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 姓名:戴望舒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省杭县(杭州)人
- 出生日期:1905年11月5日
- 逝世日期:1950年2月28日
- 民族族群: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戴梦鸥,学名朝宷,笔名江思、郎芳、常娥、戴月、亚巴加、艾昂甫等。浙江省杭县(杭州)人。其父是银行职员。1923年秋于杭州宗文中学毕业后,即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秋转入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同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C.Y.),做过一些宣传工作。次年被捕,由同学保释。“四·一二”事变后,避居松江。1928年返上海,应邀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后被查封,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他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即由水沫书店出版。1931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法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后去西班牙作文学旅行,1935年回国,翻译西班牙文学名著《吉诃德爷》。1936年秋创办《新诗》月刊,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发表许多大后方作家讴歌抗战的诗歌,翻译了《西班牙抗战谣曲》。还主编过《珠江日报》副刊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中华全国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香港陷落后被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坚贞不屈。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到上海,在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回香港,次年一月离香港,随茅盾、胡乔木经大连到北京,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法文翻译工作。1950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戴望舒是“五四”以来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较深,是中国象征派的代表诗人。二十年代末,他的成名之作《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即引起诗坛的注意。三十年代,在他参加编辑的《现代》杂志及其主编的《诗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开始在青年人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不少青年诗人追随、模仿其诗的风格和创作方法。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1929年,水沫书店,上海华东书局,1931年,上海华东书局)、《望舒草》(1933年,现代书局)、《望舒诗稿》(1937年,上海杂志公司)、《灾难的岁月》(1948年,上海星群出版社)、《戴望舒诗选》(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戴望舒诗集》(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等。此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尤其致力于法国现代诗人和西班牙反法西斯诗人的介绍。其译著有:《良夜幽情曲》(西班牙伊巴涅思著,1928年,上海光华书局)、《少女之誓》(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年,上海开明书店)、《鹅妈妈的故事》(法国贝洛尔著,1928年,开明书店)、《醉男醉女》(西班牙伊巴涅思著,1928年,光华书局)、《天女玉丽》(法国穆杭著,1929年,上海尚志书店)、《爱经》(意大利沃维提乌斯著,1929年,水沫书店)、《屋卡珊和尼谷莱特》(法国古弹词,1929年,光华书局)、《一周间》(苏联里特进斯基著,1930年,水沫书店,1946年,上海作家书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西万提斯的未婚妻》(西班牙阿左林著,与徐霞村合译,1930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唯物史观的文学论》(苏联伊可维支著,1930年,水沫书店,1946年,作家书屋)、《铁甲列车》(苏联伊凡诺夫著,1932年,上海现代书局,1936年,上海复兴书局)、《青色鸟》(法国陀尔诺伊著,1933年,开明书店)、《美人和野兽》(法国陀尔诺伊著,1933年,开明书店)、《法兰西现代短篇集》(1934年,上海天马书店)、《高龙芭》(法国梅里美著,1935年,上海中华书局)、《紫恋》(法国高莱特著,1935年,上海光明书店)、《比利时短篇小说集》(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意大利短篇小说集》(商务印书馆)、《弟子》(法国蒲尔惹著,1936年,中华书局)、《西班牙短篇小说集》(1936年,商务印书馆)、《苏联诗坛逸话》(苏联本约明·高力里著,1936年,上海杂志公司)、《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年,商务印书馆)、《现代土耳其政治》(编译,1937年,商务印书馆)、《恶之华掇英》(法国波特莱尔著,1947年,上海怀正文化社)、《洛尔伽诗抄》(西班牙洛尔伽著,施蛰存编,1956年,作家出版社)、《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1956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另外,他还研究中国通俗文学,逝世后由吴晓铃从遗稿中摘编出他写的关于小说戏曲方面的论述和笔记,集为《小说戏曲论集》(1958年,作家出版社)。
猜你喜欢的书
蜀中广记
地理杂志。明曹学栓撰。一百零八卷。学栓,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万历进士。曾官四川参政使、按察使。此书作于任职期间。全书约百余万字。分名胜、边防、通释、人物、方物、仙、释、游宦、风俗、著作、诗话、画苑凡十二门。学栓以文才出众,搜采宏富,征引广博。分《名胜记》三十卷、《边防记》十卷、《人物记》六卷、《宦游记》四卷、《蜀中郡县古今通释》四卷、《风俗记》四卷、《方物记》十二卷、《神仙记》十卷、《高僧记》十卷、《著作记》十卷、《诗话记》四卷、《画苑记》四卷,共十二门。
治安文献
清陆寿名、韩讷辑纂。作者为清初人,陆寿名顺治九年进士。全书8卷,书前有韩纳“金科玉律解”、“为政规模辨”二弁文代序。书中收辑了“钱谷”,“征输”,“徭役”等内容,均为州县官吏治民类的告谕、启扎、禀揭、条议之类。为清初地方司法制度的实际记录。书约刊于康熙初,传世甚为少见,以列入珍稀善本。
玉镜台记
明代传奇剧本。朱鼎撰。《曲品》著录。据《世说新语·假谲》及史传敷演。写晋代温峤奉母命探望姑母,姑托温为女刘润玉择婿。温毛遂自荐,以玉镜台为聘,娶表妹为妻。会石勒起兵,晋室南渡江左,祖逖、刘琨北伐,温峤被召为总兵司马,进军淮西,大败石勒。正趁胜北进,不意都督王敦谋篡东晋帝位,温率兵勤王,声讨叛贼。王敦拘温峤家属,令其作书招降,温母和妻润玉宁愿就戮,决不从命。后温击破王敦,凯旋归来,全家欢聚。此剧与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杂剧迥然不同,主要突出温峤、祖逖、刘琨诸人的民族思想,以玉镜台为关目的爱情故事,所占比重却极小。剧中《新亭对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系狱》诸出,写得慷慨激昂,有声有色。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小窗自纪译注
小窗自纪是明代文学家吴从先所著的一部儒家通俗读物的杂说著作,其中包涵儒、佛等各家学说,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说,是一本包罗广泛的书籍,与《小窗艳纪》、《小窗清纪》和《小窗别纪》共称为吴从先“四纪”。以谈修身养性为主,包涵儒、道、释等各家学说,兼评历史人物及事件。每一则均有注释和译文,并有历代点评,尤其在注释中加入佛学义理的阐释。原书四卷,明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洋洋洒洒,舒展自如,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于平淡中作惊人之语,在清新疏朗的字句中寄寓着深刻的哲理。
入出二门偈颂
《入出二门偈颂》略称《二门偈》亦称《往还偈》;亲鸾大师八十四岁时,以汉文所撰述。收录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入出二门」即是「入门」与「出门」。「入门」是自利――「往」,亦即依他力之信行,往生净土成佛。「出门」是利他――「还」,亦即从净土还来此世,摄化有缘众生。 此偈颂七言一句,共一百五十六句,赞叹信受他力救济之要义;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简称《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二卷。是《华严经》之《明法品》的论释书,但所释概念和命题并非全部取自《明法品》。全书分七章:(1)“三宝章”,分八门论述佛法僧三宝;(2)“流转章”,分十门论述生灭流转;(3)“法界缘起章”,分四门解释法界缘起;(4)“圆音章”,分四门讲佛说法的神异;(5)“法身章”,分四门解释法身概念;(6)“十世章”,分两门论述十世;(7)“玄义章”,回答有关“缘起无碍”等十个问题。七章题目之后注“七科已上并未入疏”。见载于日本《大正藏》。