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远

- 姓名:崔致远
- 别名:字孤云、海云
- 性别:男
- 国籍:朝鲜
- 出生地:王京(今庆州)沙梁部人
- 出生日期:857
- 逝世日期:915
- 民族族群:
崔致远(857—915)新罗末期的学者、文学家。字孤云、海云。王京(今庆州)沙梁部人。庆州崔氏家族之始祖。869年入唐学习。874年应试,宾贡科及第。在洛阳居住2年, 开始写作。后任宣州溧水县尉。淮南节度使高骈起兵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 召他为从事, 掌书记,写了讨黄巢的檄文和大量表、状、书、启,虽对农民起义多有攻击之词,但以其文章闻名遐迩。后受唐僖宗礼遇,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赐紫金鱼袋。
他在中国的10余年间,写了大量的诗文,多数失传。现存的作品中, 怀念故国之作是较优秀的篇章。如《秋夜雨中》: “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又如《山阳与乡友话别》:“相逢暂乐楚山春,又欲分离泪满襟,莫怪临风偏怅惘,异乡难遇故乡人。”以感情真切、深沉著称。
884年,崔致远以唐使身份归国。新罗宪康王封他为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但屡遭诬陷,先后谪放大山、天岭、富城等郡守。893年任遣唐使节, 但遇阻未成行。894年, 上疏真圣王时务策10余条,积极主张改革,官至阿湌。他目睹社会日益混乱,对现实悲观失望,故辞官流浪各地,最后举家隐居伽耶山海印寺,终老于该地。
崔致远的诗歌中一些有意义的作品,大多是在他回国之后创作的。新罗末期,社会混乱,到处暴发农民起义。他的诗歌虽然没有直接反映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但是已经和前期不同,有些作品已能反映出乱世的黑暗和污浊的社会面貌。《寓兴》一诗,写冒险家、名利之徒“轻生入海底”的丑态。五言律诗《古意》,以拟人化的手法,写狐狸变作美女、化为书生以欺骗世人,讽喻某些人的伪善面目。《蜀葵花》对地位卑贱者表示同情, 影射新罗严格的等级制度。《江南女》可能创作于在中国生活期间,描写富家女儿娇纵放荡的生活, 同情“终日弄机杼”的贫家少女。《三国史记·乐志》载有他的《乡乐杂咏五首》, 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金丸”、“月颠”、“大面”、“狻猊”、“束毒”等五技演出的盛况,成为研究朝鲜古代歌舞的珍贵资料。
崔致远擅长于书法和文章,他的《鸾郎碑序文》是说明花郎道的珍贵资料。主要著作有《私试今体赋》1卷、《五言七言今体诗》1卷、《杂诗赋》1卷、《中山复篑集》5卷(任溧水县尉时的作品), 都已失传,只有《桂苑笔耕》20卷、《释顺应传》和收在《东文选》等书中的诗歌传世。他的相当数量的诗作与文章收进《孤云集》中加以整理。《桂苑笔耕》是朝鲜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部个人著作集,其中的全部诗文都是他在中国生活时期所作。
崔致远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朝鲜汉文文学的奠基人,对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中国《唐书·艺文志》立有列传。 《全唐诗》以及中国清末刊行的《唐宋百名家集》和《唐人五十家小集》中都收有他的作品。
崔致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半农杂文
现代杂文集。刘半农著。北京星云堂书店1934年6月初版。收作者1915至1927年间创作的杂文及译作等45篇。其中《悼“快绝一世的徐树铮将军”》 一文,当时代售者害怕文字狱,出售时曾撕去。上海书店1983年8月据足本复印。作者在《自序》中说“要做文章,就该赤裸裸的把个人的思想情感传达出来:我是怎样一个人,在文章里就还他是怎样 一个人” 。《奉答王敬轩先生》(初载《新青年》1918年3月第4卷第3号)和《“作揖主义”》(初载《新青年》1918年11月第5卷第5号)是传诵一时的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猛烈攻击的杂文名篇,文章庄谐杂出,文白并用,富于谐谑幽默的喜剧色彩。鲁迅曾称赞作者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忆刘半农君》)。在《悼“快绝一世徐树铮将军”》(初载《语丝》1926年1月11 日第61期)、《徐志摩先生的耳朵》(初载《语丝》1925年3月2日第16期)和《骂瞎了眼的文学史家》(初载《语丝》1926年1月25日第63期)等文章里,作者嘲弄反动政客徐树铮,批评“现代评论”派的徐志摩和陈西滢,显示了善于捕捉批判对象身上的喜剧性矛盾,将之加以漫画化的特长,写得放恣泼辣,痛快淋漓。在《神州国光录》等杂文中,作者批判了专制、奴性、顽固、保守、封建迷信等思想。胡风在评论《半农杂文》时认为“通过它我们可以望见‘五·四’时代的 一个侧面,或者说,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在战士之一的刘先生的活动里面,‘五·四’的时代精神呈现了怎样的姿态”(《“五·四”时代的 一面影》)。唐弢认为,刘半农的杂文“读起来却是使人十分畅快的,既流利,又幽默。有人说他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清淡时有如微云淡月,浓重时有如狂风急雨。’这句话说得很中肯”,“就大体而论,半农的杂文很是泼刺”(《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1935年5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列入良友文库。本书由商鸿逵编集,并作《序》。收《迂仙别纪》、《反日救国的一条正路》、《三十五年过去了》等杂文49篇。
女小儿语
《女小儿语》是明代学者吕得胜所编撰。为了使儿童乐闻易读,作者刻意去文就俗,尽量适应儿童的水平和兴趣,用方言白话、鄙俚的俗语编出了整齐押韵、朗朗上口的读物,从而为儿童歌谣创立了一种新的类型。由于它的内容浅显易懂、亲切可读,再加上都是关于人情世事的格言警句,所以是很好的儿童启蒙读物。本书是专门写给女孩的,另有《小儿语》是写给男孩的。
圆觉经今译
《圆觉经》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序分中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与诸佛众生清净寂灭平等圆满不二所现净土,且有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为上首的十万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住于如来平等法会。正宗分中叙述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次第请问。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和观行。
大乘修心七义论释
大乘修心七义论释,一卷,民国慧海等译,无着贤菩萨造。大藏经补编,第09册。
广施无遮道场仪
中国僧人所撰典籍。着者不详。卷数不详。宋代大理国阿吒力僧用科仪。 本科仪无题名,内容不见於历代大藏经。现标题为整理者拟名。本科仪为佛教密宗无遮道场仪文,是研究佛教中国化和中国佛教早期科仪的重要资料。 本科仪与《大黑天神道场仪》一样,於1956年8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凤仪北汤天董氏宗祠发现,背面抄有大理国写本宗密撰《圆觉疏》,现藏云南省图书馆。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