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葆光

徐葆光
  • 姓名:徐葆光
  • 别名:字亮直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长洲(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671
  • 逝世日期:1740
  • 民族族群:

徐葆光(1671~1740)清代诗人。字亮直。长洲(江苏苏州)人。为诸生即负盛名。康熙帝南巡,曾献赋。康熙五十一年(1712)会试落第,特赐殿试,中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康熙五十七年充册封副使出使琉球。康熙五十九年,自琉球还。乾隆三年(1738),解京职南还。乾隆四年,刘大櫆为其所著琉球纪行诗《海舶集》作序。乾隆六年,病卒。他的诗多为纪行之作,仅奉使琉球期间,即写有诗歌一千首左右。最工五言古诗,风格“雄健排奡”(《清史列传》卷71)。如《自口外回至密云道中车折轴遇雨》描写途中遇雨的情景:“驶雨截山来,坏云翻墨起。桥阻断虹边,路辨掣电里。”《上滩行》形容逆水行舟之艰与顺水行舟之险:“上滩逆水怒,求进尺寸难。”“救堕愁脱手,引汲心胆寒。釜悬船挂壁,溜急鱼升竿。”都写得精警不凡,显示出笔力的健拔。著有《二友斋诗集》20卷、文集10卷及《海舶集》3卷。还著有《中山传信录》6卷。

徐葆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本书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笔墨既驰骋古今,释义则不落窠臼。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而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费解之名仍在,独创魅力不减。

易源奥义

易源奥义

元保巴(蒙古族)著。全书三千余字,未 分章节。书前附有《进太子笺》的前言。书中对河图、八 卦、洛书及其关系进行注释。称河图为先天图,亦即“太 极”。主张“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先天数者, 无极而太极”,描述了“太极”演为六十四卦的图示。认 为先天的太极产生“中天”、“人道”:“中天数者,太极之 运化也”,“后天数者,三极之妙用也”。并用“根干支 末”、“元亨利贞”、“动静有无”、“先天象数”、“阴阳五 行”等词语解释“太极运化”,以说明宇宙运动及规律 性。此外还提出“言不尽意,以心会心”的唯心主义认识 论观点。

枕上随笔

枕上随笔

随笔集。章衣萍著。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除作者的《序》、《跋》外,均为札记。《序》说:“仿《世说新语》体,记载许多师友的丰采议论。”作品记述了鲁迅、胡适、冰心、陶行知、郁达夫、陈独秀、钱玄同、汪静之、周作人、茅盾、孙伏园、王鲁彦、王品青、章铁民、罗家伦等学者、作家的言谈轶事。《跋》记有当时一些作家读此书的感想:“读了这书,觉得很有趣味。”(胡适语)“这样著作,在中国尚未有过。”(林语堂语)

国史新论

国史新论

《国史新论》由钱穆先生发表的一些论文和在香港、台湾等地的讲演记录整合而成,比较简略宏观地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及社会形态进行了独到的阐释。本书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般若心经略疏小钞

般若心经略疏小钞

般若心经略疏小钞,二卷,明钱谦益集,前附缘起论。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

全一卷。又作古今捷录。清代僧雪兆果性(1666~?)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系果性广阅藏典,编集宋代僧密庵咸杰以下,诸传灯录未载之元、明时代十七、八世之临济宗传灯祖师之事迹、朝代、法腊、谥号、法嗣等,并略述自达磨至密庵诸师之机缘、语要等,以明其法系。各传之后附拈颂一首。卷末附录曹洞、沩仰、云门、法眼四家之简要传承,以及汝州风穴延沼禅师塔铭并序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