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道宁

- 姓名:开福道宁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徽州(安徽)婺源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113
- 民族族群:
开福道宁(?~1113)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徽州(安徽)婺源人,俗姓汪。于蒋山出家,嗣五祖法演之法,任天宁寺第一座。大观三年(1109 ),驻锡潭州(湖南)开福禅寺,为第十九世。政和三年示寂,世寿不详。著有开福宁禅师语录二卷。[联灯会要卷十六、五灯会元卷十九]
潭州开福道宁禅师,歙溪汪氏子。壮为道人,于崇果寺执浴。一日将濯足,偶诵金刚经,至「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遂忘所知,忽垂足沸汤中,发明己见。后祝发蒋山,依雪窦老良禅师。逾二年,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闻五祖小参,举忠国师古佛净瓶、赵州狗子无佛性话,顿彻法源。大观中,潭帅席公震请住开福,衲子景从。浴佛,上堂:「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诸禅德,日日日从东畔出,朝朝鸡向五更啼。虽然不是桃华洞,春至桃华亦满溪。」又道:「毗蓝园内,右胁降生。七步周行,四方目顾。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大似贪观天上月,失却手中珠。还知落处么?若知落处,方为孝子顺孙。苟或未然,不免重下注脚。」良久曰:「天生伎俩能奇怪,末上输他弄一场。」示众云:「秋日耀长空,秋江浸虚碧。伤嗟门外人,处处寻弥勒。蓦路忽抬头,相逢不相识。诸禅德,既是相逢,为甚么却不相识?剪尽霜前竹,临溪不化龙。」上堂:「遍界不曾藏,通身无影像。相逢莫讶太愚痴,旷劫至今无伎俩。无伎俩,少人知。大抵还他肌骨好,何须临镜画蛾眉?」上堂:「摩竭正令,未免崎岖。少室垂慈,早伤风骨。腰囊挈锡,孤负平生。炼行灰心,递相钝置。争似春雨晴,春山青,白云三片四片,黄鸟一声两声。千眼大悲看不足,王维虽巧画难成。直饶便恁么,犹自涉途程。且不涉途程一句作么生道?人从汴州来,不得东京信。」僧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师曰:「人天合掌。」曰:「出水后如何?」师曰:「不碍往来看。」问:「如何是句到意不到?」师曰:「瑞草本无根,信手拈来用。」曰;「如何是意到句不到?」师曰:「领取钩头意,莫认定盘星。」曰:「如何是意句俱到?」师曰:「大悲不展手,通身是眼睛。」曰:「如何是意句俱不到?」师曰:「君向潇湘我向秦。」政和三年十一月四日,净发沐浴,次日斋罢小参,勉众行道,辞语诚切。期初七示寂,至日酉时,跏趺而逝。阇维获设利五色,归藏于塔。【摘自:五灯会元】
猜你喜欢的书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一生的思想极为丰富,他以道德为轴心,以儒学为重点,以道德为核心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本原和本体层次进行融会贯通,对秦汉以后儒学发展偏离、扭曲了原始儒学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儒家“道统”结合先秦道家思想进行现代重构,对儒家“学统”批判中进行转化,对儒家“政统”通过“内圣外王”重新梳理。本书是从他的《师道全书》60卷及其他单行本中挑选出来汇集而成。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
题“太清真人述”。首有阙文。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即《黄帝九鼎神丹经》,于西汉末东汉初出世。经中之解,乃西汉至隋代人所解。述外丹术,与《周易参同契》等相一致。
汝南遗事
杂史。金末元初王鹗撰。四卷。根据亲身经历记述金哀宗居蔡州及被围始末。因蔡州亦称汝南,故名。作者在金末任左右司员外郎,此书为蔡州被围时所作。记述自天兴二年(1233)六月至次年一月之事,共一百零七条,按日编载,依纲设目,末附总论,叙事准确,是金灭亡史迹较真实的记录。
西方合论
凡十卷。明代袁宏道撰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乃承永明延寿等之主张,对禅儒之徒不知念佛实义而妄加非难者,阐述禅净双修之要旨,显示念佛三昧之真义。计分十门:刹土门、缘起门、部类门、教相门、理谛门、称性门、往生门、见网门、修持门、释异门。又智旭尝评点此书,收之于净土十要第十卷。
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共说十咒
无上处经
一卷,失译。指三宝为三无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