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仲武

高仲武
  • 姓名:高仲武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渤海(今山东滨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高仲武,唐文学家。渤海(今山东滨县)人。其活动事迹不详,可能与皎然同时,约唐玄宗上元初(760年)前后在世。曾编选《中兴间气集》,与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在唐代选集中社会影响大,理论价值高。其入选者二十六人,每人系以评语,标其警句,起于肃宗至德元年(756年),终于代宗大历末年(779年)。《中兴间气集序》中,重申儒家传统诗歌观点:“诗人之作,本诸于心,心有所感,而形于言,言合典谟,则列于风雅。”要求人们在诗歌创作中,以“古之作者”为榜样,“因事造端,敷弘体要,立义以全其制,因文以寄其心,著王政之兴衰,表国风之善否,岂其苟悦权右、取媚薄俗哉!”提出合乎其时代要求的审美标准:“体状风雅、理致清新”。在审美接受心理上,达到“观者易心,听者竦耳”、“朝野通取,格律兼收”的效果。又将其审美标准贯串其诗歌批评中,如评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淡”,“特出意表,标雅古今。”评郎士元与钱起“体调大抵相同,就中郎公稍更闲雅”。论张继“诗体清迥,有道者风”。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论皇甫曾诗“体制清洁”。反映其注重作品所具有的特殊本质和风格审美特征的美学观点。又评杜诵诗,谓得“生人始终之理”。评朱湾诗,谓其“因词写意,穷理尽性,于咏物尤工”。评张继诗“事理双切”。评张南史诗“物理俱美”,“情致兼深”。反映其强调诗歌之“理致”应与其“体格”相统一的观点。

高仲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道乡集

道乡集

宋代诗文别集。40卷。邹浩撰。本集系邹浩之子邹柄、邹栩所辑。凡诗14卷,其中包括2篇赋;文26卷,辑入制、表、状、书、疏、启、记、序、策问、杂著、墓志铭、祭文、行状、传等各体文章。李纲曾为此书作序,但集中失载。据《东都事略》说邹浩集30卷,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道乡集》为40卷。邹浩在元符二年(1099)因上疏谏立刘后获罪,其书稿即遭焚毁。邹柄等辑其遗稿,搜采亦不完备。如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有元符元年《论执政大臣不和疏》,不见集中;又《论宰相章惇疏》本4篇,集中只载3篇。但邹柄刻本版片在宋末也被毁。明代成化六年(1470),其裔孙邹量得内阁抄本,遂刊为《道乡先生邹忠公文集》40卷。正德七年(1512)邹翎重刊时增《续集》1卷。万历间钱塘令邹忠允再刊其书。清代王士禛《居易录》称其古诗似白居易,律诗似叶梦得,又称其受学程门而特嗜禅理,诗文多宗门语。这些见解都颇为恰当。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1946年1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标为“通俗小说”。它“不但是表现解放区生活的一部成功的小说,并且也是整风以后文艺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水准之一例证。”(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全书共16章,以太行山区的一个村庄的几度变迁,反映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山西农村的阶级斗争。作品涉及了抗战以来山西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张铁锁是作品的主人公,他被以李如珍为代表的地主势力害得倾家荡产、流落他乡。后来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家乡组织农民和地主斗争,几经曲折,最后终于惩处了李如珍,得到了翻身解放。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势力凶残狠毒的本质,歌颂了八路军和劳动人民忠贞不屈的品质和斗争精神。作品是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大变革的真实映照。它显示了中国农村变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道路。作品结构完整,情节跌宕交错。表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评书的特点:朴素、简洁、明快;语言是来自群众的口语而又经过加工的文学语言,通俗、生动、形象。“用一句话来品评,就是已经做到了大众化。没有泛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质朴而醇厚,……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此书曾先后被改编为话剧、曲艺等,并译成几国文字流行于国外。

即兴自说

即兴自说

《即兴自说》是巴利三藏经藏《小部尼伽耶》中的第三经。本经共分为八品,每品含十经,共为八十经。每经由长行和偈颂二部分组成,长行是叙述诗体,偈颂是佛知见此事体後感兴而发之偈颂,所以这是一部佛借一事一物向众生说法的隽永的小经,读起来通俗易懂。偈颂部分所含义理又发人深省,揭示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道理。 经名原作Udāna,有人转译为「无问自说」,有人只译为「自说」,因原词还有感兴语之意,故译为「即兴自说」。

毗尼母经

毗尼母经

又名毗尼母论。八卷,失译。母经者,梵云摩夷,译曰行母,是诠显行法能生行,如母之生子,故云行母。论藏之别名也,今为毗尼之论释,故名毗尼母经。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先明所计涅盘,有二十种,如来为遮是等邪见,故说涅盘因果正义,次列其名,一一问答示相。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象头山中。与大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诸有所作悉已成办。释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妙心俱得解脱。诸心自在到胜彼岸。善入法界建立法幢。心能弃舍一切利养。正善出家极善具圆。满足诸愿住涅槃道。唯一补特伽罗现居学地。所谓尊者阿难。诸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获诸总持得一切智。现前趣向一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