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

- 姓名:徐坚
- 别名:字固元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长城(今长兴)人
- 出生日期:659
- 逝世日期:729
- 民族族群:
徐坚(659—729),字固元,长城(今长兴)人。父徐齐聃,官中书舍人,为唐太宗贤妃徐惠之侄。自幼廷训,博览群书,唐宗室沛王闻其名,授纸为赋,异其才华。后进士及第,授太子文学。
武周圣历二年(699),任判官,擅长文章典实,又精三礼之学,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修《三教珠英》。书成,迁司封员外郎,再迁中给事,封慈源县子。不久,以礼部侍郎为修文馆学士。长安三年(703),与刘知几、吴竟等修撰《唐书》80卷。神龙三年(707)修成《则天实录》。
睿宗即位(710),授为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进东海郡公,迁黄门侍郎。时监察御史李知古兵出姚州(今云南姚安)洱河,镇压少数民族,又请筑城,迫其输赋徭。徐坚则主张对少数民族不宜与汉族同法,恐劳师远伐,益不偿损。睿宗不听,用兵失败。
唐先天元年(712),玄宗即位,累迁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充集贤院学士,转太子詹事,后出为绛州(今山西绛县)刺史,曾数次外迁。后累官东海郡公,特加光禄大夫。开元十七年(729)卒,赠太子少保,谥文。著有《晋书》、《大隐传》、《初学记》等,并注《史记》。在《初学记》中,主张“方志直文”。又与贺知章、赵冬曦辑《文府》20卷,续《文集》30卷,另有《唐六典》、《太极格》等。《张九龄碑略》中称徐坚的著作:“皆咨于故实,博于遗训,古今通变,河汉共高,或藏名山,或升天府;亹亹然,各得其所。”
徐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宋文纪
十八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上承魏、晋,下启齐、梁,其间清俊之体犹存,纂组之风渐盛,居文质升降之关;虽涉雕华,未全绮靡。观此编所录,可见风气转移,日趋日变之端倪,缘故。其编纂之体,略同汉、晋文纪。中间如庐山公九锡文和香方之类,巨细兼收,意取全备。犹之䱇表、头责子羽文诸作,咸登前牒,不能以芜累为讥;唯宋公册封九锡禅代诸文,既为晋人所撰,自当附之于晋纪,而移入此编,乃体例乖误。又如司马越女铭词,虽发自宋年,而撰自晋代,亦不应附入此编。另者,梅鼎祚所辑《文纪》十余种,其版行者,自 《皇霸文纪》至《西晋文纪》而止。梅鼎祚殁后,应天巡按御史张煊、宁国府知府周维新始为次第开雕。而此集先成,故卷首独有其二人之序。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言雷神温元帅之功德与神威。经文称:温元帅为上天丙丁之精、火帝之神。汉代化身降世,为翊灵将军。该神赤发青面,金甲红袍,掌握风雷,助法救民。唐天宝元年,温元帅奉太上老君之命,持符率领雷兵岳卒平定灾疫,剪除邪妖,保境安民。又称温元帅秘传「号令灵符五岳总印」于世,名曰「青玄地雷」诵奉此经,即可消灾祛病,使生民安泰。经中有颂、咒各一首。
补诗品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只有两部与署名司空图之《诗品》同一类型的四言诗论著作,顾翰的《补诗品》便是其中之一。它亦是三者中唯一未见今人写有研究专著的一部。而研究内容涉及《补诗品》的著作,皆对其价值重视不够且论述过于简略。关于《补诗品》的作者顾翰及他的诗集《拜石山房诗钞》的研究现状亦如此,顾翰所处的时代之诗论的研究也比较薄弱。然而顾翰之《补诗品》的确对署名司空图的《诗品》有所“补”,具有着不同于《续诗品》的演补价值,为后世仿《二十四诗品》著作中最为规范的一部,以它为代表的四言论诗诗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最佳的文体形态。
东都事略
南宋王称撰,共130卷。东都,指北宋都城河南开封府。《东都事略》记载北宋九朝的史事,起自太祖建隆,止于钦宗靖康。成书于《宋史》之前,有些史料是《宋史》中所没有的。以北宋都开封称东都而命名。其父王赏曾任实录修撰,称承家学,以实录国史为本,旁搜公私著述,采辑成编。上起太祖,下迄钦宗,共9朝。凡本纪12、世家5、列传105、附录8,叙事约而赅,对研究宋史有较大参考价值。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
凡二卷。唐代海云记于太和八年(834)。又称两部付法次第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内容记录密教金刚界、胎藏界两部,自印度至中国之相承及大意,尤对不空三藏一门特予详述之。上卷略述金刚界大教王经师资相承付法次第,下卷略述胎藏界传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教相承付法次第。海云另集有金胎两界师资相承一卷,通称‘海云血脉’,世与唐代造玄增补之胎金两界血脉一卷(即造玄血脉)并称。内容为两部付法次第记之相承系谱,然略有出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四卷,唐义净译。特明受戒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