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良

- 姓名:周绍良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现代
- 出生地:安徽东至县人
- 出生日期:1917
- 逝世日期:2005
- 民族族群:
周绍良(1917~2005),当代编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敦煌学家。安徽东至县人。出身于学术世家。少年时在家塾读书,然后转入中学。1936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就读,从孟森学《明清史》,从钱穆学《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后来研究唐史与文学史打下基础。1938年到云南,开始中国文学史的研究。1949年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古典文学编辑工作。周绍良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其中唐代文学及小说研究尤为突出。首先唐代通俗文学研究,早在30年代就开始搜集、抄录敦煌遗书内发现的文学作品,由他所编的《敦煌变文汇录》是第一部变文类(敦煌文学中说唱故事类)作品的汇集,1954年收入《中国文艺研究丛书》出版。该书汇集点校说唱佛经故事、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共36篇,并对每篇作品写出简要的说明、考订、它的出版大大促进了敦煌变文研究。其后还不断撰写有关变文、讲经文、因缘、曲子词等方面的学术论文。1982年,由他和白化文编选的《敦煌变文论文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共收自1920—1979年间发表的论文57篇,基本上包容近60年来的敦煌变文的研究成果。书末所附苏联藏说唱佛经故事类作品5种,系国内首次校点发表。由他主编的《敦煌文学作品选》(中华书局·1987年),已成为敦煌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唯一选本。其次小说研究,他的《读唐代说三国故事》运用唐释大觉《四分律行事钞批》等材料,钩稽出唐代的一些三国故事,提供从佛典中寻觅稀见文学资料的范例。《传奇笺证》、《唐才子传笺证》则又以引据广博,论断严谨见长。由他编选著录的《红楼梦书录》、《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红楼梦研究论文集》也以搜辑丰富,资料翔实著称行世,为治红学者提供不少难得的资料,成为研究《红楼梦》的重要参考书。此外,周绍良又是文物学家,所著《清代名墨丛谈》、《绍良丛稿》、《隋唐五代碑刻综录》等书,更显示出对名墨、碑刻、佛教典籍的浓厚兴趣和造诣,赢得学界好评。
周绍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风雨谈
收录周作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六年五月的作品。周氏在书中着力对中国古代著述加以缜密的审视,涉及领域甚广,投入精力至巨,所写文章虽然都是短篇,这项工作却是系统的。此种审视首先是思想意义上的,而作者的文学观念也时时有所体现。他的功夫是“披沙拣金”,态度是“褒贬显然”,从古人之作中看到许多弊害,也发现了若干好处。其间的取舍标准,即一向强调的“疾虚妄”和“重情理”;换句话说,他的立场是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或者一并说是现代文明。
海岛算经
中国最早的测量学专著。刘徽撰。公元263年刊行。原名《重差》,附于《九章算术注》之后。唐代改为单印本。因书中第1题为测算海岛高远,故此得名。唐代有李淳风注本。宋元丰七年(1084)后收刻入《算经十书》、《丛书集成初编》。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现传本系清编《四库全书》时抄自《永乐大典》。该书曾被译成日、英、俄等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发行。刘徽(约225—295),中国古代数学家,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据考证系现今山东临淄或淄川一带人。他曾运用极限思想研究了圆面积和圆锥、圆台体积公式,提出了解线性方程组的互乘相消法(和现在的加减消去法一致),还引进了正、负数的定义和加减法运算法则。他在“以类合类”的思想指导下,将《九章算术》中的246个复杂数学问题,按其性质与解题方法分成9类,为中国数学更深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著作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本书共9题,都是利用测量(2次或3次)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第1题用重表法解决求海岛高远问题。第2题求松高问题。第3题用连索法解决望邑中的景差、邑方等问题。第4题用累矩法解决求谷深问题。第5题求楼高问题。第6题求波口广问题。第7题求望远中的水深问题。第8题求望津中的津广问题,第9题求临邑中的邑广问题。本书利用了相似形和勾股定理奠定了测量学的基础,也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地图学奠定了数学基础。英国李约瑟博士把该书的9个问题概括为9种情况,如“从海上测量岛屿高度”、“测量山上树高”、“测量远处一个有城墙的城市的大小”等等,并指出:“不管在军事上或非军事上,这些测量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他又指出,那种把这部书描述成“实用三角学的九个问题”的作法是一种误解。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简称《文昌大洞仙经》。道教书。为《大洞真经》之南宋传本,乃扶乩降笔,世称蜀本或梓潼文昌经本。凡五卷。卷一、二述文昌帝君之经历、德行及此经之产生和要旨。卷三至卷五为元始天王所说“洞章”三十八章,取自《大洞玉经》。《大洞真经》原出晋时,本上清派炼养之书, 以存神诵咒为主,而此经则以济生度死,消灾延寿为主,把《大洞真经》中的存神之法,全部删去。劝人安于本份, 以诵经斋醮,行善积德为修持之要,实南宋流行之道教劝善书的一种。收入《道藏》第16册。元代卫琪为之作注,名《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十卷,收入《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道藏精华录》中有清朱珪校《文昌帝君大洞真经》三卷。
释氏六帖
又名《释氏篡要六帖》、《义楚六帖》,二十四卷,五代后周释义楚编集,成书于显德元年(954)。有199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流通。是一部仿白居易《白氏六帖》的体例编集的以佛教掌故为主要内容的类书。全书分法王利见、信奉毁谤、大法真诠等五十部,各部下又分若干门,总计四百四十门。内容极为广泛,不仅有大量佛教掌故、术语,而且有各种人文掌故和自然知识,诸如三宝含义、大小乘修持、王侯卿相崇佛、僧尼不拜王者的争论、行住坐卧礼仪、高僧德业、圣贤著述、寺舍塔殿的建置、衣物用具、天文地理、医药术数、商贾工巧、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乃至儒家伦理、道教道法等,无不赅备,书中保存了不少今已失传的隋唐佛书坠简遗文。
律苑事规
凡十卷。元代省悟编述,嗣良参订。收于卍续藏第一○六册。元泰定二年(1325)序刊。本书系依律藏详说律宗僧侣之行事仪式。乃以律宗之南山及灵芝之著书为基本,兼而参酌禅苑、校定、备用等清规编述而成。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说瑜伽自性三十七圣位,所谓十六菩萨,八方内外大护,及法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