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静

易静
  • 姓名:易静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易静,唐末任武安军左押衙。著有《兵要望江南》一书,以《望江南》词形式,据自然界各种变化异事,杂占用兵、行军、作战之吉凶。凡分为《占委任》、《占风》、《占日》、《占月》、《占星》、《占怪象》、《占树》、《占鸟》、《占兽》等类。此书有明辛自明刊本,又有多种抄本,分别收藏于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四川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各本分类及次第略有不同,所收阕数亦多寡不一。《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三九、四○综合各本,去其重复,共录存七百二十二阕。该书别署李靖撰,误。易静事迹据《郡斋读书后志》卷二。

易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唯室集

唯室集

四卷。《附录》一卷。宋陈长方(1108—1148) 撰。陈长方,字齐之,号唯室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绍兴八年 (1138)进士。曾官江阴县学教授。长方父陈侁,与游酢、杨时、郑浩、陈侁等交游颇深,因而长方之学以程氏为宗。长方奉母居吴,依外祖材旦,家于步里。闭户穷研经史,以教学者,人称 “唯室先生”。长方著有 《步里客谈》二卷、《尚书传》、《春秋传》、《礼记传》、《西汉论》、《唐论》等。《唯室集》原本十四卷二百篇,清四库撰官据《永乐大典》掇拾残缺,仅得诗三十九首,文五十五篇,勒为四卷,而以他人所作铭、状、记、序附录于后为一卷。今见 《四库全书》 和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淮海集

淮海集

诗文别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秦观撰。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作者自编诗文集十卷,名为《淮海闲居文集》,其中收诗一百一十二首,已佚;后又自编《逆旅集》,亦已佚。现存四十卷本《淮海集》只有题为《淮海先生闲居集》之宋刻残本,不知何人所编。有人疑此为秦集最早之编成刻本。附有《后集》之《淮海集》有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高邮军学原刻本、光宗绍熙三年(1192)永嘉谢雩重修本,包括《正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后世刻本多由此出,如明黄瓒曾刻于山东、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张綖刻于鄂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胡民表刻于高邮。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李之藻再刻于高邮。《四部丛刊》据张綖刻本缩印,《四库全书》亦据张綖本采录。然此本实为残本,勉凑四十卷之数,有些卷次仅二页。清宣宗道光十七年(1837),王敬之以李之藻本为底本加以重编,编为《淮海集》十七卷、《后集》二卷、《词》一卷。此本文字经过校订,辑出许多佚诗佚文。对《淮海集》中与他人重复互见之诗文。加以考证注明,前后集互相重出之诗加以删除。此编常见者有王氏原刊本与民国年间中华书局所编《四部备要》本。

水经注

水经注

40卷。北魏郦道元撰。成书于延昌三年(514)到正光五年(524)的十年之间。《水经》原是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学著作,成书于三国时代。此书记载包括长江、黄河在内的河流水道共137条,每水一篇。至宋代,原书散佚。郦道元鉴于此书内容简略,辞不达意,缺乏旁通,而作《水经注》,注文20倍于原文,其学术地位超过了原书。《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名著。本书以记北方黄河为开始,前5卷均记此“河水”;第6卷以下,依次为北方“汾水”、“济水”、“清水”等;从第33卷起,以3卷的篇幅记“江水”(即长江);然后记南方诸河流,直至当时的日南郡二十余水。卷末记有《禹贡》所载山水泽地所在的方位。本书三十余万字,共记载大小河流1389条,若以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统计在内,则总数超过二千五百九十余条。郦道元不仅逐条说明各条河流的源头、流向、经过、支津、汇合,以及水文情况,而且对每一条河流域内的山川景物都作了详细的描绘。书中囊括了自然山水、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各方面内容,各地的风俗习惯、土特名产、动植矿物,以及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成方便读

成方便读

方书。清张秉成编著。四卷。秉成有 《本草便读》 已著录。刊于光绪三十年(1904)。共九万字。卷一至卷二载补养、发表、攻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之剂。卷三至卷四载清暑、利湿、润燥、清火、除痰、消导、收涩、治疟、杀虫、治目、外科、经产、小儿之剂。共二十一类,汇集古今常用良方二百九十余首,每方编成七言歌诀。并对方主治应用,加减变化,君臣佐使,制方原则等进行了论述。如谓“银翘散”所治之温病,“与瘟疫之瘟不同,而又与伏邪之温病有别,此但言四时之温邪”,发前人所未发,读之可“见病思源”、“触类旁通”。有民国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一九五五年千顷堂书局铅印本,一九五八年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集量论释略抄

集量论释略抄

中国现代吕澂编译的印度因明经典。《集量论》是印度陈那的集大成之作,唐时义净的译本早已佚失。吕澂据西藏奈旦版的“金本”和曲尼版的“宝本”对勘写成。最初刊登在《内学》第四辑(1928)。保留了《集量论》原250颂中对理解或认识瑜伽行派思想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删去一些平铺的资料性内容。该译本译文精当,义理忠实,为因明研究的可靠资料。在其附录部分引用的陈那所破五家之说(即“成质难论”、“正理论”、“胜论”、“数论”、“弥曼差论”)的内容,对了解中古印度的哲学思想和陈那因明的时代背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忠心经

忠心经

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佛对移山梵志说五贼五欺之诸法。与阿含正行经同本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