平东北)人。前有自序,称:“本心翁斋居宴坐,…客从方外来,竟日清言,各有饥色。呼山童供蔬馔,客尝之,谓无人间烟火气。问食谱,予口授二十品,每品赞十六字,与味道腴者共之。”书中收录啜菽、羹菜、粉餈、荐韭、贻来、玉延、琼珠、玉砖、银齑、水团、玉版、雪藕、土酥、炊栗、煨芋、采杞、甘荠、绿粉、紫芝、白粲等20品素食,皆以蔬菜、水果等制成。每品均叙其原料及烹制方法,并系一赞。反映出宋代食素的风气及烹调水平,为饮食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仇池笔记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苏轼撰。仇池山在成州以南, 《世说新语》云山中有地穴通小有洞山,苏轼《双石引》云: “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书名即源于此。二卷,有《类说》本、明赵开美刻本、涵芬楼辑刻《宋人小说》本等。本书体例与《东坡志林》相近,为宋人裒聚苏轼随笔文字而成,非苏轼自编。今本一百三十八则,与《东坡志林》重见者多达三十七则,其他尚有一部分别见于《东坡题跋》中。当因苏轼笔札散在人间,数量极多,编纂者各就所见编纂成书,故多有重复之篇。本书内容,或记生平经历见闻,或议论古今诗文得失及辞章所出,或记奇物异卉,或论经史朝制,间杂神异、谐谑故事,所涉较为广泛。这些均与《东坡志林》相似,故不赘述。由于今存本已经曾慥收入《类说》时作了文字上的删削,故有些篇章似不够完整。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
本篇记子明向李昉传道之语,并转述逍遥之训。逍遥曰:“雍也共讯兮,太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是知逍遥即金逍遥子时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亦是其弟子所为,其经后序可证。子明当与时雍同时,李昉又与子明同时,皆金人。此李昉非是北宋初撰《太平御览》诸书之文正公。本篇作者称子明为师,当亦为金元之人。本篇劝人传经度人。
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是高罗佩在1950年至1967年先后历时十八年用英文创作的系列侦探小说。小说出版后风靡整个西方世界,并被译成十多种外文。全书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与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文字生动且充满趣味,笔下的唐代社会活力十足,外国人、奸商、美女,甚至僧道尼姑、沙门教人群聚一城;所描绘的风景、房舍、衣饰、日常用品又经过详实考证。作者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青天大老爷”,他有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
般若心经如是经义
般若心经如是经义,一卷,清行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