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杰

溥杰
  • 姓名:溥杰
  • 全名:爱新觉罗·溥杰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07年4月16日
  • 逝世日期:1994年2月28日
  • 民族族群:

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曼宁第七子第一代醇亲王奕譞之孙,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第二子,苏完瓜尔佳幼兰所生,末代皇帝溥仪胞弟,生于北京什刹后海北岸醇王府。隶正黄旗满洲。字俊之,号次雄,英文名威廉,日文名清水次雄,在日期间曾用名金秉藩。幼从师于府中“任真堂”学四书五经及诗作。民国8年(1919),奉命至紫禁城毓庆宫伴读汉文。12年,与瑾妃侄女唐怡莹结婚,停伴读,任内廷行走。18年(1929),东渡日本,入贵族学校学习院。22年,学习院高等科毕业,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本科。24年(1935),以优异成绩毕业士官学校,获日本陆军大臣授予银表一只,伪满洲国驻日大使赠予军刀一把。26年,关东军命伪满国务院公布“帝位继承法”。为增进“日满亲善”,与日本贵胄嵯峨浩成婚。任伪满治安部参谋司科长、中校高级科员、陆军军官学校中校队长。34年 (1945) 8月8日,苏对日宣战,奉命辞去军职,任侍从武官,携眷出逃。“八·一五”日本投降,同溥仪等由通化飞到沈阳,日本为履行投降条件,作为“礼品”,在沈阳候机大楼,将溥杰等交与苏方,押经通辽、赤塔,转囚伯力战犯收容所。1950年7月,被引渡回国,先于哈尔滨而后于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1960年,最高人民法院依照刘少奇主席特赦令,宣布特赦,予以释放。1961年,任北京景山公园园林管理处树木管理队队员。1962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北京市政协委员。1978年,任出席五届人大上海市代表,自此,先后出任六、七、八届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顾问。1988年,应辽宁民委之邀,参加大连服装节,离大连,与四弟溥任往祭盛京三陵。与本家族书画家50余人,捐赠书画300余幅,以供对外开放之恭王府修缮费用,获文化部颁赠证书及纪念品。1972—1992年,多次出访日本。1991年,参加欢迎日皇明仁、皇后正田美智子访华活动。将历史上日本侵华的关系,形容为“两夫妻吵架”,遭全国政协委员、旅港名画家黄永玉的怒斥。1994年2月,因患前列腺癌,引致并发症,病逝于首都医院。女儿嫮生为感谢党和国家对其亡父之关怀,特委托“政协”将大部分遗产捐献给国家,6800元国库券捐给希望工程基金会,将珍藏上千种书籍送交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庋藏。主要著作有《溥杰自述》、《溥杰诗词选》、《溥杰自传》等。

溥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白痴

白痴

坂口安吾短篇小说集。《白痴》单身汉伊泽收留了无家可归的白痴女。在美军轰炸东京的战火中,伊泽和白痴女患难与共,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 《魔鬼的无聊》回忆“我”在日本战时的混乱中如何闹中取静,在日本电影公司写无关时局的宣传电影剧本,以及跟自己一样感到无聊的情人约会的往事。 唯有当一个不成才的作家,唯有毫不在乎生命、毫不在乎人性、毫不在乎死活,才能自在地活着。但是,当这一切都不在乎的时候,活着也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像恶魔的无聊游戏,在虚空中,无所谓地摆荡,不知不觉就存活下来了,活下来了,却也没有多大的喜悦,一切都只是无聊而已。 《石头的思念》 “我”跟在我的印象中如石头般坚硬的父亲的交往,父子间独特的情感表现在貌似平实冷淡的叙述中。 《我想拥抱海》 “我”和一个前妓女生活在一起,总是跟对方说只是因为欲望才和对方结合,而女子则每每因“我”的无情放荡形骸。偶然在大海边,“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那个有着海一样身体的女子。

嵩山集

嵩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54卷。晁公遡撰。本集原刊行于乾道四年(1168),皆为作者守眉州之前的作品。据师璿序称:“尝窥公所谓《抱经堂稿》者,以甲乙分第,汗牛马而充栋宇,傅甫之所得殆管中之豹。”因而此集当非作者全集。其书卷1为赋5篇,卷2至卷14为古今体诗452首;以下诸卷为表、笺、状、青词、启、乐语、文、柬、札子、书、序、记、杂著、传、墓志等各体文章,其中启10卷、柬5卷、札子11卷。卷首载师璿序。序称其文章“雄深雅健,钜丽俊杰”。《四库全书总目》亦称:“王士祯尝评其诗,谓在无咎、叔用之下。盖体格稍卑,无复前人笔力,因由一时风气使然,而挥洒自如,亦尚能不受羁束。至其文章,劲气直达,颇有崟崎历落之致。以视景迂、鸡肋诸集,犹为不失典型焉。”北京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均藏有本集的清抄本。

姑溪居士文集

姑溪居士文集

诗文别集。北宋李之仪撰。五十卷,后集二十卷。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入定州幕府,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后因事居姑苏。以词着名元祐间。另有《姑溪词》。前集五十卷为乾道三年(1167)吴芾所编。后集二十卷,亦宋佚名氏所编。前集诗十一卷,含赋、古体诗、七律、五律、绝句、挽词等三百三十五首;词曲三卷,九十四首;文三十六卷,含赞、铭、表、启、书、手简、序、记、题跋、祭文、青词、墓志铭等计六百〇六篇。后集凡诗词十三卷,收各体诗三百十四首,文七卷,收各体文九十三篇。前后集计收诗六百四十首,词曲百〇三阙,赋二篇,文六百九十九篇〇之仪于尺牍尤工,东坡极称之。其文皆神锋俊逸,颇具苏轼体魄。其诗名稍逊于黄庭坚、陈师道,然亦笔力雄厚,轩豁磊落。尤长于淡语、情语、景语。《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至今被传诵。有《丛书集成初编》据《奥雅堂丛书》本排印本。另有《四库全书》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抄本。

孙子译注

孙子译注

郭化若撰。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原名《孙子今译》(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对原书作了全面修订以后再版。校勘上,以宋十一家注本为底本,参照《武经七书》和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简本。对三种版本中有重大出入之处的,加以注明。在注释上,将从前以“字”注为主,改为以“句”注为主,并添加篇名注释和内容提要。对句中某些重要的命题则加试笺,即从战略理论上给以详细的解释。本书除正文以外,前言和再版的话也是比较重要的。前言最早是1961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十一家注孙子》的代序,后来用作前言。前言对《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孙子的战争思想、治军原则、知己知彼的作战指导方针以及《孙子兵法》中的军事哲学思想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再版的话”有作者对《孙子兵法》的成书问题的重新认识。作者指出:“《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属于孙武无疑,而其成书时间大概是春秋末或战国初。”“当阖闾去世,伍子胥被伯嚭排斥时,孙武见机引退,总结过去的和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整理成较有系统的军事理论,从事讲学,经由许多门徒、学生和专门前来请教者们的口传笔录,代代相传,从春秋末到战国初,逐渐形成一部丰富而比较完整的兵法。”“《汉志》所说的八十二篇,可能就是许多口传笔录的门徒们,各自把自己大同小异的记录辗转抄录于简上,以后综合起来,才有八十二篇之多。”作者还指出:“银雀山竹简《孙子兵法》的出土,对我们研究《孙子兵法》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宜过于夸张,以为《孙子兵法》成书问题等疑问都已解决了。”

太上黄庭中景经

太上黄庭中景经

太上黄庭中景经,原题上清元命真人李千乘注。约出于隋唐。《宋史•艺文志》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有经有注。经文内容与《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相似,但较简略,应为后人模仿以上二经而作。内言存思身中诸神之法,分别叙述人体各部位器官之位置、形状、颜色、功能,以及该部主神之长短、服色等等。据称修炼者依法存念身中诸神,可以「合乾坤,定六府,知机真神,穷理尽性」。李千乘注文或解释名词术语,或阐发经义,便于读者阅读经文。

洞玄灵宝六甲玉女上宫歌章

洞玄灵宝六甲玉女上宫歌章

洞玄灵宝六甲玉女上宫歌章,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内载六甲玉女上宫歌章六首,皆为五言韵语,乃道教科仪唱颂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