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昌

- 姓名:郭宗昌
- 别名:字允伯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华州 (今陕西华县)
- 出生日期:约1570
- 逝世日期:1652
- 民族族群:
郭宗昌(约1570—1652),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学家,是当时“关中金石圈”的中坚人物,华州 (今陕西华县) 人。字允伯,一字胤伯,号沚园,又号宛娄山人、松谈阁。崇祯 (1628—1644) 召入都。鼎革后隐居不仕,专念著述。嗜金石,庋藏丰厚,擅鉴别书、画,分法、篆刻俱工,王铎称为三百年来第一手。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曰:“宗昌善鉴别,书、画、金石、篆刻、分法,为当时第一。”清王弘撰《砥斋题跋》曰: “徵君分法,直逼汉人,不知有魏,无论唐、宋。王孟津 (铎) 尝称为三百年第一手。”又曰:“先生于书法各臻其妙,其昌明汉隶,当与昌黎(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同功。”所撰《金石史》二卷,与赵崡《石墨鎸华》并行于世。尚有《松谈阁印史》一卷、《涉园杂著》、《松谈阁诗稿》。 性孤僻, 所居沚园在白厓湖上, 常构一亭, 柱础槭,皆有款识铭赞,手书自鎸之。既极人功,旋复改作,凡三十年,亭竟不成。
郭宗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黑龙江舆图说
清末屠寄撰。一卷。光绪年间屠氏任黑龙江舆图局总纂,应大清会典馆之征,主修《黑龙江舆地图》,同时著成是书,为舆图说明。省有总图说,齐齐哈尔、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呼兰诸城及呼兰、绥化二厅皆有分图说,分别详述建置沿革、辖境四至、山川地理、水陆交通。旧疆新界悉注,尤标出俄国通过咸丰八年(1858)《中俄瑷珲条约》强占的中国领土。其中《呼兰厅》、《绥化厅》二篇,按沿革、疆域、天度、山镇、水道、乡镇、职官,列表说明。并著录有《入发库门道》、《入喜峰口道》等不属于黑龙江的军事要冲。屠氏居东北五年,博采旧籍方志,核以实地考察,所考证记载,较旧图说远为精审。
随隐漫录
宋代笔记。5卷。陈世崇著。本书多记南宋朝廷典章故事、士林轶事及诗词佚文。如卷1记紫宸殿上寿仪,卷3记孟享驾出仪等,颇有史传所末及者。卷1末条记宋亡后二年(1281)之事。第2卷论汉平帝、后晋愍怀太子妃等条,皆借古事以寓故国黍离之悲。书中所记诗话杂事,亦多可采。关于其父陈郁的诗词佳句,采摭尤多。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闽中理学渊源考
九十二卷。清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即记述从杨时至明末闽中理学的发展情况及代表人物。书名原为《闽中师友渊源考》,序文、凡列皆称旧名。体例先分别流派,凡某派传几人,某人为某派,一一考寻,如昭穆谱谍。其中家学相承或友而不师者,亦予并列,以明其学由来。每人一小传,传末各注所据书目,并以语录、文集中有关论学之语摘录于后,考证颇为详核。而对于败名堕节,贻玷门墙者,则削除不载。其人或良莠参半,则弃短录长。有 《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丛书》本等。
祖国归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旅居北平的台湾人不但内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台湾人在北平也陷入不安的处境中,战后的北平难有台湾人容身之处。1月,写下随感《白薯的悲哀》及《祖国归来》两篇文章,可以说是钟理和对居住北京期间的省思之作。《白薯的悲哀》后以笔名“江流”发表于《台湾》杂志;
檐曝杂记
史料笔记。全书包括正集6卷、续1卷,共7卷。清赵翼著撰。成书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又号三半老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江苏阳湖县(今武进县)人。系清中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乾隆二十六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先后四次扈从乾隆皇帝至承德木兰狩猎,后赴任广西、广东知府、贵州贵西兵备道。此书约成于作者84岁左右,是他平生零星笔记文字的汇辑。内容广泛而充实,既有记述朝廷政要、经济贸易、民族往来、宗教信仰、风俗人情、奇闻趣事、诗文书画、读书心得等各个方面。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偈文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