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可

冯时可
  • 姓名:冯时可
  • 别名:字元成,号文所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松江华亭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冯时可,字元成,号文所,约生于嘉靖二十年左右,约卒于天启初年。他出生于松江华亭,是隆庆五年的进士,他的父亲是明末著名的“四铁御史”冯恩,冯恩曾因痛斥大学士张学敬、方献夫和都御史汪鋐奸佞不法而触怒朝廷,险些丧命,故人称铁口、铁膝、铁胆、铁骨的“四铁”御史。 冯时可先后任过广东按察司佥事、云南布政司参议、湖广布政司参政,贵州布政司参政,他的一生没做过显赫的大官,他本是首辅张居正的门生,却不肯附和张居正的权势,因此并不受张居正的重用。他的一生淡泊名利,著述甚富,文学造诣颇高,与邢侗、王稚登、李维桢、董其昌被誉为晚明文学“中兴五子”。


冯时可,明官吏。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参政,兼精医理。藏有邹尔瞻所赠《简便方》、方伯文所赠《救急易方》及父遗《众妙仙方》三书。于两广间疫疾流行时曾依方救治获效。后以己验,复参以前书,荟萃成四卷,仍以《众妙仙方》(1595年)名。又撰有《上池杂说》一卷,共二十八条,大多阐述辨证论治及医学理论。《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书大旨主以温补,仰东垣而抑丹溪,亦为偏于一隅之见。冯时近 明医生。江西弋阳人。急公守义,取与不苟,少习医术济人,为乡里所重。


冯时可以著作甚富闻名,撰有《左氏释》、《左氏讨》、《上池杂识》、《超然楼》、《天池》、《石湖》、《皆可》、《绣霞》、《西征》、《北征》等诸集。其中《雨航杂录》一书特别有名,该书上卷多论学说文,下卷记各地风物,而间涉杂事。《四库总目提要》中评价说:“隆万之间,士大夫好为高论,故语录、说部往往滉漾自恣,不轨于正。时可独持论笃实,言多中理。”如云“汉人之于经,台史之测天也,不能尽天,而观象者不能废。宋人之于学,规矩之画地也,不能尽地,而经野者莫能违”。“子静之求心,而其徒弃经典。紫阳之穷理,而其徒泥章句。非教者之过,学者之失也”。又曰:“宋儒之于文也,嗜易而乐浅。

冯时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哥儿

哥儿

小说以一个物理学校(现东京理科大学)毕业后到松山乡下任教的男青年的个人经历为故事主线。主人公“哥儿”脑子单纯,易受蒙骗,却富有正义感,拒绝向世俗的种种虚假低头。同时,“哥儿”在到不甚开化的乡下任教之前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东京,对眼前的种种迂腐的习俗处处看不惯。他与富含真性情的同事“豪猪”结交,与学校的几个或迂腐或龌龊的同事们明争暗斗,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又夸张滑稽,勾画出当时教育界人物之众生相,富含讽刺意味。 作者在小说中处处对虚伪的知识分子以不屑一顾的批评。小说中“哥儿”的用人阿清是个识字不多的传统妇女,但她对少爷无私甚至是偏执的爱却如阳光般温暖;学校的教务主任“红衬衫”虽是博览诗书的文学学士,但优雅举止下却隐藏着种种卑劣行径。 《哥儿》是夏目漱石作于一九〇六年的长篇小说,发表于《杜鹃》杂志。被认为是日本当代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成为许多日本青少年的文学读物。小说以一众道貌岸然者的道德品性为主题,是夏目漱石早期诙谐风格的代表作。

百官箴

百官箴

南宋官箴。许月卿撰。6卷。此书仿扬雄《官箴》,分曹列职,各审规戒。卷一为许氏所撰《百官箴》表文、序文及次第,卷二为《百官箴》缘起、指归、施用、用韵、讳例,其后四卷为左丞相以下具体职官的箴言。许氏自序称最爱《虞箴》,“惜其所谓《百官箴》者不尽存”,故而效法其体,代为拟撰。从文体看,《百官箴》保持了《虞箴》的风格,多为四言句而有韵,但叙述形式随意多样。并将各官职所掌之事区分开来,既列本职,又及兼官,各自为箴。该书为研究宋代职官、时政及为官准则提供了具体的资料。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明刊本。

周易辑闻

周易辑闻

南宋赵汝楳撰。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系汝楳承其父善湘之学而作。其《辑闻》六卷,阐说六十四卦经传义旨;所附《易雅》一卷,略仿《尔雅》释《诗》之例,类释《易》学名义;《筮宗》一卷,则考述《易》筮。于《辑闻》中,谓《说卦》、《序卦》、《杂卦》皆为汉儒窜入,《系辞传》亦非孔子所作,遂皆置不解;唯注上下经文。又以《系辞》多称子曰,定其为孔子门人所著。并以《彖传》散附彖辞,《小象》散于爻辞;移《大象》于卦画之后,彖辞之前;

套不住的手

套不住的手

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60年11期。写76岁的“老技术”陈秉正是山区特等劳模,公社化后进了敬老院,但他三天后就闲不住,要求出院,到大队教练组教青年学技术。他的儿孙们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想保护那双劳苦功高的手。他在物资交流会为队里买桑杈,在县招待所里主动打扫环境卫生时,两次丢失了手套。手套找回来,他便还给儿媳妇,并说:“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作品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朴素的美德和全心全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干精神。全篇以手套为中心线索,把一些零碎小事联缀成篇,结构新颖独特。茅盾在《文艺报》1961年第4——6期发表《1960年短篇小说漫评》,其中对《套不住的手》作了高度评价: “几乎没有一般小说所谓故事,全篇的结构(同时也是重心)建立在主人公的两次戴手套而又两次丢手套这样近于插曲的基础上。” “这篇小说的取材,是别开生面的。通过一双与众不同的手,戴不住手套的手,描写了主人公的勤劳朴质的高贵品质。而且也描写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茅盾认为这篇小说“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整篇是娓娓而谈,谈到哪里就是哪里,布局虽然不拘规格,好在行文从容自如,因而不觉得有拖沓之感”。

冬青馆古宫词

冬青馆古宫词

诗别集。三卷。清张鉴撰。张鉴(1768—1850)字春冶,号秋水,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间副榜贡生,授武义教谕。阮元抚浙时聘至诂经精舍执教。著有《冬青馆集》等。此集所收宫词三百首,起自春秋时吴、越,终于明代,皆为七绝,写历代宫中事,清末桂荣为之注,引据颇丰。张氏宫词,亦多清词丽句。此组诗为张氏少作,初刻于咸丰间,后收入《功顺堂丛书》。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收入《丛书集成》,有排印本。又有民国元年(1912)刊本。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经、大金色孔雀咒经、孔雀王咒经。东晋帛尸黎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为原始密教经典。内容包括︰金色孔雀王、大孔雀王心咒、弥勒菩萨、梵天、天帝释、大鬼神、咒等。帛尸黎率先将本经传入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其后有姚秦鸠摩罗什译之孔雀王咒经一卷、唐代不空译之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唐代义净译之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三卷等。本经收于高丽大藏经者,译者佚名;收于元、明本者,译者之名题为‘东晋西域沙门帛尸黎蜜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