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尔

海克尔
  • 姓名:海克尔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德国波茨坦
  • 出生日期:1834年2月16日
  • 逝世日期:1919年8月9日
  • 民族族群:

恩斯特·海因里希·菲利普·奥古斯特·海克尔(Ernst Heinrich Philipp August Haeckel,1834年2月16日-1919年8月9日),德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捍卫者和传播者。生于德国波茨坦。早年在柏林、维尔茨堡和维也纳学医,著名学者缪勒(J.Muller,1801~1858)、克里克尔(R.A.vonKolliker,1817~1905)和R·微尔和都当过他的老师。1857年以《论甲壳动物的组织》专著获得博士学位。1858年通过国家医学考试后在耶拿动物研究所工作。1859~1860年到意大利作考察旅行,着重研究了放射虫。1862年任耶拿大学编外教授,1865年转为正式教授,直至1919年逝世。 1860年,海克尔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就对进化论深信不疑,不但成了在德国宣传和捍卫达尔文进化论的学者,而且把进化观点推广开来,建立“一元论哲学”,推进了反基督教的活动。他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某种“一元物”发育进化的结果。在1866年出版的《普通形态学》一书中,以进化的观点阐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并以“系统树”的形式,表示出各类动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他通过讲课、演讲、写文章等种种方式竭力宣传进化论;1868年还出版了科普著作《自然创造史》。他把生命起源和人类演变也纳入进化体系之中,在1874年出版的《人类发生或人的发展史》一书中提出“生物发生律”。认为“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短暂而迅速的重演”;指出“生命是由无机物即死的材料产生的”、“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就像猿猴是由低等哺乳动物进化来一样”。1877年,在慕尼黑举行的第50次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代表大会上,海克尔批评了他的老师微尔和关于禁止在学校中讲授进化论的错误主张,捍卫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1899年,出版了《宇宙之谜》一书,书中不但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特别是生物进化论作了清晰的叙述,而且根据当时的科学水平,对宇宙、地球、生命、物种、人类及其意识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力求用自然科学提供的事实,为人们勾画出一幅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1906年,他创立了“一元论者协会”,继续同宗教和蒙昧进行斗争。但他的社会历史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他把达尔文的生存竞争规律搬到社会领域,这是错误的。他早年到过许多地方进行科学考察,发现了144个放射虫的新种,对近4000种的海洋动物作了描述或归类,写出了 《放射虫》一书,并对 “生态学”(ecology) 和 “生物分布学”(chorology) 等名词下过明确的定义。

海克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本书是杜尔凯姆晚期代表作,内容涉及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对现代政制的建构颇多启发。作者系统考察了职业伦理的社会起源从而揭示了职业伦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奠基性作用。同时,还从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政治形式与公共道德的特殊关系。后,追溯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历史演变,进而批驳了天赋人权的观点。作者主张以社会事实作为社会研究的对象,因此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纯粹伦理理论的探讨,而是结合法学、政治学、人类学实践,从而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社会学视角。

父子之间

父子之间

现代短篇小说集。周文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9月1日初版,列为“良友文库”第10种。收短篇小说7篇:《弟弟》、《一家药店》、《冬天到春天》、《热天》、《一天几顿》、《投水》、《父子之间》。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四川城乡的生活实际。其中《弟弟》是凭吊之作,描写主人公对亡弟的深切追悼。《冬天到春天》(初载1935年1月 1 日《文学》第4卷第1期)描写青年学生秀青对自由生活和爱情的热烈追求,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精神束缚和奴役,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新旧两种思想意识的冲突和斗争。《父子之间》原名《午前》(初载1935年9月16日《文学季刊》第2卷第3期),描写一桩发生在父子之间的荒唐故事:儿子荀福全为还赌债而索取父亲的钱财,父亲却长期暗霸着儿媳,他们一方面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却把共同的矛头对准穷苦的佃农。作品揭露了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和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后画录

后画录

中国画评品著作。一名《后画品》、《帝京寺录》。唐代释彦悰撰。一卷。成书于唐代贞观九年(635),初名《帝京寺录》。主要版本有明人翻刻南宋本、《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佩文斋书画谱》本、《丛书集成》本、《中国画论类编》本、《画品丛书》、《中国书画全书》本、《画学集成》本等。该书就所见长安各寺院名画,系以品题,藉以续写姚最《续画品》。录郑法士、田僧亮、展子虔、董伯仁、阎立本、范长寿、尉迟乙僧等二十七人,记时代、官职并对其绘画艺术加以简洁而精辟的评论。《后画录》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部重要的评品著作,它继续了六朝时代的审美风尚和理想,客观反映了隋唐之际画坛的概况。

玄宗正旨

玄宗正旨

道教炼养著作。1卷。清代著作,托名吕岩等仙真降笔。前有柳守元题词,称此书「于以见南北玄学宗旨在是。凡金丹至秘之诀,妙道至极之功,无不备载于此中」,可谓推崇备至。其书虽系伪托,然说理明白。功法简要,对于初学较为便捷,因此流传颇广。

古诗源

古诗源

诗总集。清沈德潜撰。十四卷。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生困于场屋,年七旬始得进士,高宗称之为“老名士”,命值上书房,擢礼部侍郎。他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也反映人民疾苦。此书选收自上古至隋代诗歌七百余首,唐以前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多被选录。原刻本今存《四部备要》排校本,通行本为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963年和1977年中华书局排印、重印本。

黄河青山

黄河青山

本书是黄仁宇先生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追忆其平生经历与学术志业的奋斗过程:早年投笔从戎,壮年在美打工、求学、任教、著书立说;并阐明其历史观点的形成与演进,检讨中国近代革命和统摄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大历史观”。文字浅显明白,人事交融,前后穿引,几既细腻又壮阔,风格独特。读者可藉由这本回忆录,进入黄仁宇先生人格与思想之广大天地,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