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珠

- 姓名:叶梦珠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上海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叶梦珠,出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阅世编》卷九·师长·王鲁冲条笔记述及:“崇恤初,(王鲁冲)开家塾,授生徒,与予家为比邻。余方六岁,初发蒙,先君命余往受业。”同条后文又记载:“余方十岁,惨遭先慈之变,遂辍学,此崇祯之六年也。”其生于天启四年,可由此而推定。
他从六岁开始发蒙就学,先后从学于王鲁冲、金伯固、潘鲁卿和瞿行言等师,直到十四岁那年,即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卷九·师长具列王鲁冲、金伯固、潘鲁卿、瞿行言等条内容可见。其中,八岁时曾经随父东迁乡居一度时期。在十四岁前,家塾里读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毛诗》等,求学期间颇多进益。他十三岁时跟播鲁卿师受业,初学作文。有关这位潘师,叶梦珠在此书卷一·天象·崇祯八年条记载之后,有小注指出从学潘师的确切年代,和卷九·师长中的有关记述完全吻合,可见他这部笔记对于年代的记述是颇有考究的。
叶梦珠自十四岁起,参加科举考试。崇祯十年(1637年),他十四岁。《阅世编》卷一·水利·蒲汇塘条述及:“予于崇祯十年丁丑,初应府试。”又卷十·居第·董中承第条提到:崇袱十三年庚辰(1640年)夏,“因就试入郡”。时年十七岁。
他在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十九岁时,开始做家塾教师。从此走上了长期的塾师生涯。他的家也在这一年由邑城东迁乡居。《阅世编》卷九·及门各条记载述及其塾师经历者井多。据知叶梦珠为延聘做塾师时,曾经授徒的有顾钟伟、顾藏、顾延镇、周京、周新、吴谦 六、张霦、张世林等近二十人。在张露家任塾师时,授课教习之所,名为“不窥轩”。见卷一·天象·康熙十一年条记载。
在叶梦珠长达六十年左右的塾师生涯的长期岁月里,还必须提到的是,他曾经考取为秀 才。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他三十四岁。《阅世编》卷九·师长·李雪生条记述到:此年“二月,季试,余馆郡城,因就试,取余第五名”。四月,“拨置第二名”。同卷·王鲁冲条也述及:“是岁,余初补博士弟子员”。对于这次县试和复试,他在此书卷二记载到学校部分,“县试之整肃”条中又提到:“以三月二十五日县试,二十八日复案,……(四月)初一日内衙复试,弊窦肃清,试卷随交随阅,面定甲乙,绪绅荐刻不及进,青役上下无所施,故余列复案二十五名,拨置第二名,由此入学。”康熙四年(1665年),叶梦珠四十二岁,在此书卷九·师长·邹未庵条述及:这年夏试,被取为一等第三名。
他做了几十年的塾师,终身未仕。著述除了《续编绥寇纪略》和《阅世编》之外,据《阅世编》卷-一灾祥·康熙九年条提及,还有《庚戌水灾闻见录》;据卷四·名节一·黄周星条提及,’又有《九梅堂杂稿》。这两部著作均未见刊刻行世,虽然如此,由《庚戌水灾闻见录》的著述,可见作者的留心世务,注意民生,而《九梅堂杂稿》虽未见传世,却也从中可知叶梦珠晚年所居书斋题名为“九梅堂”,其号梅亭,则他对于梅的嗜喜可见。
在《阅世编》卷四·名节二·新场镇南之农家女陈氏条的最后,有这么句话:“康熙甲申秋八月,司理为予述其事,特为传以记之。”这条笔记中的纪事年代很值得注意。康熙甲申年,即四十三年(1704年),依照上述作者生平纪年推算的话,则此时叶梦珠已是八十一龄老人了。所称“司理”者,实际是指前后文经常提到的张愕(蓉左)其人。从叶梦珠至少享年八十有一,可以明确:《阅世编》纪事年代并不止子康熙三十二年而已,最少又往后延了十多年,而且还可以明确书中记载很多有价值的上海掌故史料,所称“今”者云云,具体是指的何种年代.界限了。
叶梦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脉经钞
脉学著作。3卷。民国孙鼎宜编撰。《孙氏医学丛书》之一。是书卷一列脉形状、凭脉知证、脉部位、三部病候、三部病候治法、三部杂论、三部等同病候、三部虚实、三部决死生法; 卷二列四时脉、五脏脉、五脏脉证生死、五脏脉证治法、五脏脉相反、脏腑气绝证候、五脏杂论、奇经病候、病热脉候、五积脉候、百病生死脉法、医律、平妇人脉、平小儿脉; 卷末附列王叔和《脉经·序》,叔和事略,脉经钞目录、脉经钞序、脉经异同字。全编以《内经》、《难经》及扁鹊、华佗、张仲景之书脉法各据《脉经》补正之; 又以岐伯之言为一集,校之以 《诸病源候论》、《千金方》所载。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撰人不详。盖为唐宋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按八节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南朝陆修静已提及此斋法,用于忏悔七玄及自身宿世今生罪愆,超度死者,自求多福消灾。本篇载八节斋宿启仪式。此斋于八节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设斋一日一夜,分早午晚三朝行道。其行仪节次与金箓、黄箓等斋法大同小异,但启奏文、戒文有所不同。
太平经合校
道教典籍。170卷,中华书局 1979年版。今人王明编。汉代曾先后流传3种《太 平经》:西汉成帝时有齐人甘忠可的《天历包元太平 经》12卷,东汉末有于吉的《太平清领书》170卷、 张道陵的《太平洞极经》144卷,均已佚。明《正统 道藏》收录的《太平经》只有残存的57卷。此书以 《正统道藏》的《太平经》为底本,以《太平经钞》及 他书所载《太平经》文为辅进行校补,征引的典籍计 27种,是现存最完备的校本。该书内容庞杂,言及 天地、阴阳、五行、干支、灾异、鬼神,以及当时社 会的情况,是经较长时间积累、不同手笔的增修而 成。上承老子遗教,并受汉代图谶、神仙方术的影响。 在宇宙生成论方面,主张原初物质——元气产生天 地万物,天地人三才都是从元气自然而然化生而成。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 和变化是由于对立物的统一:或是对立物相互联结、 相互依存,或是对立物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其相反方 面转化。但它只承认对立物相互依存的同一性,没有 理会对立物相互排斥的斗争性,且把变化看作是循 环往复的过程。其中有些言论反映农民善良的愿望、 主张自食其力,财物公有。还提出要任用贤才,公平 办事,减省刑罚,反对穷奢侈靡。本书前列合校引用 书目,后有附录,收《太平经佚文》、《太平经复文 序》、《太平经著录考》、《太平经校后杂记》。
神女赋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粱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记“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它是《高唐赋》的姐妹篇。神女“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粱;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用鲜丽的词藻,从多方面比喻一个“五色并驰,不可殚形”的神女。这种美的境界,“他人莫睹,王览其状”,虽然“乐之无量”,然而“交希恩疏”。《高唐赋》中的美女,“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而这篇《神女赋》中,楚襄王在神女面前,只可观赏,不能据为己有,这是《神女赋》的深刻寓意所在。尽管楚王思念神女,“惆怅垂涕”,通宵不眠,“求之至曙”,失去常态,而仍然不能如愿,神女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神女赋》与《高唐赋》对汉代辞赋作者有较大影响,但同《文选》收入的其他3篇赋一样,历代学者对《神女赋》是否为后人伪托,有不同看法。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二卷 唐不空译,略云圣贺野纥哩缚念诵轨,尾题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供养念诵仪轨。马头明王之仪轨也。
善慧大士语录
亦称《傅大士集》。凡四卷。南朝梁代善慧傅翕(497~569)述,唐代楼颖编录。又称善慧大士语录、善慧大士录、大士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本书系辑录善慧大士傅翕之语要、行业及其所作诗歌,并录有往来问道者之传记。又楼颖所辑者,原为八卷,其文繁杂,用语俗野,宋代绍兴十三年(1143),两浙东路安抚使楼昭乃删其讹误,刊定为四卷。傅翕(497—569),梁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佛教居士,自称“解脱善慧大士”。本书是傅翕的著述和语录汇集。卷一为本传,卷二为语录,卷三为诗偈,卷四为附录。附录收《傅大士碑文》等五篇。此书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