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陶弘景
  • 姓名:陶弘景
  • 别名:字通明
  • 性别:
  • 朝代:南朝齐梁间
  • 出生地: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 出生日期:公元456
  • 逝世日期:536年
  • 民族族群: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南朝齐梁间著名道教徒、医药学家、化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家世奉天师道术,少时受熏陶,研读葛洪《神仙传》,便有养生之志。《南史·陶弘景传》称:“至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以父为妾所害,终身不娶。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即深以为耻。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便被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后拜齐左卫殿中将军。因“求宰县不遂”,隐居句容的句曲山(茅山)修道。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隐居句曲山(今江苏句容茅山),从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游名山,寻访仙药,《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谓得真人遗迹十余卷。永明十年(492)在茅山传杨羲、许谧等上清大洞经箓,创道教茅山宗。沈约任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请他下山,不从。萧梁代齐,他进献图谶,为梁武帝所重,自此书信不断。武帝每次收到他的书信,都烧香敬受。屡加聘请既不出,国家每有大事,武帝无不前以谘询,故有“山中宰相”之称。他继承老庄思想与葛洪的方术理论,又吸收了儒、释观点,主张儒、释、道三家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茅山长沙馆碑》)。把儒家的封建等级思想和制度引入了道教教理中,著《真灵位业图》宣扬在神仙世界中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又著《真诰》将佛教轮回转生之说引入道教,其中《运题象》中有“芥子忽万顷,中有须弥山”;《甄命授》有黄观子奉佛道的故事;还有“人为道亦苦,不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护身至死,其苦无量”之类的说法。曾受佛戒,并在茅山道观中建佛、道二堂。精于医学、药物学,通晓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等。主张治病应因人之虚实、男女老小、苦乐荣瘁而异。首创以玉石、草大、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法,成为隋唐以后本草学的蓝本。


性好著述,尚奇异,尤明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所著《学苑》百卷、《孝经集注》、《论语集注》、《帝代年历》、《神农本草经集注》、《效验方》、《肘后百一方》、《古今州郡记》、《图像集要》、《玉匮记》、《七曜新旧术疏》、《占候》、《合丹法式》等,都有一定的价值。其中,《神农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的天然属性为标准的新分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熟谙炼丹、冶锻技术,首次提出用火焰分析法鉴定化学药品;发现置换反应的范围不只限于硫酸铜,对以后水法炼铜技术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首次记述生铁与熟铁合炼成钢(即灌钢)的先进技术,并对夏朝至萧梁的各种刀剑进行研究,著《古今刀剑录》。又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为道教重要经典著作。

猜你喜欢的书

日本侘寂

日本侘寂

“侘寂”(wabi sabi),一个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词。“侘”源于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侘茶之道:黯然枯寂,岁月洗练后的古雅、简朴、收敛与粗糙;“寂”见于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妙趣作品:吟咏 苍古,带着“余裕”的态度自由游走于日常生活间。侘寂,正是从俳句到茶道,从艺术理念到生命意识的独特日本美学。本书收录大西克礼研究“侘寂”的美学开山之作,运用西方哲学思辨方法,创新性地阐释日本文化内核,赋予它以现代性,是一部重新认识与感受美的艺术经典;同时特别收录松尾芭蕉及古典俳人的创作心得与审美理念,还原历史语境,便于对照阅读。

中国政治二千年

中国政治二千年

《中国政治二千年》是中国政治学百年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在湮没了七十年之后,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位被遗忘的民国学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写成的这本小册子,以中西文化的视野和洗练生动的文笔,把中国二千年纷繁的传统政治文化,概括得如此清晰而深刻,今天再读,依然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痘疹济世真诠

痘疹济世真诠

清代陈宏晓撰,儿科。初集列调治论、虚实寒热辨论、痘出五脏形证歌、面部吉凶论、辨痘之伏陷等论述痘疹诊治;二集列脉要及治痘医案十六例等;三集为麻科,载脏腑论、形色论、麻疹正治论及医案二十例等。末附痘科方六十一首,酒芪内托散等麻科方二十五首。

清宣宗实录选辑

清宣宗实录选辑

本书(三册五二○面三一二、○○○字)系选自「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道光朝对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在此一朝(一八二○~四九)中,中英发生鸦片战争,结果签订丧权辱国之「江宁条约」。台湾在此战争中、亦曾有两次与英人接仗:一在道光二十一年八月,一在二十二年一月。其事前事后之措置,本书均有详情记载。且为明了此战之前后果,并扩及战争始末;除各地「纯防守性质」之文件以外、几均全行收录。此外关系台湾之事,有道光六年李通等、十二年张丙等、十四年许戆成等、十六年沉知等、十九年胡布等、二十四年洪协等事变以及二十六年漳、泉分类械斗等案。其中尤以十二年张丙等事变为剧,曾派钦差大臣驰驿渡海;至十四年,闽浙总督并奏定「台湾善后事宜」二十条。

越绝书

越绝书

又称《越绝记》。浙江地方志。东汉袁康撰,吴平编定。原二十五卷, 今辑十五卷。袁、吴均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编约于战国至东汉间成书,七万余字,记事下及秦汉。分外传本事、荆平王内传、外传记吴地传、吴内传、计倪内经、请籴内传、外传纪策考、外传记范伯、内传陈成恒、外传记地传、外传计倪、外传记吴王占梦、外传记宝剑、内经九术、外传记军气、外传枕中、外传春申君、德序外传记、叙外传记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物、地理、都邑诸方面。外传记吴地传、记地传二篇叙句吴、于越山川形势、农田水利、工场矿山等,共记姑中山、犬山等十多座,太湖、无锡湖等十九个。计倪内经、外传枕中二篇记农事与农时关系。吴地传与地传诸篇,又载牧场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对研究吴越两国及古代浙江历史、地理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版本甚多,宋、元刻本均佚。明嘉靖间有赵垣仿宋刻本。清光绪四年(1878)有钱培名辑金山钱氏刊《小万卷楼丛书》本, 附札记。民国有《四部备要》、 《四部丛刊》本。今有商务印书馆1956年张宗祥校注本,附钱培名、俞樾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乐祖谋点校本,有陈桥驿序,后附序跋辑录。陈桥驿《关于<越绝书>及其作者》(载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4)可资参考。陈桥驿《绍兴地方文献考录》(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及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供参考。

周官总义

周官总义

三十卷。宋易祓撰。易祓,字颜章,号山斋,湖南宁乡人,淳熙进士第一,诏事苏师旦,历官礼部尚书,师旦败,贬死。生平着述颇多,除着《周官总义》外,还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释疑》、《汉南北军制》及《山斋集》等书。《周官总义》,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不载,只有宋赵希弁《读书附志》着录,称宋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现衡阳本已佚。仅《永乐大典》尚载《天官》、《春官》、《秋官》、《考工记》,而《地官》、《夏官》已佚。《四库全书总目》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汇合四官编次成卷,《地官》、《夏官》则从宋王与之《周礼订义》中引以补其亡,为三十卷,以存其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虽不是完整卷,但已得原书十之八九。《周官总义》对经义很有考据,于职方氏之地理山川尤为详悉,研索经文,断以己意,较有新义。书中观点与先儒有异同,如论“大宰九赋”、“九庙九献”、“肆师之祈珥”、“辀夫之四旗”,立论虽与先儒不同,但并非杜撰,皆以经释经。而“内宰”二事、“酒正式法”则出自新义。其不足在于大抵多引经证经,或有所附会。《周官总义》对经义考证详实,反映了宋儒研究《周礼》之水平,对后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版本有:路有钞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