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戴望舒
  • 姓名:戴望舒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省杭县(杭州)人
  • 出生日期:1905年11月5日
  • 逝世日期:1950年2月28日
  • 民族族群: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戴梦鸥,学名朝宷,笔名江思、郎芳、常娥、戴月、亚巴加、艾昂甫等。浙江省杭县(杭州)人。其父是银行职员。1923年秋于杭州宗文中学毕业后,即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秋转入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同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C.Y.),做过一些宣传工作。次年被捕,由同学保释。“四·一二”事变后,避居松江。1928年返上海,应邀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后被查封,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他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即由水沫书店出版。1931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法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后去西班牙作文学旅行,1935年回国,翻译西班牙文学名著《吉诃德爷》。1936年秋创办《新诗》月刊,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发表许多大后方作家讴歌抗战的诗歌,翻译了《西班牙抗战谣曲》。还主编过《珠江日报》副刊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中华全国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香港陷落后被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坚贞不屈。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到上海,在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回香港,次年一月离香港,随茅盾、胡乔木经大连到北京,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法文翻译工作。1950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戴望舒是“五四”以来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较深,是中国象征派的代表诗人。二十年代末,他的成名之作《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即引起诗坛的注意。三十年代,在他参加编辑的《现代》杂志及其主编的《诗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开始在青年人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不少青年诗人追随、模仿其诗的风格和创作方法。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1929年,水沫书店,上海华东书局,1931年,上海华东书局)、《望舒草》(1933年,现代书局)、《望舒诗稿》(1937年,上海杂志公司)、《灾难的岁月》(1948年,上海星群出版社)、《戴望舒诗选》(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戴望舒诗集》(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等。此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尤其致力于法国现代诗人和西班牙反法西斯诗人的介绍。其译著有:《良夜幽情曲》(西班牙伊巴涅思著,1928年,上海光华书局)、《少女之誓》(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年,上海开明书店)、《鹅妈妈的故事》(法国贝洛尔著,1928年,开明书店)、《醉男醉女》(西班牙伊巴涅思著,1928年,光华书局)、《天女玉丽》(法国穆杭著,1929年,上海尚志书店)、《爱经》(意大利沃维提乌斯著,1929年,水沫书店)、《屋卡珊和尼谷莱特》(法国古弹词,1929年,光华书局)、《一周间》(苏联里特进斯基著,1930年,水沫书店,1946年,上海作家书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西万提斯的未婚妻》(西班牙阿左林著,与徐霞村合译,1930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唯物史观的文学论》(苏联伊可维支著,1930年,水沫书店,1946年,作家书屋)、《铁甲列车》(苏联伊凡诺夫著,1932年,上海现代书局,1936年,上海复兴书局)、《青色鸟》(法国陀尔诺伊著,1933年,开明书店)、《美人和野兽》(法国陀尔诺伊著,1933年,开明书店)、《法兰西现代短篇集》(1934年,上海天马书店)、《高龙芭》(法国梅里美著,1935年,上海中华书局)、《紫恋》(法国高莱特著,1935年,上海光明书店)、《比利时短篇小说集》(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意大利短篇小说集》(商务印书馆)、《弟子》(法国蒲尔惹著,1936年,中华书局)、《西班牙短篇小说集》(1936年,商务印书馆)、《苏联诗坛逸话》(苏联本约明·高力里著,1936年,上海杂志公司)、《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年,商务印书馆)、《现代土耳其政治》(编译,1937年,商务印书馆)、《恶之华掇英》(法国波特莱尔著,1947年,上海怀正文化社)、《洛尔伽诗抄》(西班牙洛尔伽著,施蛰存编,1956年,作家出版社)、《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1956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另外,他还研究中国通俗文学,逝世后由吴晓铃从遗稿中摘编出他写的关于小说戏曲方面的论述和笔记,集为《小说戏曲论集》(1958年,作家出版社)。

猜你喜欢的书

古穰集

古穰集

诗文别集。明李贤(1408—1466)撰。三十卷。贤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 人。宣德进士。曾官文选郎中、吏部侍郎、翰林学士、华盖殿大学士。宪孝之世,名臣相望,多为贤所识拔。卒谥文达。尝奉勅编《明一统志》。有《古穰杂录》、《天顺日记》等。李贤子璋与婿程敏政编次。古穰县在邓州境内,而李为邓州人,因以名集。凡30卷,奏疏2卷,书1卷,记2卷,序3卷,说、题跋1卷,神道碑4卷,墓碑、碣1卷,墓表2卷,墓志2卷,行状、传1卷,祭文、铭、诔、赞、赋、哀辞1卷,古今体诗2卷等等

江村销夏录

江村销夏录

三卷。清高士奇撰。此书是高士奇告归平湖之日,以所见法书名画,考其源流,记其绢素长短广狭,后人题跋图记等,一一记载而成此书。其体例很象《铁网珊瑚》和 《清河书画舫》,稍有不同的是间加评定之语,并将自己所作题跋附入其中。古代著录书画之书,至此体例才开始严密有致,所以后来的 《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多仿效之。又此书所录皆为高士奇亲见,考记更为精审。卞永誉的 《式古堂汇考》已将此书全部载入,可见此书极为鉴赏家所重。此书前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 自序。书名 “江村”乃是高士奇之号。书中内容是从晋王羲之《袁生帖》记起,至明代陆治《榴花白雉图》止,只按时代为序,不分类,卷与卷之间亦无明显界限。书中对明代名家如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诸家皆有所记,只缺董其昌,按其凡例说:董文敏公书画为近代第一,所见真迹甚多,另为一卷。但后世并不曾见,可能是未及刊行。另外书中亦有少量失实处。此书主要版本有:乾隆年间刘氏修洁斋刊本、日本宽政十二年江户须原茂兵卫等刊本、《风雨楼丛书》本。

茶考

茶考

明代茶书,1卷,陈师撰。陈师,字思贞,钱塘(治今浙江杭州)人。嘉靖间,会试副榜,官至永昌(治今云南保山)知府。有《览古评语》、《禅寄笔谈》等。此书仅见《茶书全集》本,书末有卫承芳万历癸巳(二十一年,1593)序,称此为陈师晚年所撰。卫承芳,字君大,四川达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有清名,事具《明史》卷二二一。《茶考》仅5则,约千字。其中第2则辨山东蒙阴县的石藓,也称蒙茶,这是伪茶,与四川蒙山的蒙顶有天壤之别。末则评论杭俗撮泡茶,作者深致不满,认为味不尽出,泡一次而茶叶弃之是浪费,殊失古人烹煎之意。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而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回生集

回生集

方书。清陈杰(乐天叟)辑。正续集合刊,刊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集分内症、外症、损伤、杂治、女科、小儿门等,卷末附《续补经验单方》,计收验方400余首。续集分为头面眼目耳鼻、心胃噎膈胀积吐泻感冒等10余门,收方500余首。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清刊本

唐诗选

唐诗选

唐诗选注本。今人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初版,后曾重印。茂元祖父为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有《韩昌黎文集校注》。茂元承家学,精熟唐诗文,曾有论文多篇,结为《晚照楼论文集》。此书虽为选本,实凝聚数十年读诗心得,贯穿以对唐诗史的系统认识,具有相当学术性。全书选唐诗人一百十五家,诗五百馀首,大抵承初盛中晚四唐说,推重盛唐诗,强调气格、音调、韵致、神采,但能兼顾初唐、元和、晚唐诸派乃至二三流作者,故选目颇具特色。作者小传与注释常有发明与新见,尤为精粹。以其出版较早,曾一度风靡。重印本对选目、传、注均有所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