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 姓名:成吉思汗
- 全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蒙古
- 出生日期:1162年
- 逝世日期:1227年8月25日
- 民族族群: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8月25日),姓孛儿只斤,名铁木真。父也速该·把阿秃儿,是蒙古乞颜部(一说为尼伦部)首领。9岁时,父带其去翁吉刺部求亲,随后留在岳父特薜禅家。也速该在返回途中被仇人塔塔儿部毒死,临终留遗嘱让铁木真回部落。也速该一死,泰赤乌部趁机掠其部众。一次,铁木真被俘,遭套枷示众,他趁泰赤乌部筵会之机以枷击倒看守逃走。后来,泰赤乌部又偷走其马,铁木真追了6天,在路上结识的孛斡尔出的帮助下夺回马匹并打退追来的泰赤乌人。铁木真与特薜禅之女孛儿贴结婚后,蔑儿乞部来袭,铁木真与母亲、兄弟逃走,孛儿贴被许给蔑儿乞人为妻。
他知道要想重振部落必须有靠山,遂到土兀刺河黑林,向其父的结拜兄弟、克烈部首领王罕求救,奉其为父;又约会自己的结义兄弟、札答刺氏族首领札木合,同时召集本部人马大败蔑儿乞部,夺回妻子。此后,其部迅速壮大。札木合起疑,1189年,他与成吉思汗因争马而决裂,各率13部3万人马于答兰版朱思之野展开会战,史称“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战败。1196年,塔塔儿部叛金,金发兵征讨。铁木真联合王罕,配合金兵大败塔塔儿,被封为招讨使。遂后,他陆续打败主儿乞、蔑儿乞、泰赤乌等部。1200年,铁木真向呼伦贝尔发展,那里的合答斤、撒勒只兀惕、朵儿边、塔塔儿、翁吉刺等部联合抵抗。铁木真的岳父特薜禅对其密报此事,他遂联合王罕,在捕鱼儿海子大败合答斤部。1201年,札木合联络塔塔儿、翁吉刺、合答斤、撒勒只兀惕、泰赤乌、朵儿边、豁罗刺思等11部首领,会于也里古纳河与刊河、秃律别儿河交会处,拥札木合为古儿合罕,欲突袭铁木真。铁木真获悉,联合王罕将其打败,札木合降王军,翁吉刺部归铁木真。次年,铁木真灭塔塔儿部,从而控制了西起斡难河上游,东到兴安岭的蒙古高原东部。
铁木真的强大使王罕感觉受到威胁,他于1202年密谋请铁木真赴宴而杀之,因泄密,遂发兵攻打铁木真。铁木真大败,只率19骑逃亡。他们在班朱尼河断粮,恰遇一野马而射杀,以河水煮其肉分食。铁木真立誓,建业后与此时同饮班朱尼河水者同甘共苦。后果不食言,这就是“班朱尼河之誓”。随后,他派兄弟诈降,自己则发动突袭,备战三昼夜,终于反败为胜,打败了克烈部。王罕在西逃时被乃蛮部杀死。铁木真自此控制蒙古高原2/3的地区。
王罕死后,西部乃蛮部首领太阳罕欲与汪古部联合攻铁木真。汪古部不愿,密报铁木真,铁木真决定攻打乃蛮。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制千户制和护卫军制。军队按千户、百户、十户统编,设那颜,任6个亲信那可儿为扯儿必(统领);成立护卫军,有80宿卫、70散班、400箭筒士,以千户、百户那颜和白身人子弟中身材好者为护卫,令阿儿孩合撒儿选1000勇士管理,并制定轮番宿卫制,从而加强了自己的权力,防止了外来的袭击。1204年春,他以散开军马、一人燃5堆篝火的虚张声势之法迷惑太阳罕,在纳忽昏山打败并活捉了太阳罕,继而征服了阿勒台山的乃蛮部。当时正在此地的札木合也被捉住处死。合答斤、朵儿边、塔塔儿残部归降,南边汪古部也已归顺,铁木真遂统一了蒙古高原。
1206年,他召蒙古各部在斡难河召开忽里台,被推为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成立大蒙古国。他建立分封制,将蒙民分为95个千户,下设百、十户,千户那颜为受封功臣。千户内牧民不能擅自离换,其弟、子分别任千户那颜,形成左右手诸王,两个最高军事长官木华黎和博尔术为左右万户那颜。他还扩大亲兵,调千户那颜,百户长、十户卡之子弟任怯薛,使其由150人扩充上万。此外,他还设札鲁忽赤管户籍、诉讼等行政、司法事务,设断事官,并制定了初步的成文法。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与战争密切相联的。早期的成吉思汗,为统一蒙古高原而南争北战;统一蒙古后,他又转向了对外的侵略扩张。1205年,他就以太阳罕之子逃至西夏为由,破其边城力吉里寨,大肆掠夺而归;1207年又以西夏不称臣纳贡为由,再次攻伐,次年春,因粮草不济而归;1209年春,第二次攻西夏,直抵其都之屏障贺兰山克夷门,成吉思汗力攻不下,两军对峙两个多月。7月,成吉思汗以设伏诱战之计破城,进逼中兴府城下,包围该城。9月,成吉思汗令筑堤引黄河水淹城。10月,西夏襄宗李安全向金求援被拒。12月,中兴府被淹,但蒙军被水倒灌,无法攻城。成吉思汗遂遣使招降,李安全纳女称臣,蒙军撤。与此同时,成吉思汗还灭了畏兀尔,自此,他开始专心对付金朝。蒙古各部在统一前一直受金控制、压迫,对其十分痛恨。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吉被金杀害,他一直暗中欲为之报仇。一次,他到净州进贡,金卫王完颜永济去接收。他见永济无能而轻视之,招致永济怨恨。1208年,永济继位为金卫绍王,向蒙颁诏。成吉思汗知永济继位,骂其是懦夫而不受诏,永济遂加筑边城乌沙堡,欲待成吉思汗再进贡时杀之。成吉思汗得报,与金断交。1211年3月,成吉思汗在誓告“长生天”助其为先祖报仇后,率大军南下攻金。8月,成吉思汗驻抚州,令强攻金重镇野狐岭,金大败。他还派其子术赤,窝阔台、察合台另率一军,攻金朝西北沿边诸州。1212年,成吉思汗在西京中流矢,蒙军撤至长城外。1213年,他再调蒙军由野狐岭入长城,在浍河堡大败30万金兵。7月抵居庸关。金在关外布百里铁蒺藜,冶铁固关门,重兵把守。成吉思汗留兵与金对峙,亲率精锐星夜从小道奇袭紫荆关。黎明时起到紫荆关,金兵措手不及,仓遑应战,大败,蒙军得以入关。秋,三路蒙军陷山西、河北、山东、东北诸地后会于中都附近。次年春,成吉思汗驻中都北郊。此时,金朝内乱,右副元帅胡沙虎杀永济,立宣宗完颜珣。宣宗纳童男童女各500,御马3000,绣衣、金帛等大量财物,并献出永济女歧国公主,成吉思汗撤兵。5月,宣宗怕蒙军再次入关,迁都汴京,引起恐慌,留守中都南郊的金军降蒙,成吉思汗复围中都,1215年5月,破城,俘耶律楚材。此后成吉思汗将主攻方向转向蒙古高原西北,而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专事经略华北。1218年,他趁西辽内乱,派哲别灭之,遂与中亚强国花刺子模接壤。同年,他派商队赴西方经商。结果,商队被花刺子模将领抢劫,商人被杀。次年秋,成吉思汗以此为由,率20万大军入花刺子模,大败其40万大军,直抵申河(即印度河)。哲别和速不台率蒙军一部追花刺子模国王,越太和岭(即高加索岭),入斡罗斯(即俄罗斯)钦察草原。1225年,成吉思汗返蒙。次年,以西夏不助兵西征为由再次攻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在清水六盘山病逝,死前遗诏密不发丧,待西夏主李睍来降时执而杀之,并向幼子拖雷和诸将交待了假道于宋,联宋灭金的方略,指定第三子窝阔台继位。后李睍来降,果然被杀,蒙军屠兴庆府,全城军民死难。
成吉思汗所发动的战争,带有极其野蛮性和残酷性,出现了大规模的屠杀、掠夺。但是,做为一个蒙古弱小部落的首领,他能用远交近攻之策,结强援而将敌人各个击破,从而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蒙古国,这又是非常难得的。他为此后蒙古国的进一步强大,进而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版图空前广大的元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祖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他在军事上的所向披靡和对待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中外战争史上都占据有重要的一页。
成吉思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云村集
明代诗文别集。许相卿(字伯台)著。是集嘉靖间刻本,其稿为许相卿所自定,凡14卷,原题:“浙浒蹇翁许相卿著,门生董榖、吴遵校。”前有许相卿自序,后有许闻造跋。《四库全书总目》因其本为许相卿所自定,故著录此刻本。此外,万历年间,其哲嗣据钱氏所藏稿重编而梓行,署名《黄门集》,凡12卷,附录1卷。两本相较,此本尽管卷帙较少,但实际上比14卷本诗文为多,而且,嘉靖刻本误字,此本也均已改正。此本虽晚出,实比嘉靖刻本完善,不知四库馆臣何以摈弃不用。《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其自题绝句有曰:云村病老语多咙,造次诗成绝宋腔。还溯开元论风格,拾遗坛上树旌幢。’盖自以为所学为未足,欲进而求之唐人也。今观其诗,大体近体居多,五言有大历之调,七言出入于陈师道、陈与义间,可谓自知之审矣。章疏切实,杂文体裁雅洁,亦多有道之言,无明季士大夫求名若渴之习,殆笃实君子欤。”陈田《明诗纪事》也认为:“云村以直谏名,乞归后,入西村诗老小瀛社,又为孙太初(一元)置鹤田,可称好事,诗格不甚高,而人品既超,自无俗韵。"
帝京景物略
明刘侗、于奕正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外放南直隶(今江苏)吴县知县,未到任,卒于途中。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年秀才,喜结交,好游名山。七年至九年(1634—1636)游览江南,回南京后病逝,年四十岁。二人结识于北京,多相互切磋北京的风土故事,于氏访察资料,刘氏属文,于崇祯七年(1634)成是编。为续补《燕史》、《宛署杂记》、《长安客话》、《长安可游记》诸书,广征旧史,穷搜见闻,于崇祯八年(1635)成书。主要记述北京城郊景物、园林寺观、陵墓祠宇、名胜古迹、山川桥堤、草木虫鱼等,兼及人物故事。文笔峭刻、幽深,是晚明竟陵派代表作之一。此书原刻于明代;又有清纪昀刻本,亦八卷,但经过纪氏删削、考订、注释,不同于原本。
急救便方
方书。清文晟(叔来)辑。亦为《萍乡文延庆堂六种新编·外科摘要》之附录,汇集救治自缢、溺死、冻死、五绝、诸伤、诸毒等证简易验方400余首。现存《六种新编》本及同治、光绪间刻本数种。
海外扶余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据藏抄卡片著录知作者为陈墨峰。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1907)。原书为抄本,线装2册,卷首有《序》1篇。1985年经孙菊园、孙逊校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本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示了郑成功在国难当头、民族濒危之际,奋起领导东南沿海人民进行抗清复明斗争的同时,又义不容辞地与当时拥有世界最先进武器、最蛮悍的荷兰侵略者进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以落后的原始武器“弓箭长矛”痛歼了以“坚船利炮”武装起来的荷兰王牌军,并一举光复台湾,为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南询录
《南询录》一书国内早佚,仅日本“内阁文库”有庋藏。《南询录》作者邓豁渠是明代王阳明弟子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的重要人物。《南询录》“直指性命,直书其所自得。以圣求之者,谓其言圣道;以佛求之者,谓其言佛道;以仙求之者,谓其言仙道”。此系明万历二十七年刊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原文无序号,为便于检索,日本九州大学荒木见梧教授在原本(复印件)每一段前增加了序号。此文现经标点后,特将序号单独标出。
周易正义
易学著作。唐孔颖达撰。是一本诠释王弼《周易注》的著作。全书十卷。《序》称凡十有四卷,《旧唐书·经籍志》、《郡斋读书志》著录同;《新唐书·艺文志》称十六卷,乃讹“四”为“六”;《直斋书录题解》作十三卷,则略去卷首“八论”不计。原来只有单行本,宋人为阅读方便,乃合刻经、注、疏为一本,又依王注本合编为十卷。唐贞观年间,为统一南北学风以加强思想统治,诏儒官孔颖达等撰《五经义赞》,后来又诏改为《五经正义》。所谓“正义”,是就一家之经注作疏解,即六朝人所说的“义疏”或“疏”的著作,因其为国家颁行学校的讲义而称“正义”。南北朝时,王弼《周易注》与郑玄《周易注》并为世之显学:王注显于南朝,郑注显于北朝。孔颖达撰《周易正义》舍郑注而采王注为疏,在于唐初学风虽兼南北,而老、庄、《周易》则以南学为宗。《序》称南朝王注有《义疏》十余家,或“辞尚虚玄,义多浮诞”,或“义涉于释氏”,“背本”“违注”。《正义》便是就南朝十余家《义疏》整理删定写成,“事必以仲尼为宗,义理可诠,先以辅嗣(王弼)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序》)。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