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几

- 姓名:刘知几
- 别名:字子玄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唐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
- 出生日期:661年
- 逝世日期:721年
- 民族族群:
刘知几(661年-721年)唐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字子玄。睿宗时因避太子李隆基讳,以字行。十二岁前,父亲为其讲完 《左传》,十七岁前,遍读 《史记》、《汉书》、《三国志》及各朝史。年二十举进士,任获嘉县主簿。圣历二年(699),任定王府仓曹,奉命与李峤、徐彦伯、徐坚、张说等共同编纂《三教珠英》。长安二年(702),任著作郎,兼修国史。迁左史,撰起居注。次年,奉命与李峤、朱敬则、徐彦伯、徐坚、吴兢等撰修唐史,成《唐书》八十卷。四年,改任凤阁舍人。曾探究本家族历史,撰成《刘氏家史》及《刘氏谱考》。中宗神龙元年(705)任著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兼修国史。二年,与徐坚、吴兢等修成《则天实录》。景龙二年(708),专掌修史,迁秘书少监。因修史不得意,上书于中书侍郎监修国史萧至忠,具言官修之弊。改任太子中舍人,又为修文馆学士。在史馆修史,深感宰相大臣监修,多所干预,不能秉笔直书,难以发挥史才,遂私撰《史通》,详论史书之体例及内容,阐述其见解,于景龙四年成书。睿宗景云中,累迁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太极元年(712),奉命与柳冲、徐坚等撰《姓族系录》,次年成书。玄宗开元三年(715),迁左散骑常侍,修史如故。次年,与吴兢共同删定《则天实录》,撰修《中宗实录》及《睿宗实录》。其后又与吴兢续修《高宗实录》,并自撰《睿宗实录》。后被贬为安州都督府别驾而死。
刘知几曾作《思慎赋》 以刺时,劝告士大夫“知止足,避嫌疑”,应 “以道德(老庄) 为介胄,忠贞为剑履”。他曾 “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参与撰修国史的工作。他主张 “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坚持善恶必书,与把持史馆的武三思等人发生分歧,最后只好退出史馆。他致书当朝宰相,指陈史馆的五大弊端,认为这种修史制度束缚了史官的手脚,使其 “不能勒成国典,贻彼后来”。他指出,史家不同于文士,必须具备才、学、识“三长”,这被后代史学家奉为座右铭。他将自己对史学的认识,撰写成书,这就是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史通》。《史通》原为五十二篇,现存四十九篇,实际上是专题论文的结集。全书分为 “内篇” 和 “外篇”两大部分,前者讨论史籍体例和编纂方法,后者论述史官沿革、史籍流传及古史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这部总结性的论著,对史学家来说,具有指点迷津、破除陈见的意义,故同时人徐坚见到 《史通》 后就说: “为史氏者宜置之于座右也。”刘知几在 《史通》 中说古论今,有许多精辟大胆的见解,如在《直书》、《曲笔》篇中提倡 “仗气直书,不避强御”,以 “曲笔阿时”、“谀言媚主” 为史学家的耻辱。并引用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句古语,来控诉历代暴君权臣对史学家的压制迫害。在 《疑古》、《惑经》 篇中提出 《尚书》有可疑之事十条,《春秋》有未晓者十二条、虚美者五条,认为孔子所谓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不应成为修史的标准。在 《载文》 篇中严格区分文学语言与历史语言的差别,认为文士替帝王撰写的诏书政令多不符实,如 《三国志·魏书》 载《檄吴文》 称: “孙权小子,未辨菽麦”,就是造谣诬蔑,而 《晋书》载魏元帝禅书和晋武帝让表,也是文臣笔下生花,不应载入史籍。总之,刘知几在 《史通》 中处处表现出史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中国史学家 “自觉意识” 的觉醒,也是中国史学理论成熟的标志。
猜你喜欢的书
智者
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后期著作。该书以对话形式讨论了3个问题:一是采用二分法下定义。他认为技术包括生产技术与掌握技术,其中生产技术又分为人与为神两种。其中为人的生产技术又分造实物的与造物象的等等。智者则分为教授富人子弟、贩卖心灵所仿造货物者;以无知伪装成知识渊博以骗取青年者。二是肯定无形物:“灵魂”、“正义”、“智慧”、“能力”及“理念”等的存在。三是论述了“通种论”。柏拉图认为“存在”、“非存在”、“动”、“静”、“同”、“异”是6个最普遍的范畴(种),它们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动和静都存在着,存在分有动和静,动和静统一于存在;但动静是相反的,动不是静,静不是动,即二者各有差异;异不是同,同不是异,但各与自身相同而和其它范畴相异,其它范畴又和自身相同,所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存在、动和静都和自身相同,和其它范畴相异;于是,它们彼此既相同、又相异。但是,动非静,同非异,而静、异是存在的,非静、非异亦即非存在,人们说某物是非存在时,也就肯定了它的存在。因此,存在与非存在彼此分有。相对于动而言,静是非存在;相对于静,动是非存在等等。它们彼此结合,相互排斥,对立统一。该书是研究柏拉图辩证法的重要著作。
奥德赛
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另一部史诗。作品叙述了希腊联军在特洛伊战争中得胜后,伊塔刻岛国王奥德修斯乘船回故乡过程中,用智慧战胜各种灾难,最后胜利回家大团圆的故事。奥德修斯和他的伙伴在归途中先攻下了喀孔涅斯人居住的王城,再来到吃迷莲的人住的国土;吃了这种迷莲就会忘记家乡。他们又漂流到独眼巨怪的海岛,巨怪把他们关进岩洞,吞食了他的几个同伴。聪明的奥德修斯用酒灌醉巨怪,用木棒弄瞎了巨怪的眼睛,逃出了岩洞。此后他们又到了风之国、吃人的莱斯特律戈涅斯巨人国、喀耳刻巫女的海岛、冥土、盘踞着海妖的礁山,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等他们离开太阳神的岛时,只剩下奥德修斯一个人。他漂到了女神卡吕普索的岛国,留住了好几年。后来他到了淮阿喀亚岛,国王阿尔喀诺俄斯盛情招待他,送他许多礼物,给他准备船只,使他回到了故乡。他妻子一直在家等待着他,儿子也长大成人。奥德修斯装成乞丐回家试探妻子,证明妻子是忠贞的。他跟儿子一起杀死了那些向他妻子求婚的人,处死了帮助过求婚者的奴隶,重新做了伊塔刻岛的国王。它反映了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家庭关系、社会生活和维护私有财产的斗争。
向警予文集
戴绪恭、姚维斗编。湖南人民出 版社1985年出版。系从各种报纸杂志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等处收入向氏自1911年至1928年的文章132篇及作文、 日记、家书等编辑而成。内容包括向警予在青年求学时代的笔记、日记和作文;在溆浦办学时的文稿、信件和歌词;后期的部分书信;载于《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向导》《少年中国》《妇女杂志》《妇女周报》《妇女日报》等报刊上的作品。卷首载蔡和森所撰《向警予同志 传》,书末附《向警予年表》。是研究向警予思想及中国妇 女运动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
道教经典。P.2399、Дх.1870+1622+240、S.2915。一卷。约成书于东晋、南朝。P.2399保存较完好,卷尾有标题。诸件除去重复共存经文二百四十四行。经中载“空洞灵章”(颂诗)三十二首,谓三十二天帝君侍卫元始天尊及诸神游宴于上天,诸天欢乐,祥异纷呈。三十二天帝君乃各诵《空洞灵章》一首,赞颂诸神游宴之乐及上天功德。谓有道者闻听或诵咏灵章,可福延万祖,魂神升天,保国主太平,以至身生水火,飞行上天。《正统道藏》未收。
八仙得道传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又名《八仙全传》。一百回。题“峨眉无垢道人”著。作者四川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同治七年(1868)。该书从平和夫妇二龙修道大闹天宫,玉帝思虑招揽贤人起,详细叙述了李铁拐、张果老、钟离权、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八仙得道过程始末。因作者深通玄理,在叙述过程中将道教说理融入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巧妙地利用转世之说,将孟姜女殉夫、嫦娥奔月、东方朔智窃蟠桃、费长房捉鬼、白娘子水漫金山、王泰劈山救母等脍炙人口的故事穿插其问,时间从大禹治水到北宋初年跨越数千年,情节丰富曲折。同时本书叙述语言流畅,文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律杂抄
律杂抄,一卷,首缺,编号二七九〇。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d/file/books/87eff05be3e40a1cc49008f42b8fdf9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