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杰

溥杰
  • 姓名:溥杰
  • 全名:爱新觉罗·溥杰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07年4月16日
  • 逝世日期:1994年2月28日
  • 民族族群:

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曼宁第七子第一代醇亲王奕譞之孙,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第二子,苏完瓜尔佳幼兰所生,末代皇帝溥仪胞弟,生于北京什刹后海北岸醇王府。隶正黄旗满洲。字俊之,号次雄,英文名威廉,日文名清水次雄,在日期间曾用名金秉藩。幼从师于府中“任真堂”学四书五经及诗作。民国8年(1919),奉命至紫禁城毓庆宫伴读汉文。12年,与瑾妃侄女唐怡莹结婚,停伴读,任内廷行走。18年(1929),东渡日本,入贵族学校学习院。22年,学习院高等科毕业,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本科。24年(1935),以优异成绩毕业士官学校,获日本陆军大臣授予银表一只,伪满洲国驻日大使赠予军刀一把。26年,关东军命伪满国务院公布“帝位继承法”。为增进“日满亲善”,与日本贵胄嵯峨浩成婚。任伪满治安部参谋司科长、中校高级科员、陆军军官学校中校队长。34年 (1945) 8月8日,苏对日宣战,奉命辞去军职,任侍从武官,携眷出逃。“八·一五”日本投降,同溥仪等由通化飞到沈阳,日本为履行投降条件,作为“礼品”,在沈阳候机大楼,将溥杰等交与苏方,押经通辽、赤塔,转囚伯力战犯收容所。1950年7月,被引渡回国,先于哈尔滨而后于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1960年,最高人民法院依照刘少奇主席特赦令,宣布特赦,予以释放。1961年,任北京景山公园园林管理处树木管理队队员。1962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北京市政协委员。1978年,任出席五届人大上海市代表,自此,先后出任六、七、八届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顾问。1988年,应辽宁民委之邀,参加大连服装节,离大连,与四弟溥任往祭盛京三陵。与本家族书画家50余人,捐赠书画300余幅,以供对外开放之恭王府修缮费用,获文化部颁赠证书及纪念品。1972—1992年,多次出访日本。1991年,参加欢迎日皇明仁、皇后正田美智子访华活动。将历史上日本侵华的关系,形容为“两夫妻吵架”,遭全国政协委员、旅港名画家黄永玉的怒斥。1994年2月,因患前列腺癌,引致并发症,病逝于首都医院。女儿嫮生为感谢党和国家对其亡父之关怀,特委托“政协”将大部分遗产捐献给国家,6800元国库券捐给希望工程基金会,将珍藏上千种书籍送交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庋藏。主要著作有《溥杰自述》、《溥杰诗词选》、《溥杰自传》等。

溥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汤子遗书

汤子遗书

清初学者汤斌所撰杂著。斌之学源出孙奇逢,治程朱理学,也不废陆王之说,虽以宋儒为主,亦不废汉唐儒者之所长。主张“身体力行” ,以正心诚意,讲求实用为本。尝谓: “圣贤义理,载于五经四书,而其要在于吾身,若舍目前各人进修之实,不以改过迁善为务,纵将注疏大全辨析毫厘,与己终无干涉。” 又说:“夫所谓道者,六经、四书之旨,体验于心,躬行而有得之谓也。非经书之外,更有不传之道学也。故离经书而言道,此异端之所谓道也; 外身心而言经,此俗儒之所谓经也。” (《重修苏州府儒学碑记》) 是书为其门人王廷灿所辑,复为编类,皆汤氏语录、诗赋、杂文、奏议等作,共10卷,末附年谱、誌状1卷。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王氏树德堂刻本及同治九年(1870年)睢州汤氏宗祠重刻本,《正谊堂全书》题为《汤潜菴集》。

西南联大文学课

西南联大文学课

《西南联大文学课》收录了朱自清、闻一多、浦江清、萧涤非、罗庸五位文学大家的文章、演讲以及授课实录,并以时间的顺序梳理从先秦到清朝的文学发展脉络,并将重要的文学作品和作者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读透中国古代文学。 书中所选文章均为西南联大教授所作,通过阅读书中的文章,也能使读者感受到西南联大高质量的通识教育以及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领略到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撰人不详。盖为唐代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洞渊天尊所说,用于消除瘟疫。内称下界生民遭遇瘟疫,皆因不敬三宝,呵天骂地,心行谄曲,为非造罪。又称五帝使者奉持天符文牒,行于诸般疾疫。患者应低声下气,礼谢辞遣。于家中建立道场,焚香诵经,即可消灾。

云海争奇记

云海争奇记

西元一千九百三十八年十月,天津励力出版社发行第一集,西元一千九百四十七年二月出版第十一集。西元一千九百九十八年八月,山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北岳文艺出版社发行四十六卷本《还珠楼主小说全集》,《云海争奇记》为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册。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指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脂砚斋为《红楼梦》最早评论者别号,真实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今称的“脂评”非皆脂砚斋一人所写,其他署名的评者尚有畸笏、绮园、鉴堂、梅溪、松斋等。现存脂评《石头记》,主要有北京大学藏本(原称乾隆庚辰四阅评本,亦称庚辰本),七十八回;清刘铨福藏本(原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语,故称甲戌本)十六回;清怡亲王府抄本(原称乾隆己卯四阅评本,亦称己卯本),四十一回,又两个残回;清蒙古王府藏本的前八十回抄本等。以上诸本中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曹雪芹在世时的较早本子。各种脂本,均系过录本子, 且不全出于同一底本,文字颇多参差,评语亦有多寡,对研究《红楼梦》原本内容、创作过程及曹雪芹家庭身世的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在甲戌本第一回眉批中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评语,故一说即以乾隆二十年壬午(1763年)为曹雪芹的卒年。但其评语庞杂,不少地方误解了作者原意。另有《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前八十回大部分源出于较早脂本;戚蓼生序本(八十回)、舒元炜序本(四十回);乾隆甲辰梦觉主人序本(八十回),以及在苏联的列宁格勒藏本(近年已由中华书局影行)等,亦脂本系统。

折疑论

折疑论

比丘子成号妙明着。西域师子比丘述注叙问第一。圣生第二,言佛降诞之迹。问佛第三,答不称姓名而称佛之问。喻举第四,喻明佛经非是繁而不要。宗师第五,言古今帝王贤士皆宗师佛。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论孝第七。拒毁第八。评仪第九。举问第十,答事鬼知死之问。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释谤第十二。辨施第十三。殊见第十四。随宜第十五。优劣第十六。先知第十七,谓汉明以前,已先有知佛者。尊释篇第十八,客方崇佛。言符第十九,吻合三教之理。会名第二十,会同三教圣人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