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陶弘景
  • 姓名:陶弘景
  • 别名:字通明
  • 性别:
  • 朝代:南朝齐梁间
  • 出生地: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 出生日期:公元456
  • 逝世日期:536年
  • 民族族群: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南朝齐梁间著名道教徒、医药学家、化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家世奉天师道术,少时受熏陶,研读葛洪《神仙传》,便有养生之志。《南史·陶弘景传》称:“至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以父为妾所害,终身不娶。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即深以为耻。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便被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后拜齐左卫殿中将军。因“求宰县不遂”,隐居句容的句曲山(茅山)修道。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隐居句曲山(今江苏句容茅山),从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游名山,寻访仙药,《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谓得真人遗迹十余卷。永明十年(492)在茅山传杨羲、许谧等上清大洞经箓,创道教茅山宗。沈约任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请他下山,不从。萧梁代齐,他进献图谶,为梁武帝所重,自此书信不断。武帝每次收到他的书信,都烧香敬受。屡加聘请既不出,国家每有大事,武帝无不前以谘询,故有“山中宰相”之称。他继承老庄思想与葛洪的方术理论,又吸收了儒、释观点,主张儒、释、道三家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茅山长沙馆碑》)。把儒家的封建等级思想和制度引入了道教教理中,著《真灵位业图》宣扬在神仙世界中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又著《真诰》将佛教轮回转生之说引入道教,其中《运题象》中有“芥子忽万顷,中有须弥山”;《甄命授》有黄观子奉佛道的故事;还有“人为道亦苦,不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护身至死,其苦无量”之类的说法。曾受佛戒,并在茅山道观中建佛、道二堂。精于医学、药物学,通晓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等。主张治病应因人之虚实、男女老小、苦乐荣瘁而异。首创以玉石、草大、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法,成为隋唐以后本草学的蓝本。


性好著述,尚奇异,尤明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所著《学苑》百卷、《孝经集注》、《论语集注》、《帝代年历》、《神农本草经集注》、《效验方》、《肘后百一方》、《古今州郡记》、《图像集要》、《玉匮记》、《七曜新旧术疏》、《占候》、《合丹法式》等,都有一定的价值。其中,《神农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的天然属性为标准的新分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熟谙炼丹、冶锻技术,首次提出用火焰分析法鉴定化学药品;发现置换反应的范围不只限于硫酸铜,对以后水法炼铜技术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首次记述生铁与熟铁合炼成钢(即灌钢)的先进技术,并对夏朝至萧梁的各种刀剑进行研究,著《古今刀剑录》。又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为道教重要经典著作。

猜你喜欢的书

赣第德

赣第德

伏尔泰著,徐志摩译。“赣第德”是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这个字的意义是“老实人”。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批判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莱布尼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实都是自然的安排,是完全协调的,因而是尽善尽美的。赣第德的老师潘葛洛斯是莱布尼兹的信徒,可是他的学生却对此怀疑,认为这一切都是维护旧政权、旧社会、旧制度、旧礼教的欺骗人民的谎话。伏尔泰通过他创造的故事,辛辣地讽刺并揭露了这些旧政权、旧制度的腐败和不合理。译者徐志摩把这个作品比之为中国的《镜花缘》,确有相似之处。

卜岁恒言

卜岁恒言

中国清代谚语类型的农书。作者吴鹄,字斗文,江苏扬州人。全书四卷,主要采自前人著述,分门别类地加以编辑。所引《农桑要览》、《农圃春秋》、《农事须知》、《畜牧须知》等各家书目均无著录,还辑录了一些现已失传的材料。据道光刻本序文的年月推断,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本书内容全是前人著作中有关言论的摘录,主要是天气谚语,但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强调运用天气谚语要因时因地灵活掌握。全书除了一部分按月记载占候外,还按天象、物象记述有天气和农业气象谚语。因其写作年代较近,故所记更接近于现代流传的谚语。如“若要麦,见三白。冬无雪,麦不结”。“朝霞暮霞, 无水煎茶”。此书未见原刻本, 只见嘉庆八年(1803年)的重刻本以及道光刻本和光绪年间的两种刻本。

证治针经

证治针经

综合类著作。清郭诚勳编。四卷。诚勳字云台,海昌 (今浙江海宁县南) 人。成书于道光三年(1823)。约四万余言。首载伤寒心法,伤寒摘要,内伤摘要,杂证要旨赋等,辑录前人有关著述,加以注释,阐述医经中关于伤寒及内伤杂病要旨。次论内、外、妇、儿各科证治,并女科要旨、幼科要略总赋等。举凡七十五种证治。每证详述证、因、辨治、方药,后附辑录前人著述中有关论述或医案,亦掺有个人医案。末附集中备检方诀,分伤寒、杂证、中风、虚劳等三十四门,每门载方若干首。所辑以歌赋为多,注释简略,所选多属常见证治,简捷实用。实为医学门径书。有清刻本,藏于吉林省图书馆。

药治通义

药治通义

中药学著作。12卷。日本。丹波元坚(亦柔)撰。成书于1836年。本书论述用药的方法和原则,方剂的配伍与组成,汗、吐、下、清、温、补等治疗要旨,各种剂型,药物分量,外治法以及药物的服用,贮藏等多方面内容。全书百余篇文章,每篇均首引历代医家的原文,附以作者的按语,是一部关于中药治疗理论的专著。本书于1884年载于丛书《聿修堂医书》中,也见于“皇汉”医学丛书中,1955年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剿闯通俗小说

剿闯通俗小说

明末长篇小说。10回。题“西吴懒道人口授”。晚明弘光元年(1645)兴文馆刊本,有图5叶。又名《剿闯孤忠小说》。清初刊本,书名为《忠孝传》。清抄本,题作《剿闯小史》。明末天启年间,阉宦魏忠贤擅权。崇祯即位,虽剪除魏党,但国家元气大伤,百姓被饥寒所迫,纷纷起义。李自成被尊为“闯王”,声势浩大,杀入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李自成入京后,大索百官财物;兵将到处杀戮抢掠。而李自成只想登基,不听李岩兄弟劝戒。明代边关守将吴三桂不受李自成的招降,进关抗李。闯王点兵10万拒吴。吴三桂见寡不敌众,哭求虏主援助。虏主怜其忠义,发虏兵10万出征。三桂大败闯王,闯王携所掠金银财宝离京出走,吴三桂奉命追击。不久,虏众入城,葬崇祯,留京众臣各加一级。南京大臣拥福王为帝。勤王兵四起,但纪律松弛,民畏官军胜过畏贼。关外巡抚黎玉田与吴三桂合兵灭贼,射中李自成,李不久死去。刘宗敏分兵出走。吴上表奏捷。福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封赏将士,昭恤死难忠良。自此天下复见太平。本书写于晚明,以反映国家兴亡为特色,体现出作者对国运的关心。虽然其立场是反对李自成起义,所写的结局也不符合历史真实,但据此可以看出时人对明末战乱、异族入关等事件的理解与企望。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

一卷,唐提云般若译。与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